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天台老人历时10年写了本40万字的

来源:台州晚报作者:华峰陈剑

原标题:陈舟宝:下一步采写“老手艺”姊妹篇

75岁的陈舟宝,是天台平桥镇中学的退休教师。自年放下教鞭后,便致力于乡土老手艺记忆的抢救挖掘工作。他边拍摄边采访边记录边整理,积十年之功,终于写成《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一书。

这本近40万图文容量的专著,今年7月由学苑出版社全资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陈舟宝(右)与本文一位作者交谈

8月10日,由天台文联主办,在万景茶庄隆重举行《打捞沉船——天台山老手艺寻踪》一书首发式。会上,陈舟宝向老手艺人赠送专著,并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说:“我不需要再活五百年,我只要健健康康地完成我早早计划中的写作就够了。”

与会者高度评价陈舟宝的这本专著,图文并茂,形式独特,是一本别致的乡村手艺之书,具有学术价值。

带书稿上北京

文化老人高汉欣然作序

年夏天,陈舟宝将写了十年的完整书稿带到了北京,交给九十高龄的天台籍文化老人高汉先生。尽管他俩素不相识,高汉读后非常感动,对他说:写天台民间手艺的书,这是第一本,既然你的名字叫陈舟宝,做的是“打捞沉船”的工作,建议书名用《打捞沉船》,一箭双雕。

高汉大力鼓励出版此书稿,并欣然作序:本书“语言朴实,如道家常,经验积累丰厚,还常有从乡土基层和采撷出的人物形象,着墨虽不多,但生动入微,感人至深,相关部分,数据确凿,步骤分明,好比此项手艺的技术规范”,“尽管内容各异,它仍如春秋时代的《考工记》和北宋李诫之的《营造法式》。”

陈舟宝采访记录天台山老手艺的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他说,未来世纪是一个图文并重的彩色时代,于是他开始自学摄影作准备,年退休时,他已经过了摄影关,连续在省赛获奖,为他奠定了扎实的拍摄基础。

他年轻时曾在老家当了五年农民,住在山村几十年,从小对老手艺感到好奇,“几段木头,几根毛竹,几尺棉布,几番拨弄,一张两进雕花床就立在你的眼前,一只精巧的竹篮子就提在你的手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就穿在你的身上”,因此他对民间老手艺和手艺人敬佩不已,这些手艺,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长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对老手艺便情有独钟。

他羡慕手艺人的精艺巧手,对老手艺人的劳动深表尊敬,于是,他挎着相机,带着纸笔,走遍了天台山城的每个角落。照相机拍摄图像,文字记录情感故事,老手艺人的形象和印迹得以留存。记录老手艺的国宝档案,解读老手艺,探秘文明发展与变迁的轨迹。为老手艺存档留影,为手艺人著述立传,“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的名字陈舟宝,意思就是沉船之宝,我







































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cc/26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