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董方红骨医世家》 《本事》卷一。
筋极;颤振。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本事方释义》:熟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阴;顽荆气味苦微温,入足太阳;山茱萸气味酸平,入足少阴、厥阴;狗脊气味苦平,入足太阳、少阴,能健筋强骨;地肤子气味苦微寒,入足太阴、阳明;干漆气味辛温,降而行血,入足厥阴;蛴螬气味咸微温,通瘀血,入肝明目;天雄气味辛大热,入下焦命门之品,热药中之峻者也;车前子气味甘寒,入足太阳、阳明,能利小便;萆薢气味苦平,利湿祛风,入足阳明、厥阴;山羊胫骨气味甘温微咸,强筋壮骨,入足厥阴;泽泻气味甘苦微咸,入足太阳、少阴,牛膝气味酸咸平,入足厥阴,此舒筋养血之方也。肝、脾、肾三经既有专补之品,而搜风逐湿诸味各得行其志以驱邪焉,有不获奇效者乎!
每服50丸,空心、夜卧温酒送服。春夏服之。
方论中"山羊胫骨",宋本作"山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千金薏苡仁汤
白蔹苡仁白芍肉桂枣仁干姜牛膝甘草附子酒
湿证分类
分类 湿证有内外之分,外湿指由气候或居处潮湿,或涉水淋雨,劳□衣湿,阻遏阳气,使湿气不得蒸发,侵入体内所致。内湿则因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障碍,使之停聚体内所致。外湿作为致病因素,由外直接侵犯人体,内湿则为体内的病理产物,反过来作为致病因素而作用于人体。外湿以肌表,经络之病居多,内湿则以脾胃病变居多,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湿邪常兼挟其他邪气一起侵犯人体,如寒湿合邪,湿热合邪等,也可因患者体质的不同,或从阳化热,为湿热;或从阴化寒,为寒湿。湿邪为患,多发于长夏季节,病变范围极广,病情错综复杂,往往因性质及停滞体内的部位不同而各异,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也因此不尽相同。湿证据其属性,又有寒湿及湿热之分。
寒湿证 因感受寒湿邪气,或脾胃阳虚所致的病证。以周身拘急,四肢不温,重着疼痛,胸闷腹胀,小便清长,大便溏泻为主症。其中,寒湿邪气由外部侵犯人体肌表、经络,或直接损伤脏腑而致病者,多为实证。如坐卧湿地、淋雨受寒等引起的寒湿痹证,证见腰背拘急,转侧不利,关节疼痛,肢体沉重,此因寒湿滞于脉络,气血郁阻所致。治宜除湿散寒、温通经脉,可用千金薏苡仁汤,并配合针灸治疗。若过食生冷食物,或直接感受寒湿之邪,使脾阳被困,可见胃脘饱闷,纳食不香,恶心呕吐,头身困重,大便溏泻,舌苔白腻而厚,脉濡缓等。治宜温中化湿,用胃苓汤加减治疗。因久病损伤脾胃,致使脾阳不振而寒湿内生者,多为虚证,可见四肢不温,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腹满时减,大便稀溏,尿少,浮肿,白带多而清稀等症。如脾胃阳虚,寒湿之邪恋滞大肠所致的寒湿痢,证见便脓血,白多赤少,腹痛喜按,神疲纳呆肢冷等。治宜温补固脱,主方为桃花汤。临床上,寒湿困脾和脾虚生湿,常常互为因果,不可截然分开。其区别点在于,前者为寒湿邪盛,多为实证,治疗以祛邪为主,宜温中化湿,而后者以脾阳虚为主要矛盾,病程相对较长,治疗应扶正祛邪,宜温补脾阳。
湿热证 外感湿热病邪,或脾胃虚弱,湿热内阻,临床以身热不扬,胸闷脘胀,食欲不振,大便不爽为主要表现的证。热郁湿阻,脾胃升降不利,气机不畅为主要病理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之交、雨湿季节为多见。
长夏初秋之际,气候炎热,且水雨较多,湿热交蒸,弥散于空间,极易产生湿热邪气,若于此时恣食生冷等导致湿浊内停,致脾胃功能减弱,就容易使内外合邪而致病。这种因湿热病邪侵袭和脾胃虚弱所致的外感热性病,称为湿温,是温病中的一种,也属于湿热范围。湿热病常用的辨证方法是三焦辨证,按其分为上焦湿热证、中焦湿热证和下焦湿热证三大类型,且可标明湿热邪气所在部位和湿温病的一般传变规律。
湿热病邪在不同的脏腑,即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特点。如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均可出现身热不扬,胸闷疼痛,黄疸,苔黄腻,脉濡数等症。此因湿热的形成常由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所致;而湿热熏蒸,使肝胆不利,疏泄失职,又反过来影响脾胃功能,二者既相互影响,又有所区别。脾胃湿热多见脘腹满闷,恶心呕吐,饮食不香,便溏不爽等运化功能障碍的症状,如胃肠炎等,治宜清热燥湿,以王氏连朴饮为代表方。而肝胆湿热证常见口苦,胁肋胀痛,阴部瘙痒肿痛,妇女带下恶臭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菌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另如大肠与膀胱同居下焦,湿热邪气停滞,均可见身热不扬,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等。除此之外,大肠湿热以腹痛、大便异常为主症,如湿热疫毒壅结于肠道,灼伤肠络,出现里急后重、便脓血等症,如痢疾等病,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凉血,以白头翁汤、洁古芍药汤、或葛根芩连汤为主方。膀胱湿热主要表现为小便异常,如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或尿色深浊、淋沥不畅,尿中带血或挟有砂石等,多见于泌尿系感染及泌尿结石等病,治宜清利湿热,以八正散为主方,或用萆□分清饮加减,予以通淋。
活化散
方剂一:苏木、红花、没药、自然铜、乳香、血竭、木鳖子、丁香、方剂二:当归、赤芍、制乳香、木瓜、紫金锭、芙蓉叶、金果榄,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止痛接骨。主治一切陈旧性伤筋疾患。
[处方组成]
方剂二:苏木20克红花15克没药18克自然铜30克乳香15克血竭25克木鳖子18克丁香12克
共为细末,醋调外敷伤处。
方剂二:当归6克、赤芍6克、制乳香6克、木瓜6克、紫金锭10克、芙蓉叶10克、金果榄10克,
共为细末,醋调外敷伤处。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接骨。
主治:一切陈旧性伤筋疾患
主题词或关键词:中医方剂董方红伤科
栏目关键词:中医方剂骨伤科董方红中医秘方验方选
辅助分类项:中医
出处:董方红中医骨伤科秘方.
道徳经:悟懂者智慧已到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为名,不图利,本人从医50载,只为弘扬中华年传统中医文明食养文化,经验共同分享,延年益寿你我共同拥有!
本信息:仅供学者参考研究之用,若是医药类别的,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食用的依据,如您想使用本人所登的內容和中药方剂,必须看明白后,或有医生指导的下再使用,如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和建议,请与我联系。
获取更多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