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上方“安徽景成”获取行业最全技术文献资讯
摘要:以新戊二醇(NPG)和对苯二甲酸(PTA)单体为原料以及以乙二醇(EG)、二甘醇(DEG)和对苯二甲酸(PTA)单体为原料分别合成两种聚酯树脂,通过酸值、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等分析方法,比较5种有机锡催化剂在两组聚酯树脂合成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C和PC的催化速率快,适合制备高分子量的聚酯;PC催化的反应较为剧烈,二元醇损耗过多;PC的催化速率平和缓慢,适合制备中低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酯;PC的催化速率较慢,催化效果不理想;PC的催化速率在两种聚酯合成中的差异较大,PC、PC、PC和PC的催化速率在两种聚酯合成中的差异较小。
粉末涂料通常以聚酯树脂为主要原料,聚酯性能的好坏对涂层有很大的影响。聚酯树脂由二元酸与二元醇加热缩合而成,聚酯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大小以及分子量分布。用新戊二醇合成的聚酯树脂具有耐候性好、涂膜强度高等特点,主要用作高级烘漆、自干漆等。用乙二醇合成的聚酯树脂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纤维和工程塑料等领域。因新戊二醇分子中具有新戊基结构,在聚酯树脂分子链中起到保护作用,使得以此类树脂为原料制备的粉末涂料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聚酯的合成可以通过加催化剂来控制反应速率,从而控制聚酯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在反应过程中,剧烈反应放热会导致多元醇的损失,反应不完全,通过调节二元醇和二元酸的比例、使用阶梯式升温工艺以及选择特定的催化剂也是控制反应进程的重要途径。用于酯化反应的催化剂种类繁多,有锡系、锑系和钛系等。传统的聚酯树脂合成工艺,通常采用有机锡化合物作为酯化催化剂。有机锡化合物由碳元素和锡元素直接结合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时副反应少,不影响产品的纯度和品质等特性,催化效果好,而且有机锡催化剂具有热稳定性和无腐蚀性,反应结束不用分离,不需要后处理,方便生产,还可以大大缩短工艺周期。有机锡类催化剂主要是单丁基锡和二丁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其中单丁基锡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传统高效有机锡催化剂。本文采用5种有机锡催化剂催化两种聚酯树脂的合成,研究5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及对聚酯树脂的影响,同时比较同种催化剂在两种聚酯合成中的催化速率。
1实验
1.1原料
新戊二醇,工业级,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乙二醇,工业级,山东亨鑫化工有限公司;二甘醇,工业级,广州市灿联化工有限公司;对苯二甲酸,工业级,济南澳辰化工有限公司;PC、PC、PC、PC和PC催化剂,江苏顺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PC、PC和PC为白色粉末,PC和PC为微黄色油状液体。PC是单丁基氧化锡,PC和PC是锡的螯合物,PC和PC是单丁基氧化锡的衍生物。由于丁基锡不环保,含有丁基锡成分的PC、PC和PC都受到对外出口的限制,而PC和PC都不含有丁基锡等有害成分,是新型环保型催化剂。
1.2仪器
ZNHW型智能控温仪,上海普渡科技有限公司;WAY2S型数子阿贝折射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LGPC50型凝胶渗透色谱仪,北京普立泰科仪器有限公司;SNBAI型高温黏度测量仪,上海皆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YTB型软化点测定仪,上海羽通仪器仪表厂。
1.3两种聚酯树脂的合成
EG-PTA聚酯树脂是以乙二醇(EG)、二甘醇(DEG)和对苯二甲酸(PTA)为原料的聚合体系,NPG-PTA聚酯树脂是以新戊二醇(NPG)和对苯二甲酸(PTA)为原料的聚合体系。EG-PTA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按照质量分数分别为18.93%、15.37%和65.75%称取总质量为1.6kg的乙二醇、二甘醇和对苯二甲酸,5种有机锡催化剂的用量均为总质量的0.08%。将称好的乙二醇和二甘醇倒入2L的四口烧瓶,升温至85℃,搅拌速度调至r/min。再分别将有机锡催化剂和对苯二甲酸加入烧瓶内,升温至℃,搅拌速度调至r/min。回流40min后接通冷凝水,阶梯式升温至℃,记录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冷凝温度和出水量。冷凝温度下降表明反应过程中已没有水生成,视为反应终点,测定酯化水的折光率。NPG-PTA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与EG-PTA聚酯树脂相同,其中按照质量分数分别为40.19%和59.81%称取总质量为1.6kG的新戊二醇和对苯二甲酸,5种有机锡催化剂的用量均为总质量的0.08%。
1.4性能测试
聚合体系的酸值按照GB/T—8进行测试;聚酯的黏度按照GB/T—进行测试;聚酯的软化点按照GB/T—进行测试;酯化水的折光率用阿贝折射仪进行测试;聚酯的分子量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试,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设定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
2结果与讨论
2.15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
酸值是衡量酯化反应进程的一个常用指标,达到规定酸值所用的时间长短体现出一个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图1比较了5种催化剂在EG-PTA聚合体系中的催化效率。由图1可以看出:在整个反应阶段,PC、PC和PC的催化效率都高于PC和PC,其中PC的催化效率最高,PC的催化效率最低,而环保型催化剂PC只比传统高效催化剂PC略低,其后期催化效率更是超过了PC。根据实验经验,酯化缩聚反应完全后聚酯的酸值在33mg/g左右。表1中PC、PC和PC达到规定酸值都需要6.4h,PC需要7.2h,PC需要8.0h,结合5种催化剂在合成中的反应程度和时间的关系,PC、PC和PC使反应的速度更快。
折光率作为液体物质纯度的标准,是常用物理常数之一,酯化水折光率的大小标志着酯化反应过程中多元醇损耗的多少。从表1可以看出:5种催化剂对应的酯化水折光率均在合理范围之内,PC的催化效率虽高,但是从折光率可以看出其催化反应耗去的多元醇要多于PC和PC。PC催化作用较为平和,其折光率与催化效率高的PC相近,是多元醇损耗最少的2种催化剂。缩聚反应前期主要是由单体缩聚成二聚体和三聚体等低聚体的过程,在反应后期这些低聚体才慢慢缩聚成大分子。酯化反应是典型的缩聚反应,反应前期的催化效率高可以迅速降低酸值,从而缩短反应时间,反应后期体系黏度增大,不易脱水,催化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最终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PC、PC和PC的催化效率高于其他两种催化剂,表2中看出这3种催化剂合成的聚酯分子量也大于另外2种,证明高效催化剂可以增大聚酯树脂的分子量。PC催化作用较弱,反应速率较为缓慢,聚酯树脂分子量略低,反应更加趋于平和,多元醇损耗较少,可以得到中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窄的聚酯树脂。
由表2可得:合成聚酯的分子量越高,聚酯树脂的黏度和软化点都相应提高。若聚酯树脂的熔融黏度过大,其流动性就会变差,制成粉后,涂层结皮现象严重,影响美观。若聚酯分子量过小,虽然聚酯树脂的熔融流动性得到改善,制成粉后涂膜的表面流平性较好,但流挂现象严重,且固化时间会延长,导致涂膜的力学性能下降,同时其贮存稳定性也受到影响。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一般在0~范围内,当聚酯的数均分子量超出了这个范围,其冲击强度、附着力和柔韧性均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
2.2PC在两种聚酯合成中催化速率的对比
酯化反应是一个逐步聚合的过程,为了精确直观地比较催化剂在EG-PTA和NPG-PTA聚酯树脂合成中的催化速率,将酯化率定义为每个时间点生成的酯化水量占总出水量的百分比。从图2看出:PC对两组聚酯合成中催化速率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在EG-PTA聚合体系中的催化速率整体高于NPG-PTA聚合体系,可以得到高分子量的聚酯;而在NPG-PTA聚合体系中的催化速率前慢后快,也可得到较高分子量的聚酯,但是催化速率的变化较大会导致聚酯的分子量分布较宽,分子链中分子排布不均匀,聚酯的性能不稳定。
2.3PC和PC的催化速率在两种聚酯合成中的差异
比较图2和3可以看出:PC在两组合成中催化速率的差异没有PC大。PC在EG-PTA聚合体系中的催化速率略高于NPG-PTA,两组合成的催化性能都持续高效,然而EG-PTA聚合体系中PC的催化速率明显没有NPG-PTA聚合体系平稳,最终会影响聚酯的分子量分布,导致聚酯的稳定性不如NPG-PTA聚合体系合成的聚酯。
PC和PC同为传统高效催化剂,由图4可以看出:PC在两组合成中催化速率不仅快,而且催化效果基本一致,表明PC在EG-PTA和NPG-PTA这两种聚合体系中保持着相同的催化性能。
2.4PC和PC的催化速率在两种聚酯合成中的差异
比较图5和6可以看出:在反应前期PC和PC的催化性能在两种合成中大致相同,两者在EG-PTA聚合体系中的催化速率都高于NPG-PTA,到了反应中后期,PC在两组合成中的催化速率相近,而PC在NPG-PTA聚合体系中的催化速率略微超过EG-PTA。
3结论
PC和PC在聚酯合成中催化效率高,大大缩短了工艺周期,适合制备高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酯,PC是环保型催化剂,某种程度上性能优于PC;PC同样有着高效的催化性能,但是反应过于剧烈,多元醇的损耗较多;PC的催化效率一般,反应平和,适合制备中低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酯产品;PC的催化效率较差,反应时间过长,催化效果不理想。同种催化剂的催化速率在EG-PTA和NPG-PTA两组合成之间比较,PC、PC和PC的催化速率在两组合成中差异较小;PC用于EG-PTA聚合体系中的催化速率明显高于NPG-PTA;PC用于NPG-PTA聚合体系中的催化速率比EG-PTA更加平稳,合成的聚酯产品稳定性更加优越。
文/刘刚1,王庭慰1,狄超2
1.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南京鼎晨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音乐:VittoriaperAssisi-MarcoFrisina
温馨提示
此文也许正是你的朋友需要的哦,赶紧分享到朋友圈吧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延伸阅读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户内无光新选择——景成M-22;
2.新型户外无光消光剂M-70的应用探讨;
3.安徽景成户内低冒烟物理消光剂M-13测评报告;
4.安徽景成消光剂匹配浙江光华户外聚酯消光效果;
5.安徽景成消光剂匹配广州擎天户外聚酯测试报告;
6.安徽景成户外消光剂匹配安徽神剑户外聚酯测试;
......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