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ldquo决战决胜脱贫攻坚b

年10月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由县委宣传部组织彭水日报社、县电视台、武陵都市报社开展“我和我的脱贫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全体采编人员深入到全县39个乡镇街道,把镜头和笔聚焦战斗在一线的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致富带头人和广大群众,采访报道了大量真实感人,情真意切的精彩脱贫故事。截至目前,彭水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已经刊登完相关报道,供小伙伴们品鉴和投票,请为你心中喜欢的脱贫故事投上宝贵一票。

投票时间和规则

时间:年1月14日9:00到年1月23日24:00规则:本次投票为多选,每人可选择多个选项进行投票。投票时,街道、镇、乡每个类别须最少选择一个选项进行投票。

01

汉葭街道

关键词:危房改造道路硬化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

寒冬腊月,走在汉葭街道各个村落,只见整洁明亮的农家小屋,鲜汁欲滴的绿色蔬菜,黄澄澄的椪柑挂满枝头,幸福笑容洋溢在村民脸上,昭示着又一个丰收年……对于北斗村八旬老人宁相福来说,这个冬天却是暖洋洋的。年7月,村里把宁相福房屋纳入D级危房改造,在同一个地方修建了60平方米的新房。“考虑到老人无劳动能力,材料运输、修建新房、硬化院坝等,全部由村里负责,老人没有花一分钱。”向国伟说。

如今,下塘社区鹰嘴蜜桃面积亩,今年产量达25万斤,收入超过万元。“下塘社区将以经果林、蔬菜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集赏花、摘果、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使其真正成为彭水县城的‘后花园’。”刘寅生望着漫山遍野的鹰嘴蜜桃,对未来充满新的希望。

详情点击汉葭:让百姓拥有满满获得感幸福感

02

绍庆街道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

内容摘要:

近年来,绍庆街道沐浴精准脱贫的春风,坚持党支部引领,贫困户全覆盖参与,成立村集体公司,打通村集体经济发展“任督二脉”,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破壳“长大”。由村集体公司出资,天台村建成的亩鹰嘴蜜桃示范基地,惠及周边农户户人,其中建卡贫困户52户人。镇南村组建彭水联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支部带村、民主管村、生态美村、产业富村”的思路,建起亩生态农业蔬菜示范基地。过江村成立江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按照‘村委会+公司+农户’的模式,公司实行统一种子、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利润按照2:4:4的比例分红。详情点击红辣椒“辣”出致富路

03

靛水街道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完善贫困户帮扶

内容摘要:

靛水街道长沟村在村民们的支持下,村里引进重庆引造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公司出资70%,农户土地入股10%,村集体经济入股20%,实施利润分配,保底分红,建成亩洋姜示范基地。

长沟村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全力建设村级干道“大动脉”和组级道路“毛细血管”,实现通组公路由“通不了”向“通得好”转变。

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长沟村为新城和工业园区企业输送务工人员36人;动员贫困群众参加“雨露培训”,有20人参加母婴护理、洗车美容和生猪养殖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52人次。详情点击靛水:精准扶贫“扶”出百姓幸福生活

04

保家镇

关键词:产业扶贫白茶

内容摘要:

年,保家镇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契机,引进浙江安吉白茶茶商,开始着手发展白茶产业、打造高标准生态白茶基地。

目前,保家镇共发展白茶0亩,主要集中在大塘村、溪口村、清平社区等地。

年白茶基地初产成品茶每亩2斤,年预计每亩可产10斤。年进入丰产期后,每亩预计将产成品茶30斤。单就年,支付基地工人工资约60万元,带动17户贫困户54人增收。详情点击保家:一片白茶富一方百姓

05

郁山镇

关键词:干部帮扶

内容摘要:

年过5旬的曹孝俊,家中妻子常年患有冠心病,需要长期药物控制病情,日子过得拮据。年底在重庆上班的儿子曹友华意外受骗,患上了精神疾病。这无疑给两位老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家庭陷入困境。

社区的干部知道曹孝俊家情况后,根据相关政策向民政部门提出了低保申请,范立会还自掏腰包为曹孝俊家购买了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驻村工作队也根据曹孝俊的家庭情况,为其制定了帮扶措施,让曹孝俊扩大种植面积,种植红薯和玉米,增加养殖生猪的数量,并在养殖和种植上提供技术指导。

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曹孝俊家的家庭情况也得到显著的改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详情点击彭水这一家,拒绝“等靠要”勤劳“摘穷帽”

06

高谷镇

关键词:农产品驻村第一书记村集体经济

内容摘要:

民建重庆市委派驻高谷镇共和村第一书记陈亚琴在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里,打通了消费扶贫的命脉,让共和村的农产品“飞”出了大山,进入了城市,卖出了好价钱,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截至10月底,共和村共收到订单16笔,出售手工苕粉、土蜂蜜、土鸡蛋等农产品近0斤,实现销售收入近5万元,涉及贫困户40余户。弓长农业公司还实现税收上缴,村集体打破了收入为零的历史。

详情点击高谷:土货出深山增收有盼头

07

桑柘镇

关键词:人居环境改造零污染村庄大黄产业

内容摘要:

年,农历九月初九,李家社区1组,村庄改造正式开工。改造后的杨家新村花园草坪美如画,自来泉水逐户通。村道硬化千家赞,路灯高悬万户明。环境治理面貌变,行人行车乐融融。李家社区1组推行“零污染村庄”建设,开展垃圾分类行动,推广环保酵素制作,让垃圾变废为宝。推广环境卫生典型示范。

年,彭水关年农业责任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李家社区7组流转土地亩,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种植中药材,按照公司60%、村集体10%、农户30%的比例进行分红。一共种植了大黄亩,白芨、玄参、重楼共亩。入股村民不仅分到利润,还通过在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支付的劳务工资在5万元左右。今年,公司建了占地3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对药材进行初加工,形成一个完善的中药材产业链平台,实现中药材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以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详情点击桑柘:绿色发展乡村美产业兴旺民更富

08

鹿角镇

关键词:带伤上阵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

鹿角镇横路村党支部书记冉崇奎受伤住院,还在住院的冉崇奎从电话里得知村里硬化公路的施工队和村民发生了纠纷,冉崇奎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反对,执意要出院。坚持第一时间赶回村里调解矛盾。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冉崇奎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村里产业发展上。通过他自己的带动,引导更多村民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年,横路村借助退耕还林项目,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起了油茶产业。目前,该村已经发展油茶产业0亩。

如今的横路村发展起油茶树、小米花生、贝贝南瓜、羊肚菌等经济作物,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在冉崇奎及全村村民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横路村户贫困户脱贫,该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详情点击带伤调解纠纷,当好领头雁

09

黄家镇

关键词:义务劳动发展产业

内容摘要:

黄家镇漆红村7组组长冉茂中老人,他自发地出钱出力在河沟上架起一座便民桥。年,村民自发集资修公路,勘查线路、协调土地等等,冉茂中都亲力亲为,不仅把施工队接到自己家住,而且伙食也由他包了。道路建好之后,冉茂中主动承担道路的管护工作。道路多处被山水冲毁,他一个人运土运石沙,用了50多天才修补好。这3年里,也有村民被冉茂中的行为感动,也自发地跟着他一起修补道路,但最终他们因为身体或者其它原因都退出了,只有冉茂中一直坚持着。

冉茂中带头发展产业,他把家里仅有的11亩土地全部入股发展蜂糖李。年漆红村7组种植3吨果苗,年种植2吨果苗。如今,7组种植蜂糖李亩,全组31户人全部参与。几年来,7组通过发展果苗、果树,养殖生猪,办养鸡场等种植养殖业和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大大增加了农户收入。目前,全组13户建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详情点击黄家镇干部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10

普子镇

关键词:加工厂肉牛变废为宝

内容摘要:

普子镇四合庄村支两委从广西引进皇竹草并开办草料加工厂。随即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0亩土地,用来种植皇竹草,培育草种。村民通过管护皇竹草赚取务工费。

今年3月,四合庄村建立起村集体公司——重庆市聚众饲料销售有限公司。同时,公司旗下建成四合庄村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加工厂,专门加工肉牛草料。村民还可以通过在加工厂务工赚取务工费。近几年普子镇农户养殖肉牛的激情很高,催生了四合庄村草料加工厂的诞生,解决了肉牛养殖大户的饲料问题,盘活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在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普子镇许多贫困户也加入到了肉牛养殖的队伍,今年全镇的肉牛养殖规模在0头左右,实现产值1万元。详情点击普子:草料加工激活乡村发展潜力

11

龙射镇

关键词:教育扶贫

内容摘要:

为了进一步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斩断教育“穷根”,龙射镇积极向上争取,组建青少年之家,启动“四点半课堂”,让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进而从源头上撑起贫困群众的“脱贫梦”。每到下午放学,龙射镇中心校20多名学生准时来到这里报到,开始学习绘画、演奏葫芦丝、打篮球、阅读课外书籍……数据显示,目前,“四点半课堂”已经为场镇周边的胜利社区、钟山村、永和村、银木村近名贫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另一方面也为他们走出大山,多一项摆脱贫困的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详情点击龙射: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12

连湖镇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红薯

内容摘要:

在连湖镇茅坪村1组,有一位“女强人”,她就是永超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长春。曾是建卡贫困户的她,带头创办了红薯粉加工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红薯产业基地,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增收致富。

廖长春说,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但是遇到再大的困难,自己也要把红薯粉这个产业办好,让家庭不返贫,让家人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这就是自己努力的动力。详情点击“弱女子”变成“女强人”,她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13

万足镇

关键词:走访

内容摘要:

在万足镇廖家村,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用实际行动履行帮扶责任,真情帮扶贫困群众,为群众做了一件件暖心窝的实事。建卡贫困户没有户口本和身份证,不但不能享受基本的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而且多项扶贫帮扶政策也难以落地。这让驻村工作队员汪清和驻村工作队着急不已。汪清陪同贫困户邱秀梅驱车单程多公里,连续开车13个小时历时3天时间,迅速解决了邱秀梅的户口问题。加大走访力度,切实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困难诉求,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困难。廖家村驻村工作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改变村容村貌,倾听百姓所思所想,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得到村民的认可。详情点击万足:把实事办到群众心窝里

14

大同镇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

大同镇,一个生活在“云顶”的小镇。这里平均海拔1米以上,常年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夏季适宜避暑,冬季可以赏雪。

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巧打“高山牌”,种起了高山反季节蔬菜,开起了避暑纳凉的农家乐,把曾是高山的地理劣势逐步转化成了当地脱贫攻坚的有利优势。

为了调动村民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积极性,去年,大同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试种了亩甘蓝,产量达吨。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户利益,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公司不仅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和最低的农资服务,让利于民,还与合作社签下订单,产后按合同价回收,有效降低了村民种植风险,切实解除“销售难”的后顾之忧,为农户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加上“双保险”。详情点击大同:巧打“高山牌”村民乐开怀

15

太原镇

关键词: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

太原镇毗邻七曜山,植被丰富、蜜源众多,培植了油菜、五倍子、乌桕、荆条、黄柏等天然蜜源,是蜜蜂的“天堂”。拥有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太原镇中蜂养殖却发展得并不是很好。

于是,镇农服中心全力做好技术指导,定期进行蜂农培训,并深入农户家中进行现场指导。

同时,镇政府联系到当地的养蜂大户曾凡成,让他作为技术顾问,为蜂农讲解中蜂养殖技巧,让有养蜂意向的村民有了一位“好老师”。

太原镇通过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进来,目前全镇养蜂十群以上的有64户,其中贫困户21户,共多群。全镇中蜂保有量达0多群,估计产值多万。详情点击太原:百花酿成蜜幸福“蜂”中来

16

梅子垭镇

关键词:文化乡村旅游

内容摘要:

文化是梅子垭镇的一张名片。文旅融合,“融”出发展新气象。近年来,梅子垭镇以“文化+旅游”融合的形式,做大做强“文化牌”,进一步打造好佛山寨,传播好梅子山歌,抓好以梅子糯米酒为代表的旅游产品营销,让村民在文旅融合中,搭上乡村旅游发展“快车”,吃上“旅游饭”,走出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在梅子垭镇,村民都有酿酒的传统。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梅子糯米酒也搭上旅游“快车”,深受游客、顾客青睐。

梅子山歌兼具山歌和号子的特点。近年来,梅子垭镇不断挖掘梅子山歌魅力,积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效提高了梅子山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详情点击梅子垭:文旅融合“融”出新气象

17

龙溪镇

关键词:基础设施完善

内容摘要:

在龙溪镇党委政府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龙溪镇漆树村的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从国道到龙溪镇漆树村,要通过郁山特大桥,经过黔江区沙坝乡,然后再分路进入。整条线路就像箢篼一样,绕了一个”U”形大回环,现在从郁江特大桥分路,就可以呈”一“字形进入漆树村。顺畅的交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龙溪镇漆树村更是如此。曾经百转千回到漆树,现在一路坦途向未来。详情点击路通了,悬崖上的苗寨下山不再难

18

鞍子镇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内容摘要:

鞍子镇的民族风情浓郁,集苗歌、苗舞、苗族村落、苗族文化习俗、苗乡自然风光于一体,座拥青山绿水灵性,弘扬古朴厚道民风,传承浪漫天籁苗音,是体验苗乡民族风情的最佳去处。

近年来,随着当地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鞍子镇着力做大做强“旅游牌”,不少村民搭上乡村旅游发展“快车”,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乡村旅游真正激活了鞍子镇的发展引擎。详情点击鞍子镇:乡村旅游激活发展引擎

19

新田镇

关键词: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

近年来,新田镇着眼市场需求,拉长红薯产业链条,推动红薯产业“接二连三”,持之以恒做强做优红薯产业,使红薯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红薯种植面积达10亩,涉及全镇14个村,其中0亩的高产示范基地主要分布在马峰、新田、石龙、干河、坨元、庹家等7个村社区。每到红薯收获的季节,就有连连不断的农户将新鲜红薯卖给红薯加工厂。“去年,加工厂收购农户的红薯大约有0吨,支付给农户的收购金额达到万元。今年收购目标是1万吨。”彭水利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红薯加工厂负责人罗远周说,加工厂拓宽了红薯销路,每年都有余户农户选择将红薯卖给加工厂,其中有多户贫困户。详情点击新田:小红薯撬动扶贫大产业

20

平安镇

关键词:产业发展生猪养殖

内容摘要:

近年来,平安镇以产业为抓手,通过鼓励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产业增收的好路子,进一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让贫困户何左洪有了发展生猪养殖的启动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何左洪慢慢摸索中,他的生猪养殖路走得是越来越顺畅。今年7月份,何左洪的第一批生猪出栏后,他就还清了欠下亲朋好友的所有债务。“等到第二批生猪出栏后,就能还清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了。”何左洪说,只要还清了所有债务,自己就能安心下来好好搞生猪养殖,继续扩大规模,争取年出栏生猪达到多头,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详情点击平安:特色产业托起脱贫梦

21

长生镇

关键词:身残志坚

内容摘要:

长生镇长生社区2组居民李正平和妻子都是残疾人,命运的不公让一家人尝尽生活的苦楚,但李正平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凭借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自强不息,开办木材加工厂,朝着幸福生活不断迈进。

如今,李正平的木材加工一年能有6万多元的纯收入,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李正平不等不靠不要,凭着勤劳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状况,虽然现在有残疾补贴,医保、低保以及学生生活补助政策,但他说,要想把日子过得好,始终还得靠自己才行。详情点击长生:贫困户不等不靠甩“穷帽”

22

鹿鸣乡

关键词:产业发展干部帮扶

内容摘要:

焦家坝村村民周余在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建起了生猪养殖基地。

生猪养殖场占地6亩多,以前主要是撂荒地,现在按照每亩元的价格流转,涉及农户5户,在一定程度上也让老百姓实现了增收。

为了进一步提升贫困户的“造血”能力,焦家坝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村走村入户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按照走“短平快”产业发展的好路子,引导贫困户种植或者养殖投入成本低、见效快的产业,保障贫困户增收有盼头。详情点击鹿鸣:件件实事暖民心

23

诸佛乡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

近年来,诸佛乡庙池村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让不少村民搭上了发展的“快车”,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李坤艾就是搭上“快车”的代表之一。如今的她,不仅独自经营着一家农家乐,还担任庙池股份制合作社第九合作社的社长,生活简单而充实。详情点击贫困户李坤艾依托庙池农庄,拿上月工资开起农家乐……

24

润溪乡

关键词: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

内容摘要: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润溪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脱贫措施,下功夫,出实招。创新工作制度机制,激发脱贫攻坚活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润溪乡各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根据“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和“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原则,各村共成立8个村级公司,按照“企业+村级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高山蔬菜、稻田养虾、淡水鱼养殖、中药材、藤椒、辣椒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村民稳定增收。详情点击润溪:下足“绣花”功夫拔穷根

25

岩东乡

关键词:医疗扶贫

内容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针对贫困人口中多数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实际情况,屵山分院全力推进精准医疗卫生扶贫工作,多举措,多形式为贫困群众就医构筑坚实堡垒,切实减少群众医疗费用。

屵山分院成立以来,充分发医院“家庭医生”作用,实施“医院”行动,屵山分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经常组织前往各村为老百姓巡诊,打通了边远农村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详情点击岩东乡:健康扶贫除病根拔穷根

26

棣棠乡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

内容摘要:

棣棠乡牌楼村2组麻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房近0平方米,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0户人,其中建卡贫困户25户95人。

为了让居民有活动健身的好去处,棣棠乡大力完善“麻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休闲活动广场1平方米,新建塑胶篮球场平方米,景观绿化平方米,公共厕所1座,议事厅平方米以及其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同时,新建安置点内部道路.71米,其中6米宽入场道路.5米,4.5米宽小区主干道.21米,3米宽小区主干道47米,2米宽组团道路及入户道路米;新建综合管网米,其中供水管网1米,供电管网米,通信管网米,排水管网米;新建太阳能灯29套;生化池1座、垃圾收集站1座。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详情点击棣棠:“搬”出幸福新生活

27

三义乡

关键词: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三义乡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养殖规模、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着力抓实产业发展促增收,做实产业扶贫“大文章”。

在三义乡,当地政府结合老百姓自身技能、拥有的资源、周边环境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思路,为建卡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将投入小、门槛低、见效快的“五小”经济量身定做给每家每户,通过产业扶贫,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详情点击三义乡:做实产业扶贫“大文章”

28

联合乡

关键词:身残志坚脱贫致富

内容摘要:

联合乡蔡家坝村2组陈洪彬夫妇几年前因车祸双双被截去下肢,家庭因此成为了贫困户。面对困境,他们不等不靠,用残疾的身体,在不平坦的养殖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他们靠自己辛勤劳作改变了命运,不仅日子越过越红火,还赢得了邻里乡亲的交口称赞。

他们俩一直自力更生、身残志坚,养鸡场从小到大,逐渐形成规模。现在又新建了孵化室。家庭发生变故后,他们都积极乐观,不等不靠,努力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详情点击陈洪彬夫妇身残志坚,发展养殖“踏”出致富路

29

石柳乡

关键词:身残志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造

内容摘要:

在石柳乡正洞坪村,有一对残疾夫妻——冯学福和龙明学。夫妻两人在脱贫路上努力向前奔跑,面对困难,不等不靠,敢闯、敢拼、敢创,通过勤劳的双手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如今,冯学福家有了不少政策的扶持,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产业发展也有了起色:家里喂了1头牛,圈舍里还有5头肥猪待出栏。

年下半年,冯学福的老房子在政策的支持下,改建成了现在的新房子,屋内还配套修建了厕所、厨房,原来的土院坝也得以硬化。详情点击石柳乡:身残志坚夫妻携手共筑美好生活

30

龙塘乡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

近年来,龙塘乡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全乡公路总里程.75公里。新建人行便道米,硬化院坝平方米。今年新建通畅公路77.2公里,通达公路8.8公里,村通畅率%,组通达率%。

村民汪永辉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发展肉牛养殖,成功的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汪永辉只是当地村民靠发展产业脱贫、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今年龙塘乡发展高山蔬菜0亩、辣椒0亩、中药材0亩,生猪、肉牛等养殖农户达余户,其中建卡贫困户近户。

龙塘乡依托摩围山景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避暑纳凉基地——黄金度假村,建起自然山庄、古树山庄、银杏山庄等8座山庄,被评为市级绿色村庄。详情点击龙塘:产业旺乡村美百姓富

31

乔梓乡

关键词:精准帮扶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

近年来,乔梓乡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多渠道谋划贫困户增收方案,坚持“智志双扶”,提升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通过积极探索产业增收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社和各类种植养殖基地,创新经营模式,用好用活产业政策和金融贷款,促进乔梓乡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因病致贫的胡云沛也借着“东风”,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陆续养了约头猪,让自己脱贫致富的道路是越走越宽广。详情点击乔梓:贫困户养猪脱贫记

32

朗溪乡

关键词:特色农业合作社

内容摘要:

近年来,朗溪村依托山地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引导农户种植核桃等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助力农民脱贫增收。

以前,朗溪村以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种植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无业可扶,致富无门,长期的零种散卖、经济收入微薄,导致全村发展十分缓慢。

自村里成立合作社发展核桃种植以来,积极整合闲置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年全村种植黄豆亩,实现收入29.4万元,提高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年种植商品薯亩,并实行保护价回收。

详情点击朗溪:村民变股东荒地变果园

33

善感乡

关键词:产业发展乡村旅游

内容摘要:

近年来,善感乡因地制宜,依托当地区位实际,狠抓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扶贫逐渐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如今,善感的西瓜、油茶、猕猴桃、核桃、柑橘、乡村旅游……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点亮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希望。

周家寨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修建生态农业观光游览园……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逐步实现了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产区变景区。详情点击善感:特色产业引领脱贫路

34

双龙乡

关键词:稻鱼共生龟池大米村集体经济

内容摘要:

年9月,在双龙乡政府的组织下,陈周与村委会成员、部分村民代表前往湖南娄底考察稻田项目,“稻鱼共生”的模式引起了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cc/5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