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没有专门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公元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便以锐不可挡之势占据了日本文化美术的主流,给一直信奉神道的日本带来了巨大影响。日本的佛教雕塑与绘画多带有浓郁的唐宋艺术遗风,然而中国终非佛教发源地,虽然日本佛教引流自中国,但在随后的遭遇却有所不同。
中国佛教在北魏和隋唐鼎盛一时,从十六国时期一直到唐代,这段时间是中国佛像艺术最辉煌的时候。而日本佛教一开始就定位为“镇护国家”,一千多年来,一直和权力阶层联系密切。
阿弥陀如来坐像,木雕彩绘,12世纪
哪怕是在明治时代仅有的一次“灭佛运动”中,醍醐寺等重要宗派的祖庭也能全身而退。唐宋的金属、石头的佛像早已零落散失,飞鸟时代的木头佛像却能够代代传承至今。
卢舍那佛坐像
奈良时代
干漆镀金高厘米
奈良唐招提寺
中日佛教艺术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显露出了各自的特色:日本佛像或简洁或拙朴,中国佛像或繁复或灵动。
从飞鸟时代(-)到奈良时代(-),再到平安、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有许多佛教造像及绘画的精品流传下来。这些作品的古典风貌和精湛技艺,在历经岁月的沧桑之后,依然令今人叹为观止。
半跏思维像
飞鸟时代
木质高厘米
奈良中宫寺
阿修罗像
天平时代
干漆高厘米
奈良兴福寺
平安后期,唐朝安史之乱,日本中止了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逐渐减弱,日本的佛教美术也由模仿唐朝转为本土化、和风化。
很多日本古老的寺庙里供奉的佛像都是木雕的。其实,日本的佛教和木雕都来源于中国,在隋唐时期,有些中国工匠赴日工作,也有日本的工匠来华学习,把技术引入了日本。日本人对木雕、石雕和泥塑都有尝试,最后发现日本多树的环境适合木雕,就将其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等等。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
月光菩萨立像
奈良时代
黏土高厘米东大寺法华堂
月光菩萨
药师如来三尊之一协侍
奈良时代
铜雕高厘米
奈良药师寺
面具奈良时代木质高30厘米现藏巴黎吉美博物馆千手观音像
奈良时代
漆木高厘米
奈良唐招提寺
奈良时期,随着迁都平城京,日本迎来了佛教美术的鼎盛时期。大规模的建寺造像运动,加之中国初唐及盛唐完美的艺术风格的影响,使日本的佛教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理想主义风格时代。
由于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大力支持和唐朝佛教文化的影响,奈良时代的寺院建筑、供奉在寺院内的佛像、壁画以及各种工艺品,都堪称艺术佳品。特别是8世纪中叶圣武天皇时期,迎来了日本佛教文化的最繁盛时期,文化史上称作“天平时代”。
迦楼罗干漆像奈良时代高厘米奈良兴福寺药师如来立像平安时代木质高厘米京都神户寺不动明王像
平安时代末期
木质高70厘米
现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如意轮观音坐像
平安时代
木质高厘米
现藏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中日的佛像虽然系出同源,但是工匠的待遇大有不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君子不器”,认为匠人们的营营役役都是些奇技淫巧。
中国佛像雕刻艺术最好的时期是南北朝到隋唐,敦煌和龙门都是中国艺术的代表,唐代木雕在日本还有少量保留,也是精美非常。然而到了明清时期,佛像雕刻水平和以前相差很远。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就是工匠们长期没有得到认可,有才华的人都去读书博取功名了。
不动明王像
平安时代
木质高厘米
京都教王护国寺
地藏菩萨像镰仓时代彩木高89.8厘米奈良东大寺当我们欣赏这些精美的佛像时,难免会有许多疑问,
如何领会其中的文化奥秘?
佛像是否有统一的“好”与“不好”的衡量标准?
我们是否能用现在的衡量标准去评判古人的佛教造像?
反之,古人的佛教造像,是否一直影响现代人的审美?
专注艺术史分享的,特邀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多年的博士朱若麟(司马小北)先生,用精美的图片来讲述日本佛像艺术史,推出“日本佛像史”5讲线上专栏,推荐给大家。
课程中,我们既可借此欣赏东渡扶桑的精美佛像艺术,又可重温中国唐宋的佛教艺术。相信对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会有帮助。
??5讲专栏扫码订购首节课免费试听特邀讲师司马小北东京艺术大学文化财保存学雕刻修复研究室博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传统雕塑工作室毕业,曾担任电影《妖猫传》副美术。第一讲飞鸟时代课程内容:被遗忘的南朝样式
飞鸟与百济
渡来人与飞鸟京的营造
止利派佛师与作品
第二讲奈良时代1课程内容:初唐样式的传入——白凤美术的诞生
平城京与奈良大佛
第三讲奈良时代2课程内容:天平时代的至宝——捻塑系技法的传入
鉴真东渡与木雕的复兴
第四讲平安时代课程内容:密教的传入与山野信仰
木造与寄木造—木雕技法的发展期
平安京迁都与新样式的传入
和样美术的诞生
院政期与三派佛师
第五讲镰仓时代课程内容:南都复兴与奈良佛师
东国造像与运庆的登场
庆派佛师
院派佛师与圆派佛师
▼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