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我从未放弃过寻找一片能纯粹承载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的净土,或唐或宋,或明或清。我走了很多地方,甚至深入徽州山腹探访,但还是在留存千百年的古村落里看到了现代文明的痕迹,古建筑里被填充着破旧建材和廉价生活用品,着实让我懊恼不堪。
恰逢与曲江楼主周之江先生闲聊得知,他将做一件留名千古的大事:被唐招提寺第八十五世主持松浦俊海大师誉为“当代鉴真”的周先生,以毕生心血所书《心经》一十六曲通景屏风将被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永久收藏,日夜供奉于已有年历史的鉴真大师干漆夹苎坐像左右。
“如果想看唐朝,就去唐招提寺吧,那里就是唐朝。”他建议我。
从京都搭JRRapid,30分钟便到JR奈良站;在东出口搭乘77或97号公车可直达唐招提寺,很是方便。
奈良,古称“大和”,属于山岳性气候,在四月天时已百花怒放。公车上很安静,一路窗外都是广袤恬静的田园风光,空气中混合着青草、树木、鲜花和溪水的清香。穿梭的棋盘式的街道,据说也是长安古城的复刻,处处可以感受到盛唐时期的安逸和瑰丽。
在路上,我不禁又想起了鉴真大师,这位盲眼老人——离开了中国历史上最绚烂的朝代,泛海扶桑,从此改写了整个日本的文明。
公元年
日本先后19次派遣唐使赴中国,全面吸收中华文化;日本本土也出现了许多寺庙,但各个寺庙长老佛人相轻,于是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到中国请一个佛法高深的大师赴日传经授戒。
公元年
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托来到扬州大明寺参见当时誉满天下的大明寺住持鉴真大师,恭请他东渡传法。当时海上交通困难,素有“淼淼沧海,百无一渡”之说,众僧默然无应,唯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日本。
公元年
鉴真率弟子开始东渡,十年之内五次泛海,历经艰险,但由于遭遇风浪、触礁、沉船而失败;尤其第五次东渡时逢恶风怒涛,最后漂流到如今海南岛的振洲(今崖县)。返途时突发眼疾,62岁的鉴真大师双目失明。
公元年
唐玄宗笃信道教,意欲派道士赴日本传教遭婉拒,故而阻止鉴真再次出海。鉴真率弟子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抵达日本。他将中国佛教、医药、建筑、农业等许多知识带到日本,设计了80多个寺庙建筑,并为两代日本天皇授戒。
公元年
鉴真大师亲建唐招提寺,而那时的中国,刚爆发完安史之乱,长安失陷,唐宫华殿被付诸一炬。四年后鉴真大师面朝中原结跏趺坐,圆寂于唐招提寺,后被日本奉为“佛教律宗开山祖、天台宗先驱、医药始祖、文化之父”。
从JR奈良站一路西行至五条的西之京。至此游人荒疏,在白云苍梧间唯见这座在千余年朝代更迭中始终屹立着的日本律宗总寺院——唐招提寺。
鸱尾
落眼屋脊两端便是由当年邀请鉴真大师东渡的日本留学僧人普照从唐朝带去的鸱尾,被鉴真大师用于建造唐招提寺。
鸱尾又名鸱吻,据《太平御览》中所载:「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唐代建筑将鸱吻作为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象征能避火灾。
日本作家井上靖为鉴真东渡所著的历史小说《天平之甍》曾经写到:
唐招提寺主要建筑物大体落成,是在天平宝字三年的八月。普照每次到招提寺,总是抬头望望金堂的屋顶,在这屋脊的两端,就安装着他送去的那唐式的鸱尾。
也许正是鸱尾的护佑,使得唐招提寺能安然度过战火和岁月,伫立千年。
金堂
金堂(Kondo)是唐招提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阔七间,深四间,正面有八根巨大的廊柱支撑着单檐庑殿,经过「-
十年大修」后更显庄严。
此次大修的实质是解体与复原。年4月金堂正式解体,曾经有文记载:「每一片拆下的瓦,每一根木料,都被精确编号、分析调查、妥善保存,以期分毫无差的复原。」
被拆下的两万多件木材中,有3根椽子被检测出均是年的采伐。奈良县教育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事务所的植田哲司说:「保护古建不同于建新房,对古代留下来的建材一定要倍加珍惜。如果舍弃了原有的材料,就会丧失古建的文化价值。因为每一根木头,都包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如果舍弃了它们,就不需要所谓的修复了。所以,要尽量保留这些木料,以及建筑本身的古老韵味。」
金堂共有36根大柱中,现存奈良时代的26根,明治时代9根,只有1根是上次十年大修时更换的。据现任第八十八世长老西山明彦介绍,当时拆下固定房梁的铆钉后,还发现了奈良时期匠人画的画。
纵观中国本土,唐朝的城市与宫殿早已荡然无存。在中国目前已知的尚存有唐代木构建筑仅余四座,而建筑规模能与唐招提寺金堂匹敌的,只剩下因隐匿于五台山深处而躲过战乱浩劫的佛光寺。
当年发现佛光寺的梁思成与林徽因更用学术证明了金堂与佛光寺大殿的同宗关系,并慨叹道:「对于中国唐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唐招提寺更好的借鉴了。」
十年大修后,药师如来立佛、卢舍那佛坐像、千手观音立像首度被请出。正首端坐的卢舍那佛坐像高3米,覆以金箔,其背后有尊小化佛。
修理最困难的是千手观音。以往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而真有千手之数的佛像叫做「真数千手」。唐招提寺的千手观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真数千手,高五米有余。在修复过程中,其大臂42支,小臂支均被精确处理,被誉为「手之交响乐」。
每当中秋佳节的「观月赞佛会」,华灯初上,像是穿越到了「殿前拾得露华新」的盛唐。
藏宝阁
藏经阁
「藏经阁」(Kyozo)在南
「藏宝阁」(Hozo)在北
两栋建筑物都是稀有的天平校仓,是唐招提寺里最古老的建筑。双阁均被抬离地面以防收藏物受潮,其外墙木料在夏天因干燥而收缩,空气可以从缝隙中流入室内,在潮湿的天气中木料膨胀,挤紧缝隙,保护藏书不受雨水侵害。除了收藏工艺、绘画、经文之外,双阁中还有保存着千百年来的佛像。
鼓楼
鼓楼(Koro)又名「舍利殿」,建于镰仓时代,佛龛中供奉着「金龟舍利塔」,其中安放着鉴真大师带来的三千粒佛舍利。
礼堂
鼓楼东侧有座长大的建筑,它由两部分组成:南侧名礼堂(Rye-do),是举行释迦念佛会的道场;北侧称东室,是寺僧住宿之所,即僧坊。中间以名为“马道”的通道相隔。
讲堂
讲堂(Kodo)从平城宫(-年)迁移而来。如今的平城宫原址已变成一片草坪,没有任何遗迹,世上仅存迁移至此的讲堂。殿中安放着本尊弥勒如来坐像(镰仓时代重要文化遗产),持国、增长二天王立像(奈良时代重要文化遗产)。
古老的木质在岁月涤荡中显出熟糯温润之色。
斗帐缓动,长风徐来,生出古雅幽远的香气。
唐招提寺每四百年都会抽换一次木料,但每次大修都会尽量保留前代的尚能使用的材料,哪怕是换下的材料和设计图都得到了妥善保存,以尊源头,所以很多主要建筑构件依然是创建之初的物件。
御影堂
据说在鉴真大师圆寂前,弟子僧忍基梦见讲经堂栋梁折断,心感不详,故率众为鉴真大师临写肖像。鉴真大师生前说:「我若终,已愿坐死,汝可为我在戒坛院别立御影堂(Meay-doHall),旧住房与僧住。」
鉴真圆寂后,弟子们为他塑了与真人身材一般大小的坐像。在这个坐像上涂一层漆,披一层苎麻布,连续二十几层漆和苎麻,形成的厚度大约有1cm左右,然后将里面的泥胎雕塑去掉,就成了一个空心的干漆夹苎坐像。它是日本国宝级的文物,历经多年保存至今,每年只开放3天,供世人瞻仰。
除了鉴真坐像,御影堂还收藏了「日本画圣」东山魁夷的作品以及「当代鉴真」周之江先生所绘之「祥瑞图」,连同鼓楼中「金龟舍利塔」,并称「唐招提寺四宝」。
《祥瑞图》中有鹤五羽,各具神态,喻鉴真大师五次东渡。大师每次东渡,上苍遂遣仙鹤一羽先行。自天宝而载起,五次东渡,玉帝先后派五羽仙鹤在日本等候。此画明确昭示了鉴真大师东渡意志弥坚,大师因有此志,方能带来祥瑞。
开山堂
开山堂(KaizandoTemple)为祭奠德川将军一家而建于江户时代,其中安放着鉴真复制坐像,以代替每年只能公开3天的国宝级真像。
被尊为“俳圣”的日本诗人松尾芭蕉,在奈拜谒鉴真像时,为坐像神态所感动,作诗云:「翠叶放清芬,滴露色更新。我欲多采撷,为师拭泪痕。」
比起春日大社和东大寺的游人熙攘,唐招提寺在奈良永远都是这么安静,安静的力量使得千年苔藓也泛着晶亮的光。
漫步到乏时,可以随手捧一瓢古老清泉盥面。
春雨过后,天光云影共徘徊,仿佛低头就能看到一张唐朝的脸。
听主持西山明彦介绍说,在十年大修时拆下的4万片瓦中竟有片是平安时代的产物(-年),甚至还有11片还是飞鸟时代(-年)的古物。
所以就连我也开始怀疑,每扇木门的背后,究竟会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周先生所提到的千古大事,就是在唐招提寺举行的。
年4月11日,被誉为「当代鉴真」的他为唐招提寺创作了「16曲通景屏风《心经》」。中国驻大阪副总领事刘磊、周先生本人以及唐招提寺第八十八世长老西山明彦、现任京都壬生寺长老(唐招提寺第八十五世长老)松浦俊海、中国艺术家峁帆等中日嘉宾都出席了捐赠仪式。
唐招提寺曾经谢绝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大画家的作品,只收藏了日本画泰斗东山魁夷为该寺创作的巨幅壁画。周之江先生有幸成为第二人,也是继年南宋书法名家张即之以后,又一次被日本国宝级寺庙收藏的当代书画家。同时,这也是他继为年5月中国最高领导人访日时所绘「祥瑞图」之后,再一次被唐招提寺收藏的作品。
中国驻大阪副总领事刘磊于仪式上发言,誉赞周先生向唐招提寺捐献的《心经》屏风是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相成之作,它将成为新时代中日友好的见证。
唐招提寺第八十八世长老西山明彦表示:「周之江先生捐赠的《心经》屏风将和鉴真大师同在,永远陪伴鉴真大师。」
周先生自己却说:「年5月,我为欢迎当时的中国最高领导人访日,特创作了六曲通景屏风画《祥瑞图》,被奈良唐招提寺永久收藏;这次把我创作的书法作品《心经》捐赠给唐招提寺收藏,其实是为了追寻鉴真大师的足迹和思想,为了促进中日友好交流活动。」
唐招提寺亦向周之江先生赠送鉴真大师真迹之拓本
周先生的《心经》,的确是当世行笔意境最为超然之作。
比起史上名家各派字体的《心经》,有人赞誉周先生的《心经》——「观至通篇,虽字字铿锵,眼底竟浑然空相,心头顿似罗汉宣法。」
作为后辈,当我问及他是如何将写《心经》写好时,他笑得像个大孩子:
《般若心经》讲的就是个「空」字
欲望「空」了,烦恼也就「空」了
烦恼「空」了,下笔自然也「空」了
唐招提寺《心经》捐赠仪式新闻请??视频:
夕途日暮,寺里进来最后几名游客,表情沉静肃穆。我一直觉得去金阁寺的游客和去唐招提寺的游客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前者应是「凤凰台上凤凰游」,后者更愿意「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唐招提寺集聚了晚唐美学的精华,是盛唐繁华的沉淀,但这种沉淀并非颓废(decadence),因为其中仍能看到繁华的影子,像漫天的金屑银屑忽然飘落于地后的样子。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美,微妙到像「远离颠倒梦想」后「究竟涅槃」之美;微妙到像《心经》中所提到的「色」与「空」的关系:
彼此谢幕,却不落幕。
全文完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视频源自央视《书画频道》
copyright
维森先生维森先生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