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不搞大开发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南京大学自年起,采用环境DNA技术手段,对长江江苏段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多样性开展调查监测,持续跟踪长江大保护以来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
监测结果显示,年江苏省实施禁渔以后,长江江苏段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多样性正有所恢复,还在长江南京段2个点位发现了“长江水中大熊猫”——达氏鳇。
年达氏鳇DNA具体检出情况
为什么要“禁渔”?
长江是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鱼类作为长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其健康程度直接反映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但近几十年,受长江过度开发利用影响,鱼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历史资料显示,长江江苏段有记录的鱼类共有种,—年间,长江江苏段可调查到的鱼类物种数量已降至种。
根据环境DNA监测结果,年累计发现的鱼类物种数量仅剩70种,且鱼类小型化、低龄化趋势严重。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降到最差的“无鱼”等级。
除了鱼类物种数量显著下降外,长江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长江江豚,其数量在长江江苏段也十分稀少,年开展监测的28个点位中,仅3个点位检出存在江豚,检出率仅为10.7%。
年与年长江江豚DNA检出对比情况
“禁渔”之后效果怎样?
年7月,江苏正式发布长江“禁渔”通告,长江干流江苏段开始施行禁渔,同时随着长江岸线整治、水污染防治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长江江苏段的水生态保护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根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与南京大学年底监测的结果显示,长江江苏段累计发现鱼类81种,较年增加了11种。28个监测点中有8个点位检出存在江豚,检出率达28.6%,较年增加了近2倍。
江豚活动范围从年的主要集中在长江南京和泰州段,扩大至年的南京、扬州、泰州、镇江段。此外,还在长江南京段2个点位发现了达氏鳇,它素有“长江水中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名单。
长江鱼类会泛滥吗?
“十年禁渔政策虽初见成效,但长江生态系统恢复才处于起步阶段,长江整体物种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资料显示,尼罗河流域共有多种鱼类(其干流监测到的鱼类物种达种),密西西比河约有种鱼类,亚马逊河更是拥有种鱼类。
与这些世界其他重要河流相比,长江鱼类种群恢复量仍相对偏小,还远远未到“泛滥”的程度,我们仍须给长江水生动物留出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年1月1日0时起,全国长江全域干流和重要支流进入十年禁渔期,这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国之大者”。
江苏必将坚决打好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持久战,努力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也将持续开展长江段鱼类及水生动物调查监测,及时反映出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保护及“十年禁渔”政策措施成效,为长江生态系统恢复作出贡献。
责编:倩倩
推荐阅读
“苏北小三峡”,空中看像艘航空母舰视频杜鹃花赏花路线来了!去八卦洲,享江中绿岛的诗意人生
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