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力当代鉴真忆大明寺与赵朴老的缘分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这是中国杰出的佛教领袖赵朴老对自己一生的概括总结。

这位悲智双运、功德无量的“无尽意”菩萨,一生中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为当代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促成了千年古刹大明寺复名、年鉴真大和尚圆寂周年纪念大会举办、鉴真纪念堂修建、年日本国宝鉴真像回国巡展、鉴真佛学院创建这些纪念性事件。

“番番往事回思再,历艰难,舍生为法,初心不改。”这是赵朴老先生《鉴真大师像回国展-欢迎礼赞》中的开始曲。法轮永转,时间流逝。年11月5日,是赵朴老诞辰周年,我们以感恩的心,缅怀赵朴老与鉴真、大明寺的殊胜因缘。

鉴真祖师

图片丨鉴真大师干漆夹纻像

鉴真大和尚,是诞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旷世奇才;是“慧灯无尽,法云永垂的法门之雄”;是“万世埙篪的民族脊梁”;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他舍生忘死,十年岁月,六次东渡,将止恶扬善的戒律文化及高度发达的盛唐文化,全面传至日本,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被日本人民誉为佛教律宗的开山之祖、医药始祖、文化恩人。

著名学者钱文忠曾说,“我们完全可以说,鉴真大师和弟子的影响遍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鉴真大师,根本就无法想象日本文化会是什么一个样子。”

然而,有一段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这样一位本应在中国佛教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史上浓书重彩的大师,却鲜为人知。是赵朴老先生怀着深深的敬意,对鉴真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并且使鉴真大师的形象光彩重现。

纪念鉴真圆寂年活动

一九六三年,是鉴真大和尚圆寂周年。日本决定将年5月至年5月定为鉴真年,并将举行各种盛大的纪念活动。而作为日本律宗祖庭的大明寺,尚未对外开放。

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老先生审时度势,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向国务院周总理建言:“中日邦交正常化可通过民间促官方,佛教是很好载体。而鉴真大和尚的题材很好,可以担任民间大使。”周总理采纳了赵朴老的建议,并经中央同意,由中日宗教界、文化界在扬州大明寺共同举行纪念活动。

于是赵朴老先生与郭沫若、楚图南等知名人士一道,不遗余力与中日两国宗教界、文化界人士商讨,成立鉴真大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纪念委员会。并亲任主任委员会。经多方筹备、精心组织后,于年在扬州大明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大明寺内群贤毕至,梵声宏亮,中日两国人民在这里共同缅怀鉴真大和尚的历史功绩。

赵朴老特地为此写了《纪念鉴真大师,展望中日人民友谊的光明前途》的纪念文章。他在文章中深情地说:“在我们两国文化血缘的缔结史上,八世纪时鉴真大师,以他的献身文化的宏愿与克服困难的精神,永远发射着耀眼的光芒。今年是他在日本逝世周年。在当前中日两国人民正在共同努力,排除障碍,谋求世世代代团结友好的时节,纪念鉴真和尚是有深远意义的。”

同时他又感情激荡地作《访鉴真故居》词一首:“幕天开。望片云江上飞来。振衣蜀冈,千古高踪长怀。当年舍身弘道,涉风险远渡蓬莱。奈良代,招提寺,风流懿矣休哉……”

这次盛大的纪念活动,在两国人民间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大促进了中日友好事业的发展。也就是在这次纪念活动中,国务院决定在扬州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并且举行了奠基仪式。是赵朴老打破了中日佛教交流的坚冰,是赵朴老揭开了研究学习鉴真的序幕,又是赵朴老指明了大明寺弘法之路的前程。

保护大明寺

图片丨大明寺“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

“文革”初期,“破四旧”的浪潮席卷全国,大明寺即将在劫难逃。就在这时,周总理下令保护大明寺,使得鉴真纪念堂照常建设并于年底落成。

其间,赵朴老倾注了多少心血!他邀请了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为纪念堂规划设计。“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上镌刻着赵朴老撰写的长篇碑文。碑文写道:“惟我大师,法门之雄。三学五明,乘桴而东。志绍南岳,愿酬长屋……峨峨蜀冈,大明故址,堂陛是谋,招提在迩,勒石追远,发愿陈辞,慧灯无尽,法云永垂。”

鉴真纪念堂成了中日友好的象征,两国前来瞻仰的人民络绎不绝,进一步促进了中日友谊。

鉴真纪念堂建成后,赵朴老非常关心,专程来视察过多次。他曾对大明寺方丈能修说过:“大明寺没有鉴真就不可能成为全国重点寺庙,你们一定要把纪念堂管理好,把鉴真认定目标、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发扬光大。”

鉴真像回国探亲

图片丨邓小平、赵朴初会见日本客人

年鉴真像回国巡展,这是继年中日共同纪念鉴真圆寂周年之后的又一盛事,引起海内外轰动。这次巡展,第一个赞同的就是赵朴老。

早在年,中日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访问我国时,曾代表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提出让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供故乡人瞻仰。鉴真大师像是多年前弟子思托等人为他塑的干漆夹纻像,日本人民一直将塑像精心保护在唐招提寺御影堂内,并被定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三天,供人瞻仰。如果能让塑像回国巡展,一定会推动中日人民友好的发展,赵朴老当然是支持的。

可是,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森本长老的愿望一时是无法实现的。年,赵初老率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日本,在参观唐招提寺时,森本长老又当面向赵朴老提出让鉴真像回国巡展的愿望,赵朴老兴奋地说,现在好了,“四人帮”粉碎了,让鉴真回故乡“探亲”的愿望可以实现了。

不久,邓小平副总理赴日访问时表示,欢迎长老陪送鉴真像到中国巡展。随后,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唐招提寺,再次表示欢迎鉴真像回国巡展。于是,鉴真像回国巡展被提到议事日程,我国成立了以赵朴老为主任的“全国欢迎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委员会”,进行紧张的筹备工作。

赵朴老还在《人民日报》发表《千载一时的胜缘,一时千载的盛举》的文章。他说:“鉴真大师像回国,不是一种偶然的事,是和多年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分不开的。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进程。中日两国在近世纪经过一番曲折之后,两国人民都怀着恢复团结、友好、合作、互助的强烈愿望。”

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决定在年4月14日将鉴真像运抵扬州展出。赵朴老为展出殚精竭虑,夙夜操劳,他早早就来到扬州,来到大明寺,检查“迎鉴”的各项筹备工作。他对大明寺的佛殿维修、佛像彩绘、展厅布置一一作了细致检查。

当时大明寺还叫“法净寺”。因清廷忌讳“大明”二字,乾隆三十年高宗巡游大明寺时,御笔题书“敕题法净寺”。赵朴老当即建议恢复当年鉴真任住持的“大明寺”。“大明寺”三字也是赵朴老亲自集隋朝《龙藏寺碑》的字而镌的。

塑像要从上海虹桥机场运至多公里之外的扬州,为防止途中颠簸,损害塑像,赵朴老决定在上海特制运像专车。车子造好后,他又亲自赴上海陪同日方人员查看,并进行试运行,完全合乎防震要求。赵朴老兴奋地为造车职工作诗一首:“今朝像驾彩云归,当年身入惊涛去。大车迎得友情多,春风稳上扬州路。”

年4月13日下午5时左右,运送鉴真像专机抵达虹桥机场。赵朴老和其他迎接人员冒雨前往机场欢迎,并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随后,赵朴老和森本长老等人用特制专车,连夜冒雨迎往扬州。专车在路上走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上午才安抵扬州,赵朴老通宵未眠,未离鉴真大师一步。

鉴真像安放期间,赵朴老总是亲临现场,仔细过问,不让有一点疏忽。4月18日举行开幕式,赵朴老参加活动全程,更是忙碌不堪。闭幕式结束后,73岁高龄的赵朴老疲惫地回到宾馆休息。这时有人送来载有赵朴老《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欢迎礼赞》的《人民日报》,他当即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像在如人在。喜豪情,归来万里,浮天过海。千载一时之盛举,更是一时千载,添不尽恩情代代。还复大明明月归,共招提两岸腾光彩。兄与弟,倍相爱。”赵朴老声情并茂,那种对鉴真的虔诚敬仰之情,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随后鉴真像赴北京展出,赵朴老亲自赴机场迎接鉴真像。赵朴老并亲自主持了开幕剪彩仪式,鉴真像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法源寺两地展出时,瞻仰的民众达30多万人次。巡展圆满结束后,赵朴老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词。护送鉴真像去机场时,他又按捺不住临别依恋之情,以日本传统俳句格式即兴赋诗道:“看尽杜鹃花,不因隔海怨无涯,东西都是家。去住夏云闲,招提灯共大明龛,双照泪痕乾。万绿正参天,好凭风月结来缘,象教住人间。”赵朴老对鉴真大师的深厚感情,打动万众僧俗之心。

大明寺划归宗教部门

图片丨大明寺栖灵遗址牌坊

鉴真纪念堂的落成,鉴真大师像的回国巡展,使大明寺声名远播。前来朝拜、瞻仰和观光的海内外人士与日俱增,但大明寺却是百废待兴。

“文革”期间,大明寺划归为园林局管理,留下的少数年老僧人也改为园林工人。可谓庙在僧散,香火灭绝。赵朴老对大明寺的状况十分关心,多次与市政府商谈,终于将大明寺产权划归宗教部门。产权虽然划归宗教部门了,还得有得力的僧人管理。可寺里留下的几位僧人都已年高体衰,难以胜任寺庙的管理工作。

又是赵朴老向省宗教局建议,将有一定寺院管理经验的南京灵谷寺监院瑞祥法师调至扬州大明寺。瑞祥法师赴任前,把得力弟子能修一起带到大明寺。

一次,赵朴老视察大明寺时,对瑞祥、能修说:“鉴真纪念堂建成,鉴真像回国巡展,大明寺庙产划归宗教部门,这都体现了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鉴真蜚声中外,大明寺名气也随之扬名四海,你们一定要发扬鉴真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大明寺建设好,管理好,使它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寺院。”在瑞祥法师的带领下,全体僧众共同努力,几年时间使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工程浩大的栖灵塔复建工程也举行了奠基仪式。

年6月,新任大明寺主持的瑞祥法师圆寂了,管理寺院的重担落到年轻的能修法师肩上。一天,赵朴老到大明寺视察,特地把能修法师带到鉴真纪念堂,关切地说:“不要把鉴真当成一般的历史人物。鉴真的最大贡献是不惜身命,传播文化,缔结友好。他的伟大是一般历史人物不可相比的。你们要把鉴真的文章做好,进一步推动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佛教是从中国传到高丽,而后再传到日本的,要把鉴真作为推动中、日、韩佛教团结的纽带,促进中、日、韩人民的友谊。”

创办鉴真学院

图片丨大明寺鉴真学院

赵朴老对鉴真的感情,真可谓弥笃终身,矢志不移。甚至他病重住院后,还是念念不忘鉴真大师。

年一天,能修法师陪同扬州市领医院里的赵朴老。他语重心长地对能修法师说,寺庙要有宗教氛围,要有文化氛围,还要有时代氛围,这就要有高素质的僧徒,新时代的高僧。鉴真大师生前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他的弟子遍天下,成为名重一方的高僧。他到日本设戒坛院就是培训和教育四方僧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佛学院。日本天皇下诏说,只有经过戒坛院学习、授戒的人才是国家公认之僧尼。扬州大明寺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著名宗教场所,一定要象当年祖师鉴真那样,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提高僧徒的素质。

能修法师告诉他,说大明寺想办佛学院。赵朴老说,好!先办佛学院,在佛学院的基础上,再办鉴真大学,这有利于中日友好。学佛的信徒要以鉴真为榜样,老师、僧人、居士都要以鉴真为榜样,有象鉴真这样的德学高僧,佛教才能兴盛。

他还说,台湾有个玄奘大学,我们办一个鉴真大学。玄奘是去西天取经的,鉴真是东渡弘法的。他们是我国佛教的两个璀璨的星座,台湾有玄奘大学,扬州办个鉴真大学,两岸佛法,珠联璧合。这样也便于与世界接轨。

在场的市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表示积极支持大明寺办鉴真大学。赵朴老听了高兴地说,要让扬州成为佛学教育中心,培养高素质僧人的中心,产生国际影响,体现我国宗教政策。

遵循赵朴老的教诲,大明寺决定先办大明寺佛学院。没有多久,赵朴老抱病题写的“扬州大明寺佛学院”牌匾就寄到了大明寺。

年4月,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在风景秀丽的古城扬州、鉴真大师生前卓锡之地——大明寺,正式创办鉴真佛教学院(简称鉴真学院)。

(扬州大明寺鉴真学院)

种三福田

图片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赵朴老生前跟能修法师说过,佛法深奥,佛理玄妙,佛道难行。而行佛道是靠许许多多平凡行为来修成的。出家人要爱国爱教,广种福田。鉴真生前在大明寺就设悲田院、辟药草园,救济贫病,普度众生,这是值得效法的。

十多年来,大明寺僧团以鉴真大师为榜样,积极支持社会慈善事业。

扬州聋哑学校残疾学生多,接送极不方便,大明寺赠送学校一辆崭新的面包车,并为全校学生每人做了一两套校服,每年还资助一笔资金,改善聋哑学生的生活条件;平山小学有些学生经济困难,面临失学,寺里特地捐助一笔资金,帮助贫困儿童解决上学的困难。

年扬州遭受百年不遇的水灾,全寺上下积极响应国家支援灾区人民的号召,一次捐款14万元。

一次,扬州大草巷发生火灾,七、八户居民损失惨重,全寺僧众慷慨解囊,很快将一笔捐款送到灾民手中。

对于社会公益事业,大明寺也是不遗余力地支持。扬州举办亚洲举重锦标赛,资金困难,大明寺当即支持近百万元,烈士陵园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扩地新建时,大明寺也捐赠了一笔资金。

鉴真生前,帮助修建过寺院80余所。当大明寺得知扬州和外省市有些寺院修建资金困难时,也力求像鉴真大师那样鼎力相助,先后为四、五座寺院捐款捐物。几年来,大明寺僧众先后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捐款达多万元。这都是与鉴真精神鼓舞、赵朴老教导促进分不开的。

心牵大明寺

图片丨扬州大明寺栖灵塔

赵朴老生前发表了数十篇(首)赞颂鉴真光辉业绩的诗文词赋、题字题词。《访鉴真故居》、《鉴真颂》、《鉴真——中日文化史上的不朽人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

一次,扬州工艺厂送给赵朴老一套《鉴真东渡剪纸》,他十分高兴,当即赋《忆江南》一首相赠:“千载别,归见故园心,明月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招魂。花发两邦春。”

他还为大明寺写了“栖灵塔”、“藏经楼”、“卧佛殿”、“风月同天”等匾额,给《藏经楼》写了楹联:“当知是处,恭敬供养,不可以百千万劫说其功德;若复有人,受持诵读,已非于三四五佛种诸善根。”

医院,他又应请写了“医院”的院牌,他还应请为汪向荣先生的专著《鉴真》题了书名并写了序言,为扬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室和扬州师院编辑出版的《鉴真研究论文集》题了书名,写了《鉴真——中日文化史上的不朽人物》的序言。他在序言中说:“记得那时我们曾将扬州鉴真故居的琼花幼苗赠送给唐招提寺,经过精心培育,幼苗成了树木。年4月,我刚到奈良,恰巧唐招提寺的琼花第一次开花了。森本长老特点剪了两枝,一枝供奉在鉴真塔前,一枝派专人送给我,正是人也有情花也有情。”

张家港是鉴真最后一次东渡登上遣唐使船的地方,赵朴老应邀欣然写了“鉴真东渡纪念馆”匾额。嵊泗岛是鉴真三次东渡经过的地方,鉴真一行曾被困在岛上多日,水尽粮绝,幸得官府相救。赵朴老也应县政协之请题词:“慧灯无尽照海东。”这些诗文和题词,是赵朴老心灵的写照,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代鉴真

赵朴老生前多次去日本和奈良唐招提寺访问,他在一些与鉴真有关的寺院里作过演讲,留下许多题字、题词。

他为邀请鉴真东渡、途中病逝于肇庆的日本留学僧荣睿题了一首《荣睿大师赞》。他还为依田义贤改编的歌颂鉴真东渡事迹的《天平之甍》一书作诗云:“两邦世代称盲圣,六犯风涛誓舍身,同天风月启诗情,招提境,神往奈良城。”

赵朴老还给创作过以鉴真东渡为题材的小说的著名作家井上靖、给鉴真御影堂绘过壁画的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奈良市市长键田忠三郎和唐招提寺长老森本孝顺等日本友人赠过诗词。

一次,赵朴老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在日本访问,应邀去看赞颂鉴真东渡事迹的话剧《天平之甍》。演出结束后,赵朴老特地到后台拜访演鉴真刚刚卸装的河原崎长老十朗先生。赵朴老仿佛见到了活生生的鉴真,情不自禁地上前热烈拥抱。后来他特地诗赠河原先生追忆此事此情:“忆君十年前,绝艺演盲圣,倾倒两邦人,至情与至性。访我于京都,倾谈泪横迸。谊为连枝性,义比同胞胜……”诗中充满了赵朴老对鉴真大师的无限深情。

日本人民对赵朴老也十分敬崇,称他是鉴真的化身,日中友好的功臣,千载一时的伟人。岐阜市长在扬州深情地对赵朴老说:鉴真大师是日本佛教律宗之祖,而赵朴老是当代日本佛教之父。今天能见到你,我将终生无憾。赵朴老说,日本前来礼请鉴真为中日友好交往作出杰出贡献的荣睿法师,连生命都丢在中国,他和鉴真一样,都是千载一时、一时千载的伟人,都为中日友谊作出了贡献。赵朴老还当即赋诗一首,赠给岐阜市市长。诗云:“每登鉴真堂,如见鉴真在。悲愿泪痕新,威光照百代。有客岐阜来,荣睿故乡人。临行要见我,执手特殷勤。瞬息一时事,不忘千哉心。”

日本唐招提寺的鉴真墓前,有一株赵朴老亲自植的从扬州移去的琼花树。琼花早已长大繁花盛开了。赵朴老逝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琼花树下、鉴真墓前,遗像和鉴真塑像一起供奉在御影堂内。

如今,斯人已逝,法音长存,大觉海里生而不生,法性天中灭而不灭。两位穿越千年时空的大师,至今仍在中日文化交流、友谊往来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如清风、若明月,永远给我们清凉,给我们智慧。

日行一善·一人一善·分享转发·也是一善

——END——

三教圣贤,何其济济。常行多闻,增长我见。

小水常流,可以穿石。二谛总持,三学增长。

普施智慧,焰续灯明。信受奉行,功德无量。









































陕西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能好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cc/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