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9沉香

《药性赋》选讲69(沉香橘皮)

热性药

59、沉香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肉桂这味药,既可以作为调料,又可以作为药物。像这种药食兼备之品,广为医家喜爱。

  大家看,《和剂局方》里头,居然有一个大已寒丸。大家一听,这方名字就知道这汤方是做什么的,就是令各类寒气消失停止,所以凭你去猜测也知道这药丸里头含有大量温阳之品。

  原来这大已寒丸,就由四味调料组成,即肉桂、干姜、高良姜、荜拔,专治疗久寒积冷,心腹刺痛,甚至肠鸣泄泻,水谷不化。

  大家看这四味药,不都是调料吗?调料里头有大智慧,能调人胃肠啊!

  说白了就是身上阳气不够,不能够把食物煮熟,这些食物不能够变为热能为身体所用,所以身体呈现一派寒冷痹痛,容易腹泻拉稀的病症。这时你追着病痛治永远治不完,病人今天头痛,明天颈腰痛,后天就肩背痛,大后天肚腹也痛,其实说白了就是肠胃缺把火,水谷煮不熟。

  《黄帝内经》叫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肠胃这个大锅,不能源源不断提供阳气阴血,就像士兵得不到粮草一样,战斗力便大减,对于人体而言,抵抗力也就大退。所以一阵风也容易感冒,拉肚子。

  说白了这种疾病叫做胃肠型感冒,胃肠型头痛,胃肠型肩周炎、颈椎病,只要把胃肠搞好,其他病痛都会减轻,因为周身各组织细胞脏腑,没有不向胃肠讨要气血的。当胃肠自身都难保,泄泻拉稀,水谷不化,不能生产出足够气血给它们时,它们自然就没法工作了。

  有个小孩子,一吃饱点,或者多吹下风就会拉肚子,所以养得瘦小,发育不好,面色晄白,偶尔还流口水。

  有一次因为父母带这孩子到公园玩,孩子吹到了风,在回来半路上就开始拉肚子。回到家里,吃什么就拉什么,这该怎么办?要及时搞丁桂儿脐贴又麻烦,因为以前孩子拉稀,用这贴肚脐法,一贴就会好转。

  既然丁桂儿脐贴是由肉桂之类温中散寒的药物组成,知道了这大思路,运用疗以热药的方法,这家长便从家里厨房拿出肉桂跟川椒捣成粉,把它敷到肚脐去,因为肉桂跟川椒,在厨房里随手可拿到,而且又饱含纯阳之气,两药合用,既能入太阴脾燥湿,入少阴肾补火,入厥阴暖肝,是治寒凝、气滞之妙品,苟非因重寒所致者则不宜轻投。

  而这孩子就因为吹了风冷导致,泻下稀水,消化不良,肚腹不能温暖食物,所以抵抗力下降,一用上这办法,当天小孩子就不拉肚子了,胃口很快就开来。

  这父母笑笑说,学点中医真好,即使偶尔孩子生病了,也不用慌张找药店,上医院,到厨房里弄点食材或药物,既简单又管用。

  其实要想从根源上把这娃子肚腹暖起来,除了外用敷肚脐发,还可以把这药物做成蜜丸,就像大已寒丸一样,让孩子吃。

  这样肚腹得到阳火温煦,水谷得化,抵抗力就会增强,当然这种温热药,只限于孩子属于虚寒体质,脾肾不足,阳虚泄泻使用。

  提到肉桂,必须要讲一下它引火归元的功用。有个人他得了顽固口疮,久治不愈,医生看了后,说要给他用肉桂,他一听冷汗都吓出来了,说,我这上火,你还给我加桂,这种火上加油之举,我怎么敢吃呢?原来这病人久病知医懂药。

  这医生笑笑说,你是一知半解,不直到肉桂可以引火归元,特别是你这种口疮久治不愈,因为服用寒凉药过多,导致虚火上扰,如果寒药能够治好你的口疮,早就治好了。

  这病人听后仔细一想,也觉得确实有道理,如果自己口疮,属于实火热盛,吃那么多凉药,早就好了,既然凉药久治不愈,撞了这么久的南墙,岂能不知回头,继续撞下去。

  后来便听从医生建议,用肉桂服食,顽固口腔溃疡立马就好过来。

  当然不仅是顽固口腔溃疡,有些顽固牙痛,目眶红肿溃烂,这些病人大都因为劳累过度而发作,并且服食大量清热解毒药,譬如牛黄解毒丸,三黄片。

  刚开始服食时,确实觉得有些效果,疼痛能够减轻,可反复服食,却发现疾病变得顽固,在加大剂量都没有用。甚至这种牙痛,口腔溃疡,会因为劳累熬夜而加重。

  这明显是虚火所致,所以不懂得引火归元法,这类口腔溃疡,就会更加反复。当然你即使懂得了,也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劳,毕竟身体自身的修复也很重要。长期操劳过度,会让你的身体很难恢复,这都不是药物能够补助的。

这肉桂为什么《药性赋》说它止汗如神呢?大家要分明白,它止的是虚寒,因为它是温阳药,对于阳虚不固摄,导致汗出不止,便可选用它。

  同时肉桂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补气血的方子里头,加进肉桂,即可鼓舞气血生长。中医《黄帝内经》认为,阳生阴长,肉桂能够通过温阳令气血迅速生长,这就是为何我们的十全大补汤,在四物四君子补气血方子里头,加进黄芪肉桂,大有补气助阳,令阴血成长的道理。而阳和汤里头,也在一派熟地、鹿角胶补精血的同时加肉桂,也是取它阳生阴长,有助于肌肉长出来。

  有个妇人,生完孩子后,血压低,短气乏力,稍微一动就汗出如雨,而且还经常头昏眼花,医院查出,还有贫血站久点还要晕倒,这是精血严重不足,脏腑不够用的表现。

  病人先服用了不少归脾汤,只是稍微好转,后来用归脾汤来冲服肉桂,马上觉得不同凡响,本身归脾汤以补阴血为主,阴血如果不是因为阳气,就不能很好地被鼓舞生发出来,而肉桂正是这一团阳气,能够带动阴血生长的东西,正如古人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你只有阳气充足,这万物才会发育充实。人体也一样,阳气充足,水谷才能彻底转化为气血,皮肤才会光泽红润,肌肉才会充实满壮,骨骼才会坚韧固密。

  这病人自从喝了肉桂粉后,不怕冷了,血压也上来了,站久不觉得那么容易累,那种劳累后老容易头晕目眩之感也消失了,可见这肉桂补火助阳,有明显升血压的作用。不过它升的血压是阳虚寒凝体质的。

  血压一上来,气血充足,阳气固密,这妇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大汗淋漓,因为阳主固密功能加强。这就是《药性赋》讲肉桂止汗如神的道理。

  汗是阴液物质,不是因为阳气就不能被固密,所以生完小孩的妇人,大都因为百脉亏空,阳虚而容易汗漏不止。这时正是用温阳药的时候,也是产后宜温的道理。

  好下面我们来看沉香这味药。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

  这沉香它是树木里头密度相当高的,所以种植沉香,必须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可是沉淀的精华啊,你普通的树木十年足矣,叫十年树木,可沉香没有足够年份都不能成材,就像人大器晚成,必须沉住气,才能成大器一样。

  而沉香这味药是世人大都需要的,需要沉香这种品质,为什么这样说呢?

  张仲景在千把年前就讲到,这个世道的人,大都竞逐荣势,企踵权豪,驰尽浮华,心浮气躁。这种生活方式,心态格局就会造成整个人气机往外越。

  所以说这个世道,如果从另一个层次来讲,就只有一种病,什么病呢?就是散乱病,气机处于耗散混乱状态,你看沉香除了下气外,它还能定霍乱之心痛。

  霍乱是什么?狭义的霍乱指上吐下泻,胃肠疾患,而广义的霍乱是气机紊乱,升降失司,清浊不分。因为这种气机逆乱,才造成各种疾病。

  可大家想清楚了没有,气机逆乱的根源在哪里?根源于心态的紊乱啊!太过于   有个快递员,每天跑快递有接不完的单子,大家知道快递这行业,你听它名字就知道,它是一个时间至上,时间就是金钱的工作,只有不断地加快,才能够在这行业之中站稳脚跟,大家想快的结果是什么?就像汽车不断地加速,那油就很容易用完,而速度到一定程度,汽车就不稳定,容易翻车。

  所以他跑快递,经常崴脚,一般崴脚脚肿几天就好,这已经提醒你不要太快了,是身体在自动踩刹车,可现在这个大时代,把人生命的节奏加快,人往往显得难以自制,有一次他居然因为跑太快,把腿骨给摔断骨折了。

  大家想想,一般人顶多摔伤崴脚,怎么可能摔倒骨折,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长期劳累过度,透支肾精,肾主骨,肾精严重透支后,必定骨质疏松,密度不够,再加上心浮气躁,气往上面飘,像气球一样,下面根基势必就不牢,所以极容易崴脚,又容易骨折。

  他老是在叹气说,我得换个行业了,虽然在这里做得比较成功,但身体却有些吃不消。

 后来他腿伤恢复,有一次去寺庙,闻到用沉香做的贡香,他一闻后,觉得心安神定,特别静气,好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他马上按自己的直觉,到寺庙周围的商店买了一大把含有沉香的上香。原来这种香是修行者观香静坐用的,既能供佛,又可以帮助人凝神静气。

  然后他就在卧室里点燃一两根香,发现平时躁动的神志,变得更容易安,而晚上睡眠沉多很多。

  大家都知道,人卧则血归于肝,精藏于肾,一旦睡眠面好,筋骨就会固密,骨质就会坚强,很多中老年人之所以骨质疏松,并不是因为缺钙,现在这个时代营养太丰富了,那缺什么,缺沉睡。

  你看多少老年人,到深夜还睡不着,天还没亮就醒过来,沉睡的时间越来越少,说明营养水谷精微沉淀进骨骼里头就越来越少。

  老人家沉睡时间少就老得快,小孩子沉睡时间少就发育不好,难怪中医里头有句俗话,叫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一个会睡的人,懂得睡觉学问者,它才是善于养生的。所以古代有个陈抟道人,专练睡功能名闻天下。

  我们回过来看,为什么这快递员,闻了沉香后,觉得心静神安,睡眠加强,从此脚很少崴到,精神焕发,一下子让周围人不可思议。他才跟同事们讲,他现在晚上都会观香静坐半小时到一小时。这样睡眠质量大为提高,脑子也非常灵活。

  大家就可以看到原来沉香有助于沉睡,为什么呢?因为它把浮躁耗散的气往内收往下纳,一个人心若浮躁,就很容易出事,削苹果都会削到手,走路都会踢到脚趾头。

  心若静定,再复杂的工作也不容易出错。所以碰到心若浮躁时,大家要懂得安心向下,而一味沉香就有助于沉降气机,使人不浮动躁扰,这也是为何禅堂静坐要点含有沉香或檀香之类的上品香料。

  《和剂局方》里头有个沉香降气丸,听它名字大概就知道它的主治。沉能够去浮,香能够辟浊,所以浊气上浮,导致胸膈痞塞,心腹胀满诸症,这是清阳之地被浊阴所干扰。

  我们曾比喻,人体胸腹可分天地,胸为天,清气所居,腹为地,浊阴所降。所以懂得升清降浊,是治疗胸腹疾患的基础。

  那么这一派浊阴上逆,胀满痞塞之感,该怎么办呢?《黄帝内经》讲,浊气在上则生撑胀,这很简单,降浊气就行。所以沉香降气丸里头,用沉香、香附、砂仁配甘草。

  沉香能降气,香附乃下气快气之要药,砂仁亦能纳气下行,所以又叫缩砂仁,大有缩气归田之意,使身体浊气不会泛溢上窜。而这几味药带有一股香气,本身香又能够辟浊,能够消胀除满,行气化滞。故对于胸腹滞气,不管是郁怒伤肝,还是饱食伤脾,只要浊气不下,便可用之。

  有个病人饱食过后,撑胀,大便不通,胸膈痞塞,难耐,他就去买含有沉香的中成药,即沉香化滞丸,吃完后很快放屁连连,胸腹胀满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松通开来了。

  在《海药本草》里头记载,你如果真有上品的沉香,打成粉,用酒来煎煮,一喝下去,就能立马理顺胸腹气机,让这种浊气不降引起撑胀之感迅速消失。这沉香真是温中降气之妙品啊!

  好沉香这味药这节课我们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橘皮。

60、橘皮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沉香,沉香能下气,它为什么下气,你看同样的木头,你丢在水中,沉香迅速沉到水底,因为它质重密度高,一般木头只能浮于中。而人体最底下的脏器就是肾,所以古人观察到沉香下沉水中之象,便想到沉香能够下气纳气,归于肾中。

  有个病人,老觉得短气,呼吸很浅,好像吸一口气都不够用一样,所以很容易疲劳体力差,原来在中医看来,这叫肾不纳气。

  古籍上叫呼出于心肺,吸入于肝肾。你心肺功能好,肺活量就大,有魄力。而肝肾功能强,干活就有耐力,能够持之以恒,就像走远路不容易气喘,不耐烦。

  这病人为什么会觉得气浮散,吸不深入呢?原来他早年房劳过度,少年酒色过度,中老年就容易的喘气病。这叫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可你这时后悔反思也无济于事啊,不得已还是要靠药物来帮助。

  虚喘用什么药物最好?在《和剂局方》里头有个古方叫黒锡丹,里头就用沉香配合肉桂之类,这样既能温肾,又能纳气,还可降逆平喘,专治疗下元虚冷,肾不纳气的喘气诸病。

  叶天士说,若人向老,下元先亏。一个人下面亏空,就是衰老的标志,一个人下面亏空就表示下面吸纳气机的功能减退,就像大家都知道磁石,这磁石能吸铁,如果磁石磁力强大,铁在远处就能够被吸纳过来。

  可如果磁石老化,磁力退减,那么连靠近它身边的一些铁碎都吸不过来。人体呼吸之气,能够不能够深沉,靠的就是下元的肾,肾就像磁石一样。

  你看小孩子呼吸深沉,肚腹都会鼓动,而老年人呼吸浅薄,只是胸腔上面浮动而已。所以说从胸式呼吸,还是腹式呼吸,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体力耐力跟健康程度。

  那些经常用脑操劳的病人,呼吸会越来越浅,肺活量会越来越小,最后身体哪都觉得不舒服。而那些懂得劳逸结合,运动锻炼的人,虽然常干体力,卖体力,出臭汗,但却呼吸深沉,耐力强大,身体素质好。

  所以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没有一个健康者排斥运动干活。干体力活不丢人,身心健康舒畅,才是光荣的。病怏怏算什么呢?所以大家看病要看到实质,古人说通天下一气耳,人体就是这团气在转动,这团气如果小升小降,人魄力就小,如果大升大降,魄力就大,如果不升不降,就形同死物。

  善于用药治病的医生,他必须先调气机升降,再去论治疾病,这是古籍《此事难知》上面说的,从调气角度来入医道,对于当今时代的人懂得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医道之传承之所以艰难也在于这里,可以说这调气是打开医道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我们来看这病人,是怎么通过调气让他体力恢复,虚喘得平呢?

  很简单,病人服用了六味地黄丸、磁朱丸,再配合沉香粉冲水,马上就觉得呼吸有力,就像拳收回来,就能够冲出去,人歇会儿,就能够走得更远,这六味地黄丸,磁朱丸,加上沉香,都共同用药力往一处使,使身体精气下归丹田,使呼吸有力则虚喘自平。

  这就是沉香能够下气补肾的道理,那沉香又如何定霍乱之心痛呢?

  人体胸腹气机紊乱,周身都会疼痛难耐,是哪些原因容易引起气机紊乱呢?

  第一是内伤七情,第二是饮食不节。你想想,情志一乱,那周身气机全乱了,《黄帝内经》管这叫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而饮食不调,伤了脾胃,则脾胃升降紊乱,中焦除了问题,必定会影响到四旁。好比如车子的轮轴卡主了,身体的四面肯定动不起来。所以善修车的人,不是看到车子不动就去推车轮,而是看这车子轴承中间是不是卡死了,这叫轴动则轮转。

  人体五脏也以脾胃为中心,脾胃这中间小圈子转得开,这五脏外围的大圈子就转得圆,所以各种奇难杂症,久治难愈,必须寻到脾胃里头去,方能得治。

  经常有碰到这样的病人,生气后吃饭,或吃饭后生气,这样就麻烦了,中焦气滞,上下不通,人就会喘气,腹胀,接下来胃口全无,干什么事情都没劲,一团气堵在那里,上下不得,你说多么辛苦。

  不怕,这时在《济生方》上有个四磨汤,四磨汤就四味药,人参、乌药、槟榔,配合沉香。槟榔、乌药、沉香,大家都知道是行气降气之药,能迅速把情志郁闷跟饮食堵塞之气,撤下肠胃中过去,这样呼吸就会顺畅,可为什么要加点人参呢?

  原来你七情感伤,或饱食伤脾,必定会导致体虚,这时如果纯用下气之药,而不用补气,这样气一下去,心胸就容易慌,这就是用药的技巧。

  你必须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用人参来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用乌药、槟榔、沉香来下逆气,降浊气,这样气机旋转,中焦疏通,则诸症自解。

  所以你如果懂得这个方子,你会发现世人的病很简单,他们总是不经意之间,恼怒生气或者开心时暴饮暴食,总之结果不外乎就是气郁气逆,一团气堵在那里,上下不得,百病生焉。当然如果气堵日久,就会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这时就要以补益为主。

好沉香这味药我们复习到这里,下面我们看橘皮。

  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橘皮就是橘子的皮,橘子的皮也能够入药,而且是一味好药,所以吃橘子时,别忘了把橘子皮留下来,放在高处阴干。留得越久,就就越好。

  橘皮以陈久者良,故名陈皮。大部分药物以新鲜的好,只有少有的几样,比如橘皮、半夏等,只要不发霉,保存得越久,药力越佳。正如《六陈歌》里头讲,六般诸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因为新鲜的橘皮,性比较燥烈,就像愣头小伙子一样,大家一掰橘子就闻到一股冲鼻,四散走窜的味道,但放得日久后的陈皮,辛辣味比较缓和,就像经多世事,历尽沧桑的智慧长者,它温而不燥,行而不峻,故这样陈久的陈皮就能达到行气顺气而不耗气的目的。

  陈皮这味药大家都知道它可是理气药的代表,它还能够燥湿,所以《本草纲目》讲,陈皮用途虽广,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我们来看它如何补益人体。原来它跟补益药搭配,能消除补益药,容易滞塞壅堵之感,令补力能迅速为脾胃吸收。

  有个妇人,白带量多,老觉得短气没胃口,其脉濡弱,明显脾虚气弱,应当健运脾土,可给她用了四君子汤后,虽然短气乏力感少了,白带也减少,但胃口病没开。

  原来本来虚弱之人,一补益后,气机就容易壅滞,这时只需要在原方上加上三到五克的陈皮,或者叫病人干脆到商店里买一包九制陈皮,一吃补药之力就消融,胃口就打开,这就是《药性赋》讲橘皮开胃的道理。

  所以我们以后要注意不是见虚就补,补的时候要考虑病人接受不接受得了,所以你只需要在补益药里加一点陈皮,病人胃口开,食谷下。这就像炒菜时,稍微放点佐料,吃起来不腻,有助消化。

  这中医处方用药,就像厨房里炒菜一样,某些佐料,虽然只放那么一点点,却显得必不可少,但又不是放很多,放很多了,反而吃不消。就像陈皮,你如果喧宾夺主,放多了反而耗气难受,特别是对于体虚之人,想开胃,反而搞得胃弱。

  陈皮又如何同泻药则泻,同降药则降呢?有个妇人,经常心慌胸闷,严重时短气,觉得胸中气塞,呼吸不过来,很难受,特别是吃太饱时,诸症加重。

  她家里用了不少治冠心病的药,大都缓解一时,这次胸闷气塞又发作,她的朋友是一个中医爱好者,正好研习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有“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枳姜汤主之”。

  这条文跟病人病象太吻合了,就橘皮、枳实,配合生姜,这些都是像食材一样的东西,管不管用啊,人家用那么多好药都没治好,难不成随随便便用这点毛毛草草的药物就能治好吗?

  但想起千年前仲景做《伤寒论》,当时写书不图稿费,不为出名,而且还要自己花大量代价,还要去刻印,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去做。如果不是有迫切地为往圣继绝学的心态跟眼光,没有人会做出这种高远的举动。

  但张仲景做到了,如果这些经验,不是经过千锤百炼,仲景绝不会把它们刻在竹卷上。你想想古人要写一个字多不容易,哪像现在拿几张纸,有条圆珠笔就可以在上面随意创作,所以古籍大都是凝练的精华,流传下来的,就像老酒一样,酒是陈的香。

  于是这中医爱好者就给这病人用上这三味药,发现病人一吃药,胸中痹阻憋闷气塞之感,就如同拨云见日,好像胸中的污垢被一条扫把扫下去一样,连呼吸都顺畅很多,那种短气感一去不复回。

  就吃了三剂药,以前老是胸痹的,居然消失了,平时容易咳吐白痰的,发现痰浊也少了。为什么这三味药有如此疗效呢?

  大家想想,枳实是什么药?枳实又叫破胸槌,前面《药性赋》我们讲到,宽中下气算它最快,也就是说它是降气下气的疏泄之药,陈皮在它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理气功效,叫做同泻药则泻,同降药则降。

  再配以升降降逆,温胃,对于心胸中的寒饮,有直接温化下达的作用。

  所以病人药后痰少胸开,气顺,闷除。

  你怎么能想象得到,这么简单平常的三味药,却让这么顽固的胸痹胸闷病人解除病苦,这些胸痹胸闷之人,胸中那口痰气交堵在那里,就像心头一块大石放不下一样。

  这时陈皮就像《药性赋》所说的,去痰导壅滞之逆气一样,这些痰阻气壅,上逆到胸中不降,人就非常不舒服。通过理顺这逆气,气降则痰随之而降,立马胸开意解,闷消胀除,痰少气足。

 现在有不少报道,提到重用陈皮可以治疗乳腺增生,为何呢?大家看,乳腺增生属于郁结病范畴,郁者达之,结者散之。

  陈皮能够理气,而一旦重用,它理气之时,还能顺降其气,因为重用走下焦,而乳房又属于阳明胃经所主,陈皮最善于理脾胃中滞气。

  所以《本草纲目》中早就有记载,治疗产后乳房胀满,用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而《中药大辞典》里头也提到,治急性乳腺炎用这种办法。严重者每日要服两剂,一般三日内治愈率达百分七十以上。当然你如果化脓了,又另当别论,属于气滞胀满阶段,效果最好。

  而陈皮还能治疗便秘,这点就少有人用到。在《普济方》里头提到,用陈皮煮软,焙干为粉,以温酒送服两钱,治大便秘结。大家可以想象,这种大便秘结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没错,属于脾胃气滞,人体气机瘀滞,就像绳子打个结一样。

  你想想,把水管打个结,这水怎么过得去。一旦把这个结解开来,就像用顺气的药,把气滞理顺一样,马上气行便通,放几个屁就有便意了。

  所以对很多病人久坐不动,饮食肥甘厚腻,导致肠肥肚满,肚腹里头有很多死角,容易气滞,便结的,这时用行气之法,来治便秘,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到,陈皮能治大肠闭塞,有顺气泻下的作用。而张洁古也提到,陈皮同杏仁,则治疗大肠气闭,通桃仁治疗大肠血闭,这都是取陈皮塞者通之,滞者行之的道理。

  你不妨再看《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陈皮能利水谷吗?大家看陈皮它入哪个经啊,入脾经,脾主什么呢?脾主大腹,所以饱食伤脾,脾气运化不过来,大腹就会滞塞胀满,很多中老年人容易习惯性便秘,道理也出现在这里,这叫脾滞便秘。此时只要醒脾行气,便秘自愈。

  大家看一些现代实用陈皮大剂量治习惯性便秘,就不用惊讶,把陈皮用到一两到二两,配合甘草,水煎服,治疗脾气滞塞,胃失和降的习惯性便秘,往往比一般药物效果要强,因为它平和耐久。而且重用,取它走下焦通腑气之意。

  所以说乳腺增生是气结的,大便秘结是气结的,这是都可用陈皮。

  好这节课我们讲到这里,这样热性药就讲完了,下节课我们来对这热性药做一个回顾总结。

版权:中医普及学堂

推荐阅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犀角羚羊泽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海藻菊花射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薏苡藕节瓜蒌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车前子黄柏)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马兜铃地骨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薄荷枳实枳壳)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葛根柴胡百部)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栀子玄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升麻腻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0(金箔茵陈)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1(瞿麦芒硝)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2(石膏前胡)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滑石天门冬)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4(麦门冬竹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5(大黄黄连)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6(淫羊藿白茅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7(石韦熟地)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8(生地赤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9(白芍牵牛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0(贯众金铃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1(萱草根侧柏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2(香附地肤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山豆根白鲜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4(旋覆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5(荆芥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6(天花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7(地榆)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8(昆布)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9(淡竹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0(牡丹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知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牡蛎)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贝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桔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黄芩)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槐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常山葶苈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寒性药总结回顾)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荜拔)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0(生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1(五味子海狗肾)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2(川芎续断)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麻黄韭菜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4(川乌天雄)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5(川椒干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7(白术菖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8(丁香高良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9(肉苁蓉石硫磺)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0(胡椒薤白)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1(吴茱萸灵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2(荜澄茄莪术)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砂仁附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4(白豆蔻乳香)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5(红豆蔻干漆)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6(鹿茸虎骨)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7(檀香鹿角)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8(米醋紫苏)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9(扁豆酒)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0(麝香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1(五灵脂血蝎)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2(樟脑当归)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海螵蛸鹿角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4(白花蛇乌梢蛇)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5(乌药代赭石)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6(巴豆独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7(山茱萸白石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8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