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生ldquo大漆家具rdquo

  刘传生,新中式家具设计师,大漆家具收藏家,万乾堂家具会馆主人,著有《大漆家具》一书。

大漆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中,跨越时间最长,传世家具最长者,至今都在制做与使用,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受各方因素的影响,所传世的古代大漆家具,有相当一大部分都具有较高工艺水准和艺术造诣,有的甚至可称为绝佳之作,同时也有部分家具,或在一件家具中,存有些许的问题及不适。另有部分大漆家具,或因年代久远,或因天灾战乱,或因使用保护不当等多方面的因素而造成,漆色退化、漆面开断、漆层剥落等现状。那么我们怎样去欣赏一件大漆家具,怎样才能准确的评判出一件大漆家具的优劣高下呢?当然了审美有差异,也存在偏爱问题,就常规而言多数人的观点还是统一的。这里将自己几十年来对大漆家具的认知,粗浅经验以及同仁们的观点作以阐述,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形体美

任何一件家具,任何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的外表,也就是它的形体,大漆家具也不例外。整体器型的把控,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除了直接影响着一件家具的美感外,还会影响到一件家具的品味与档次。所以无论一件大漆家具的年份高低,工艺如何,要想得到古代与今人的认可,造型是关键,为首位。

就传世的众多古代大漆家具来看,造型简约,线条流畅,平面呈现较大者,从制作角度来讲,更适合于大漆的修饰与表现,同时也更能体现出古人设计理念与技术难度,简难为,繁遮丑。从审美角度来看,此类大漆家具,极具素雅之美,文风扑面,比起无大漆修饰的家具和普通的髹漆家具,则更显身具内蕴,视为上品。

二、古雅美

古代大漆家具,尤其是明代以前的大漆家具,因受当时的统制制度,礼制观念及审美趣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大漆家具多采用单色漆作法,尤以黑色居多,黑色所髹饰的大漆家具,既古朴典雅,又沉稳庄重,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火气退尽,断纹然生,所呈状态,质感莹润,古韵浓郁,朴实无华。虽无浓艳突显之色,但经久耐看,使人浮想连篇,回味无穷

三、雄浑美

大漆家具无论施以单色黑漆、红漆还是多色并施,制式古拙,雄浑大气者视为佳品之一。形体壮阔,气势磅礴外所髹饰漆的颜色尤为重要,一般来讲,黑漆的色泽易于掌控,而红色则较有难度,所传世的各地区红色大漆家具中可以发现,色泽不一,有的淡雅飘逸,有的沉稳厚重,也有的过于浓艳,如果选择不当,施于大型高古器具之上,会造成与整体不合,甚至会有轻浮之感,这在部分江南地区的大漆家具中有所体现,闽作大漆家具,无论是披灰环节,还是髹漆工艺都非常考究,但色泽的把握相对有些偏差,所以从审美角度乃至于收藏方面,一直末能得到世人的广泛认可,或许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吧!针对雄浑大气的古代大漆家具而言,漆质浓稠,色泽沉稳者,应为佳品。

四、沧桑美

就大漆家具漆层表面的开断而言,可以说是随时间的推移,大自然的造就而形成的一种状况,属物理变化过程,又因漆灰工艺的不同,自然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故常有蛇腹断、梅花断、冰裂断等图案呈现,在这些精美的断纹基础上,由于时间和人为两大因素使得部分大漆家具的断纹,有深有浅、有断开的、有似断非断的,另有断面,时见残损,但相对比例数目较小。这类的大漆家具,古今都能倍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这种表面斑驳,纹理变化多样,质感古朴沉穆的大漆断片美,我们可视之为沧桑美。赏美思趣!

五、浓华美

这类家具多体现于明、清两朝的官作器物和清代乾隆时期的部分民间大漆家具中。

此类大漆家具因使用者及所制作的时代关系,有别于常见的大漆家具,其工艺复杂,漆灰考究,漆色多样,技术要求较高,彰显出一种华丽富贵,璀璨耀目的感觉,产生出一种浓华之美。视为上品,存世量甚少。

除上述谈及的五美以外,大漆家具的优劣高下,还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一、漆灰厚重

大漆家具所具备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灰和漆。漆灰的做法,选用的材料,都对后来大漆表层产生的断纹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漆层外表的质感,有着紧密的关连。同属披麻披灰,或披布披灰,质地密集坚硬,且披灰较厚者为佳。所髹大漆,漆质浓稠,色泽纯正,髹漆道数及厚度多者为佳。这样的大漆家具,会呈现出一种厚重坚实,沧桑劲古之韵,那份厚重,蕴藏精华,显露灵气。

二、特殊工艺

大漆家具中有些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和特殊的原材料,如镶嵌工艺,洒螺钿工艺等等,嵌镙钿工艺,以细、软、溥镙钿器具为佳,当然构图、寓意、年代等也都有一定的关系。镶嵌的材料以名贵的松石、玛瑙、玳瑁及特制的紫砂件等为佳,这类大漆家具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都属于费时耗材,不计工本之例,且工艺水准较高,艺术及收藏价值兼备,故应视为上品。

三、色泽搭配

大漆家具无论从造型,还是髹漆的种类,同一器物所髹漆的种类,不宜过多。尤其是颜色,要注意搭配合理适度,主辅分明,一般大漆家具的漆色配搭,两色为佳,不宜超过三色,特殊器物的需要,五种皆施者多为小件,繁则乱,齐进则不显。

四、残缺

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古代大漆家具,或多或少的存有不同程度的残缺,轻者细微磕碰,一般漆灰有不同程度的脱落,重者有些部件缺失。前二者对于大漆家具的欣赏及收藏来讲都不是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又该怎样取舍呢?这确实是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困扰着大部分收藏者,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想法不同,各有主见,偶有争议,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也在情理之中。

刘传生认为,对于有残缺的大漆家具,具艺术价值学术价值较高的残缺大漆家具而言,应予以肯定和认可,不能因残缺而抹杀了一切。有的甚至可以不作修复,以欣赏维纳斯的视角来品悟。另外对一件几大价值具在的大漆家具,要看残缺部分在整器中所占的比例,要做科学的考量,如比例合理(最大别超过30%)且有依据参照,在不破坏、不改变原来结构,样式的前题下,可以按规修复。收藏价值虽略有影响,但仍可为收藏。

传世的大漆家具中,确有高下优劣,碜磋不齐之分。综上所述是对古代大漆家具的美,与艺术价值的肯定。五美切合实际。那么低劣问题,如何看待与认识呢?相对而言,形体不美、漆灰溥弱、工艺不佳、用材低廉,残损严重的大漆家具,可视为不佳。另有日本、琉球等地的大漆家具,清晚至民国时期部分大漆家具,六七十年代的出口工艺品等,近年来也不断的回流与出现,这部分大漆家具总体来讲,属于低劣之类。

  年9月23日,仙作研习社成员拜访刘传生老师,并参观了《刘传生大漆传统家具博物馆》。在参观中,刘传生老师从大漆的历史源头及其发展过程与研习社成员进行交流,并探讨了大漆的艺术表征、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刘传生老师认为,必须把学习和传承传统漆器艺术表现形式与创新与当代古典红木家具相结合,把技艺与思想融为一体、材料与表现完美结合,这无论对传统漆艺的认识和传承,还是对当代红木古典家具的创作理念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为刘传生老师与仙作研习社成员合影

图为刘传生老师给仙作研习社成员现场授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6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