大漆,在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漆之美,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韵味,为我们提供了造型、纹饰、画面,它肌理紧致复杂,表面光滑,极具东方内敛的审美特质和神秘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初识大漆
01大漆是什么?
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
是漆树分泌出来的树脂,经过加工处理而成的纯天然涂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植物漆。
亦·金缮工作室导师作品
它是“涂料之王”,不仅抗潮、防腐、耐酸、耐热,又可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能涂鸦、能粘连、能成膜、能髹饰的生漆特性是漆工艺起源、发展的先决条件。
02大漆来自哪里?
大漆取自天然漆树。
漆树是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米。它可是个“任性”的家伙,生长的地方不但要高海拔、高湿度,还要气候稳定,而且,八年以上的漆树才可以产漆,棵漆树一天也只可采到一公斤生漆。
漆农用蚌壳割开树皮,将蚌壳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采集的漆液汇入木桶后,用油纸密封保存。采漆要在每年四月至八月,阳光最充沛的时候进行,用最原始的方法来采集,而且,不能在同一棵漆树上过度割取,使之“过劳”,所以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
03大漆的组成成分?
大漆是一种天然的油包水型乳液,一般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组成,没有甲醛、苯酚!以上成分无毒、无害。
漆酚:是一种油状有机液体,是大漆的主要成膜物质,含量在50%~70%。
漆酶:是一种有机催干剂,含量约10%。
树胶质: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可使大漆中各成分形成均匀的胶乳,含量一般为3.5%~9%,含量的多少将影响大漆的粘度和质量。
其他还有氮、水分及微量的挥发酸等,刚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粘稠状,接触空气后氧化颜色慢慢变深,最后成为栗壳色。
生漆很难调成鲜艳的色漆,因为生漆本身色泽深沉,颜料加入其中,很容易被生漆原色征服,所以古代漆器大多是黑、朱二色。
大漆发展
天然生漆的涂装应用源远流长,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以追溯到公元八千多年以前。最新的考古发现,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距今年前的“漆弓”。
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於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
丨新石器时代丨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胎骨主要以厚木胎为主,製作工艺是挖製和斫製相结合。新石器时代后期又出现了陶胎漆器。除此之外,在浙江馀杭瑶山出土的朱漆嵌玉高足杯是我国漆器和玉器工艺组合相结合的早期标志。丨夏商周丨夏、商、西周时代是中国传统漆器史上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漆工艺有了明显进步,出现雕花、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装饰工艺,漆器开始从实用向审美意义的方向发展。丨春秋战国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漆器史上的成长期。铁製工具成为漆木器胎骨製作的主导工具,为后世漆器形製的多样化、数量的增长以及品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丨秦汉魏晋丨
中国漆器工艺自战国末期开始,迈入了一个蓬勃发展长达年的鼎盛时期。秦汉时代疆域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的统一与趋同。楚国漆器艺术的优秀传统,通过文化的迁徙、融合、交流和传播,而扩散到了其他地区。即便是原先的楚地,如江陵等地,各种艺术文化也因各种交流而发生改变,同样具备秦汉时代统一的色彩。秦汉漆工艺正是在这种兼容、交流、整合中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中国漆工艺史上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和工艺的杰出代表。丨唐宋时期丨唐代漆工艺大放异彩,风格华贵,工艺超越,螺钿、金银平脱、雕漆等技法盛行,达到空前的水平;剔红、剔黑和剔犀漆器也已经出现。至宋代,漆工艺又进一步的工业化。宋代以后,中国的髹漆工艺达到了极盛时期,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宫廷製造和地方製造同时并存的局面,漆器製造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营手工业日趋兴旺,漆器生产趋向大众化、商品化、艺术化。宋代生漆精製技术的关键突破,将生漆艺术之表现手法发展到了极致,到元代时已经达到极度的成熟和圆满的程度丨明清时期丨明清以后已不再有自身变革的意义,隻是在技术层面上的综合改良,或是局部细部上的精益求精,而非工艺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或创新。大漆工艺
髹饰[xiūshì]
一种汉族传统工艺。用漆漆物,谓“髹”;“饰”,寓纹饰之意。
“髹”字作为漆艺的专有动词使用,颜师古:“以漆饰物谓之髹”,中国汉族民间则把以漆饰物的动作也称为“漆”。
[素髹]
表里一色·材质取胜
[描金]
采取金色·描绘花纹
[螺钿]
贝壳镶嵌·色彩熠熠
[点螺]
薄螺镶嵌·随光变幻
[雕漆]
厚漆雕刻·纹饰精美
[金银平脱]
金银镶嵌·华丽贵重
我国漆器工艺在明代《髹饰录》中记录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种,还有[填漆][平漆][斑漆][戗金][堆红]…等等大漆传承
中国作为亚洲文明的发源地,其文化对周边的国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尤其是日本、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传统工艺与工艺传统等许多方麵,直接学习或者继承了中国的技艺与造物精神。中国的传统漆器,在汉代以前就已经远播海外,谱写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华美篇章。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东方文明形态中,东方漆器艺术发生、发展的每一段曆史时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技法或文化精神的影响,成为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亦·金缮工作室导师作品亦·金缮工作室导师作品
大漆,是有生命感的,刚完成的作品如同新生婴儿,在岁月中不断成长,每一层漆被不断地“唤醒”,时光造就漆的温润,也正是这一种特性,使得大漆历经数千年而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不朽的艺术魅力,记载、传承着辉煌的中华文明。注:文中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之后我们将在治疗白癜风的土方法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