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又名生漆、国漆、天然漆,故泛称中国漆。它是我国特产的优质天然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胶状液体,一旦接触空气后转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凝固硬化而生成漆皮。
漆液
生漆具有耐酸、耐醇、耐高温、耐磨和耐油污等功能,涂在家具的表面附着力强、涂膜坚硬、光亮性好,是红木家具的好涂料,更是其他化学漆无法替代的涂料。至今也没有任何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百里千刀一两漆天然大漆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大漆深沉、含蓄、浑厚、优雅,因此也难得。割生漆与割橡胶类似,一天割个口子左右流出来的漆汁只有一斤左右,如果天气干旱时个口子还割不到一斤漆,割漆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故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由此可见大漆的来之不易和珍贵。漆液采割
漆液
擦生漆的工艺流程明清传统家具擦生漆的工艺过程,也就是第一种纯生漆的揩漆工艺,包括打底子(也称“做底子”)——刮面漆——磨砂皮——再擦漆等多个步骤。家具每上一次漆,晾干后就要砂纸打磨一次,然后再上漆,再打磨,这样的工序需要反复十几次。在此过程中,家具要多次被送入阴干房,因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漆膜方能干透。擦漆
生漆工序繁杂,只有纯手工精做的红木家具才有可能用生漆工艺,一套家具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全套的工序。如今,市面上用纯生漆制作的红木家具已经越来越少。擦生漆的好处生漆具有防腐蚀、耐酸碱、防潮绝缘、耐氧化、耐摩擦、耐高温的特点,经过擦漆工艺做出来的红木家具健康环保,且木纹清晰、平滑流畅、色泽清莹光澈,手感舒适,不仅提高了红木家具的升值空间,而且增强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大大地延长红木家具的寿命。曾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描述的就是大漆防腐蚀防渗透的物理特性。“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这一历史记载,印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大漆最早的国家。而大漆又是漆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我国漆器工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明代《髹饰录》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种。漆碗年,考古工作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一个菱形木质漆碗,碗的外壁涂了一层薄薄的朱漆,微微露出光泽,虽然沉埋于地下六、七千年,但是朱红的色彩依然引人注目。漆碗
这只举世无双的漆碗之所以能埋在地下历经千年不腐,主要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生漆”起到了保护作用。这只漆碗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漆涂料的国家。大圣遗音古琴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曾在故宫古物馆发现被遗弃的“破琴一张”——大圣遗音古琴。得幸于琴面包裹的大漆,纵然历经尘土,终在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光彩依旧。大圣遗音古琴
大漆是有生命感的,刚完成的作品如同婴儿,在岁月中不断成长,而每一层的漆也都有不同的“醒”的状态,开了,是大漆造就的温润美感。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大漆作品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下来、传承下去。部分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让艺术引领生活让艺术融入生活
泓文博雅
四方汇聚集成广大丰富之所在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