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 http://m.39.net/pf/a_7110347.html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世界。“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绮丽壮美的自然风光固然是天台山闻名于世的历史原因,但若说道天台山的人文传统、文化构成,便不得不谈及天台的“佛文化”。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与天台山文化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天台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均带有佛文化的踪迹,今之对话,我们就来谈谈佛文化之于天台的重要性。△天台山一景
天台宗之于天台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宗派,也是中国最早的本土化的成熟佛教宗派。因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智顗(读音:yǐ)栖止浙江天台山,故称“天台宗”。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称“法华宗”。天台宗始创于北齐慧文禅师,其确立了一心中观空、观假、观中的“一心三观”理论,简而言之:“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这是观空;虽然如此,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像貌,这是观假;然而空与假是同一的,此谓观中。”△天台山国清寺
后经继承兼容,及至智顗,终于形成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智顗认为世上有种世间,但这种世间都出于一念心中,因此称之为“一念三千”。能将这一切都领会,那么人就达到了顿断三惑,圆证三智的境界。这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智顗在天台山创立伽蓝为终身道场,开拓鸿业,倡立一宗之教观,经由朝野的支持与信奉,于隋唐时期声名远扬,影响深远。天台宗的兴盛促成了天台山佛教人文景观的建立与繁荣,随着宗风远播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等地,天台山亦成为了天台宗信徒们的朝圣之地。△国清寺僧人佛学之于天台
智者塔院,是天台宗的开山祖师智者大师安息之所,如今,这里亦是天台山佛学院的所在地。佛学院的学僧来自全国各地,晨钟暮鼓伴随着他们充实而清苦的修行生活,天台宗本科班课程有:法华经、天台四教仪、教观纲宗、童蒙止观以及相关天台宗资料等。此外,学僧们还要学习古代汉语、书法、英语(或日语)、计算机等课程。△天台山佛学院学僧的日常学习
在紧张的修学之余,全体师生也会出访名山古刹,或者集体游览风景名胜,在湖光山色中怡养性情。为了体会行脚生活的艰辛,部分法师和学僧还在周末手持竹杖,头戴斗笠,结伴出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天台山,身体和意志也因此得到了磨炼。佛学院师生奉行“来自于四方,回报于四方”的准则,经常随缘而行法施与财施。佛学院勤奋、如法、宽容、和谐的作风,学僧们甘于寂寞,甘于淡泊,坚守内心宁静的刻苦和自律,令天台的当地居民也肃然起敬,深受影响。佛学之风笼罩的天台山梵音缭绕、平静淡然,自然得仿佛千百年来就该如此。△天台山佛学院一景佛雕艺术之于天台
天台山佛像雕塑艺术的主要工艺有木雕、石雕、泥塑、干漆夹苎、贴金、彩绘等,而最负盛名的便是源自天台的民间佛雕技艺——干漆夹苎,这项大型造像艺术,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彻底改变了佛教造像历史,还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地区的佛像风格。干漆夹苎工艺最早产生何时已难以考证,现存的最早作品是唐代,其工艺已经十分完善,应用干漆夹苎技艺制作的作品,结实、稳重、大气,具有防水、防火、防蛀和永不变形等特点,可保存千年。在日本唐招提寺,有一尊被奉为国宝的鉴真坐像,是唐代天台僧人思托采用这种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其工艺已达炉火纯青,代表了天台山造像艺术的一个高峰。△干漆夹苎技艺之一——上漆历经千年变迁,现代的天台山造像艺术在民间艺人的手中重新焕发生机。新一代的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造像艺术。现代科技和现代艺术理念的融入,使传统工艺更趋完善,雕塑的形象更加生动,更加千姿百态,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光芒,天台山的造像艺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天台县的某个佛雕工厂,工匠正在进行工作天台山孕育了天台宗,天台宗反哺于天台山,使之成为“佛国仙山”,于山中寻踪佛偈,才恍然发觉,原来天台有佛,不过有大美而不言。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回顾
对话天台
隐于市,隐于野,隐于天台的山高水远
△对话天台
神游天台,中秋小长假和唐诗之路更配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