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白薇

一、概要

拼音

BáiWēi

性味功效

苦、咸,寒。归胃、肝经。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痋,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咸,平、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治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咸,性大寒,无毒,入心、肾二经。主暴中风,身热腹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鬼邪,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下水气,利阴气,定惊益精。以糯米泔浸一宿,去髭细锉,蒸用。

白薇味苦入心,咸入肾,故主治如上。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微咸,微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凉金泻热,清肺除烦。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肾经

《长沙药解》归肺、膀胱经

别名

白微

《本草经集注》白幕、薇草、春草、骨美

二、应用

1.用于外感热病发热,及邪人营血,身热经久不退、肺热咳嗽,以及阴虚内热、产后虚热等证。本品有清热凉血作用,既能清实热,而又以退虚热为其所长。若配伍当归、人参、甘草,可治产后血虚发热、昏厥,如白薇汤。若治阴虚发热,或骨蒸潮热、盗汗等,常与地骨皮同用,或配入其他滋阴退虚热的方剂中应用。治肺热咳嗽,常配贝母、海蛤壳等同用,共奏清热化痰之效。

2.用于热淋、血淋等证。本品清热凉血,又具利尿作用。如《千金方》治胎前产后的热淋、血淋,配白芍等分为末冲服;亦可与淡竹叶、木通、滑石、生地等配伍。

3.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以及毒蛇咬伤等证。本品有解毒疗疮之效。内服外敷均可。

常用方

《长沙药解》黄元御

《金匮》竹皮大丸,方在竹茹。用之治乳妇中虚,烦乱呕逆。有热者,倍白薇,以其泻热而除烦也。

白薇苦寒,长于清金而除烦热,利水而通淋涩。其诸主治,通鼻塞,止血淋,清膀胱热涩,断胎产遗尿。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恶黄芪、干姜、干漆、山茱萸、大枣。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大枣、干漆、山萸。

三、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平原川谷。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近道处处有。根状似牛膝而短小尔。方家用,多治惊邪、风狂、疰病。

《中药大辞典》

为萝蘑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为佳。采掘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直立白薇:生长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蔓生白薇:生于山地。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点阅读原文,进行健康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8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