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丨六渡日本鉴真大师

年6月26日,农历五月初六,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圆寂纪念日。

年伊始,武汉严峻的疫情让世界各国人民为之担忧与祈福,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源源不断地让他们的爱心,通过各种方式抵达武汉。

在日本捐赠的医疗物质中,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字样,这两句偈语让中日的友好关系追溯到了多年以前,当时正是唐朝,这句话出现在日本的长屋王赠送给中国僧人的件袈裟上面,每件袈裟上都用金线绣着这四句话。

此后,在历史上留下永恒光辉的印记的“鉴真东渡”。

据史料记载,唐代高僧鉴真于天宝七年(年)第五次东渡日本,东渡时,由于迷失航向,漂流至海南岛,他在登陆北返途中,于天宝十年(年)途经江宁(现南京),由其弟子灵祐迎到栖霞寺,逗留三日后,返回扬州大明寺。

在栖霞寺内,供奉一尊鉴真和尚脱袈裟千漆夹塑塑像,它是日本奈良招提寺八十一代森木孝顺长老亲自塑造,一九六三年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之际,由日本文化界、佛教界联合赠送给栖霞寺的。

鉴真和尚端坐的佛龛,在设计上别具一格,它采用扬州大明寺为模型,背景是惊涛骇浪,表现出鉴真和尚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气概。

鉴真(—年),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随父亲到家乡的大云寺拜佛,他当时就对父亲说自己要出家,父亲为此而惊喜,立即表示同意。于是鉴真便在十四岁时从智满禅师出家。

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颇多建树。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唐玄宗天宝元年(年),到唐朝游学的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受日本天皇之命,准备物色一位中国超高的高僧到日本弘扬佛法他们久仰鉴真的学识功德,于是专程从长安赶到扬州拜访鉴真。

荣睿、普照见到大师,行弟子之礼。受天皇之命,恭请大师暂舍此方的优厚环境,到海东去当导师。鉴真见荣睿、普照情词恳切虔诚,想到弘扬佛法是僧人之本,便爽快地接受了对方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海路航行十分艰险,不少僧人考虑到这点,不禁十分犹豫不定。鉴真大师却毅然表示:“为传佛法,何惜身命!尔等不去,贫僧一人也要去!”大师的态度感动了众僧,当时就有二十多人表示愿随大师东渡。

这年,出海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但由于鉴真手下弟子们意见分歧,错过了时机。

第二年十二月,第二次东渡,但出海不久,船只触礁受损,只好折回。

第三次东渡,由于有人报告了官府,受阻未成。

天宝三年(年),鉴真派弟子预先购买船只,并率众秘密南下,以“巡礼佛迹”为名,准备第四次东渡。不料留在扬州的弟子们出于对师父的爱护,向官府呈递了阻止鉴真东渡的文书,于是官府派兵拦截了鉴真一行,并护送回扬州。

四年过去了,天宝七年(年),鉴真开始了第五次东渡。没想到船只出海后遇到狂风巨浪,失控迷航。剧烈的颠簸使所有的人都呕吐不止,几天后船上的淡水喝完,一连五天五夜大家滴水未进鉴真不愧佛门高僧,在这生死难卜的境况下,他十分镇定,每天只靠嚼几粒生米维持。到第七天才逢喜雨,大家痛饮一番,基本恢复过来。然而漂流了十四天以后,大家才发觉靠岸的地方不是目的地日本国,而是偏离日本国更远的海南岛南部,鉴真一行过海到了广州,准备北上,再次东渡。

这时鉴真大师由于劳累过度,加上南方炎热,患了眼疾,医治无效,不久后竟双目失明。接着,日本僧人荣睿不幸病逝,鉴真得力的弟子祥彦又在途中死去。几次东渡先后受阻受挫,已损失三十六位中国和日本僧人的生命,但这一切劫难并没有使鉴真退缩。

鉴真大师想不到,在栖霞寺停留后第六次东渡成功了!

天宝十二年(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到扬州,向鉴真大师致礼,再次表示邀请大师赴日传法的意愿。鉴真不顾自己已六十五高龄且又双目失明,毅然同意。

这年十一月十六日,鉴真大师一行(除大师外,还有大师的弟子法进、昙进、尼智首以及优婆塞潘仙童等)乘搭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做第六次东渡,从沙洲黄泗浦出发,于十二月二十日中午顺利抵达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国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终于实现了东渡的夙愿。

日本僧俗人众热情欢迎来自中国的高僧。第二年鉴真一行被迎入日本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天皇亲自下诏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上(和尚)。”同时授予“传灯大法师”位。

四月,鉴真大师在东大寺筑坛举行隆重法会,为圣武上皇,孝谦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四百余人传授了戒律,大师成为日本戒法的开山祖。鉴真大师后在东大寺大殿西侧建成戒坛院,接着又主持了兴建奈良唐招提寺的规划工作。鉴真是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始祖。

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他把我国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

唐肃宗宝应元年(年)由于长期积劳,鉴真病重。五月六日,大师双腿盘空,面向西方的祖国圆寂。终年七十六岁。日本人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鉴真的弟子在大师圆寂后所塑造的鉴真“夹纻干漆”座像,一直供奉在奈良唐招提寺中,并被日本奉为“国宝“。

年是鉴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国和日本佛教界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日本佛教界还将该年定为“鉴真大师显彰年”。

年,这尊珍贵的塑像飘洋过海,回到离别一千二百多年的故乡“探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cc/7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