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之王大漆

目前市场上有大量涂料出售,但你知道涂料之王是谁吗?没错,就是大漆。

大漆又名生漆、国漆、土漆等,是漆树韧皮部分泌的白色乳液,经切割树皮而获得。漆器就是将大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制作的各类物品。

01

“漆”字的由来

漆是象形文字,“桼”是“漆”的本字。桼,甲骨文=(木,树)+(水,向下滴的液体),表示从树干上向下滴的树汁。金文将甲骨文的写成,明确“向下滴”的含义。当“桼”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水”另造“漆”代替,强调“漆”为“树汁”。

大漆的收集

02

大漆的采集

大漆是通过切割树皮获得的,采漆是一件苦活,常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或许你会纳闷,这样割漆树皮,漆树会不会很快死掉?答案是,放心吧,漆树有超强的自愈能力,只要遵循一定的采漆规则,漆树是安全的。

大漆的采集也是有时节限制的,一般是在小暑开刀,寒露收刀,如果割太早,漆树树叶还没长好,会降低漆树养分供给,不利漆树生长。盛夏时阳光充沛,所以割出的漆质量最好。每天日出前是割漆的最好时辰,因为日出以后气温将逐渐上升,相对湿度会慢慢降低,割口易氧化干涸,分泌大漆的时间缩短,流漆量就会减少。

多年采漆的漆树

03

大漆的成分

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下漆树的大漆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大漆中主要成分为漆酚,约为40-80%,漆酚的含量对生漆的品质和成膜有直接的影响,另外还含有约1%漆酶、3-6%树胶,5-7%糖蛋白,15-40%水分,金属离子等,这一系列的成分组成非水相微乳液系统。漆酶是催化漆酚成膜的生物催化剂,大漆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知的靠生物催化干燥的漆。

大漆的干燥就是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这个过程与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紧密相关,大漆干燥的最适条件为20-30℃,相对湿度为70-80%。

04

大漆的精制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就开始了对漆器的认识与使用,古老的技艺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出土的最早漆器为浙江萧山跨湖桥出土的漆弓,可追溯到多年前。

大漆接触空气部分会氧化成膜,或采集过程中混入杂质,所以首先要对其进行过滤,得到更纯净的大漆。

古人刚开始对大漆性质不太了解,因为大漆过于黏稠,最开始向大漆中兑水,希望能将其稀释,结果适得其反,水的兑入使其更加黏稠,又必须通过晒制或者熬制的方法除去多余的水分。然而却在无意间发现,经过晒制或熬制的大漆制作的漆器,漆膜的光泽度、硬度、韧性及透明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大漆在晒制或熬制的过程中改变了大漆粗糙的分子结构,因为加热提高了漆酶的活性,使得分子间结合得更紧密,精制结束还需要再次过滤。

由此发展出的熟漆的制作,即通过在太阳下或低温烘烤下搅拌得到熟漆,颜色一般变为深棕色或紫红色,大漆彻底干燥成膜后本身是深黑色,故有“漆黑”的说法,也可加入颜料制成不同颜色的漆层。

大漆的过滤

大漆的熬制

05

大漆的特点

大漆为什么会被称为涂料之王呢?

当下,市面上出售的各种涂料都有一种广为人知的危害——空气污染,但大漆干燥后无毒无害,可放心使用。同时,大漆制作的漆器,具有光洁亮丽,色泽耐久,不易被虫蛀,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优点,并且大漆与木质的附着力强,不易脱落,故在南方的水坑墓中,出土的漆器大都光洁亮丽,出土如新,这些都是现今合成材料无法媲美的,大漆因此也被冠予“涂料之王”的美誉。大漆因其超强的耐腐蚀性,现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机电、造船、轻工等领域。

漆器如此好,那有没有什么缺点呢?

当然有喽,首当其冲的就是生漆过敏,从事髹漆制作的人,只有极少数人无生漆过敏反应,生漆过敏的反应一般为患处肿胀,奇痒难忍,严重者会起水痘大小的水泡,甚至难以入眠,心烦意乱,而且还会局部扩散,严重的扩散至全身,这就是俗称的大漆“咬人”,生漆过敏主要是由于生漆中的漆酚所致。

另外,大漆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耐紫外线,因此,漆器千万不能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应尽量避光保存。

湖南考古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cc/2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