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灵岩石窟更是后魏艺术之精华—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极重要时期中难得的大宗实物遗证。”
——梁思成、林徽因等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万亿化身,罗列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儿骤入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亿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
——冰心
“美好的事实无论何时永远都不会改变其美好的本质。透过破坏和污损之处,如今仍然可以看到无数美轮美奂的佛像熠熠生辉。”
——日本宗教美术学者木下杢太郎
一滴漆里做道场
——任晓东的漆画云岗
鹏超
提到漆画或者髹漆,首先让人想到了庄周和他的漆树园。漆园吏庄周并没有答应楚国的使者,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更应该像泥地里拖着尾巴爬来爬去的乌龟或者百无一用的樗,在漆树园逍遥沉思,对着弟子讲寓言故事,和惠施辩诘观鱼,这样自由无拘的生活,才更能接近自己心中的道。于是,庄周的漆树园似乎更有了丰赡的韵味。
漆画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关键在于它有独特的美学品格,这个独特的美学品格来自大漆的材料特性,空寂、幽玄、如同禅境。如国画之于水墨、宣纸,油画之于油彩、画布,漆画同样是建构在以大漆为主要媒材基础之上。而这种出产在东亚的神秘漆树汁液,也被赋予了东方的神秘之美。漆画之美,美在朦胧,美在神秘。
任晓东创作的的《云冈禅境》系列漆画,有着我佛洞彻人生的悲悯情怀和芸芸众生孤独的存在感,以及在面对浮世红尘的虚妄时通过自我的修持获得安宁的表述。任晓东说:“一个清晨,我来到了云冈石窟。熹微的阳光照在石窟的洞口,一幢幢朦胧的造像在石窟中愈发显现出佛的肃穆庄严,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美,或者说,是孤寂。”
正是这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展现出云冈石窟特有的美,激发出创作者内心深处温润而暖的精神景象。如果说,任晓东对漆艺技术的修习给人呈现的是一个虔诚如佛子一般坚守和努力,那么他的漆画作品可能就是坚守之后开出的灿烂莲花。
理解大漆的生命本质,熟悉髹漆的基本技艺,如任晓东所言,画漆画,不仅应该只是一个画者,还必须同时是一个漆工,甚至是一个穷究生命追求美的人。
通过大漆这种撒发着东方气质的神秘材料,唤起内在的柔软,捕捉造像的精神气质,从而找到一种使的内心祥和的力量,因为髹漆艺术本身的特性,需要人更为深切地沉浸在其中,一方面是传统技艺的琢磨和钻研和深具现代性、视觉感与文化意蕴作品的开发和尝试,另一方面则需要对人、对社会、对自然万物的体察和感悟,才是髹漆艺术的精髓之所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器”与“道”之间,任晓东是能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之中,这也是他的作品让观者动容的原因。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在佛家庄漆庐见到了任晓东,他还在创作以“千佛”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当时夕阳西下,喧闹的市声慢慢浮起,隐隐的蝉鸣远远传来,园子的光线也变得有些昏暗,长长的走廊里空无一人,任晓东仍然在为他的长达近十米的作品做髹涂。
这是一件宏大的作品,好像一条澎湃的河流,红色的水,有点点暗礁、沙石,在微弱的太阳下有着粼粼的闪光。磅礴的气势已然蠢蠢欲动……走近细观,这是一幅描绘三千诸佛的大型漆画作品,岁月的风沙虽然将它销蚀的残缺不全,但密密麻麻的小佛,依然给人神圣庄严的感觉,生动的表现出“贤劫千佛”的庄严之景,这个场景我至今难以忘怀。
他在用漆画石窟,画佛造像,我们又在看他的漆画石窟,而他呈现给我们的,其实已经不再是石窟和造像本身,而是一种善良和温暖,漆画用漆不难,难的是这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善良,生命的本质,大抵如此。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