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记河南游学第六天30
洛阳有三个必看: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园我们已经游览过,今天将去游览白马寺和龙门石窟。阳光依然明媚,来河南这六天,阳光太给力了,虽然到中午时分会有点晒,但是却很让人留恋这温暖的、明亮的感觉,留恋它带给我们轻松愉悦的好心情。
第一站白马寺导游带我们来到洛阳老城东约12公里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已经存在了多年的古寺,这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白马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
昔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求法。礼请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蘭,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东还洛阳。明帝躬亲迎奉,宣委鸿臚,以陈国礼,敕令给释迦像于清凉堂,于城西雍门外三里建白马寺,命二尊者居之。此汉地有寺院之始也。这就是白马寺的来源。为什么叫白马寺?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洛阳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祖师之庭)和“释源”(释教发源地)之称。
白马寺在初建时“悉依天竺旧式”,也就是说在寺庙的布局上完全照搬了印度的模式。但随着佛教的不断本土化,白马寺的建筑格局逐渐演化,最终呈现出主要建筑物沿中轴线规整对称布局的中国气派。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中轴线往前走,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等殿堂紧紧相连,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塑引人注目。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这里绿树红墙,梵殿宝塔,松柏凝翠,肃穆幽静,殿内殿外,香烟缭绕,檀木香味沁人心脾。
白马寺现存建筑多为元、明、清遗构,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近些年亦有多处增建和扩建,规模不断扩大。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第二站龙门石窟今天的压轴景点就是龙门石窟,进入景区之前,听导游讲解我们对龙门石窟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龙门古称“伊阙”。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其精品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个,造像11万余尊,碑刻题记余品,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进入景区,秀美的伊河波光潋滟,两岸垂柳婆娑,微风过处,碧绿的柳条随风曼舞,摇曳生姿。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穿过镶嵌着苍劲有力的“龙门”两个大字的褐色圆顶拱门之后,心里还在默想“鱼跃龙门”的传说故事时,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出现在我们眼前,星罗密布的佛龛镶嵌在峭壁里,气势磅礴之美迎面而来。
此次的参观以西山石窟为主,顺着导游路线,我们参观了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看到有的观音菩萨手执净瓶,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有的佛像粗狂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有的仪表堂堂,衣纹流畅,和善开朗;有的威严中带着一丝俏皮,做着“剪刀手”般的佛教手印;还有的窟里壁顶的莲花栩栩如生……这精湛的雕刻、丰富的题材,难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在龙门石窟,你可以看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时代的风格。这里的北魏造像没有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苍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故而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风格,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所以就有了这里最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它是龙门石窟最高大的佛雕。凡到过龙门的人,都会被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那雕塑真可谓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说,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也是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也有传说,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她是依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以彰显武则天在唐朝的政治地位。皇后武则天曾经捐赠两万贯的脂粉钱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也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丽莎”。
离开之时,回头望一眼青山碧水的自然景观和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心中竟有些依依不舍,不禁默念:“再见龙门!再见洛阳!再见河南。”文化寻根后记
六天的文化寻根——河南游学之旅圆满结束了,此行的人经历了一次中原文化的熏陶。来之前的河南是书本上的、是别人话语里的,来之后的河南是立体的,生动的。
我们有不少的收获,知道了河南的历史、浏览了河南的几大著名景点、参观了河南省和开封市老干部大学、体验了河南的特色美食……当然也会有一些小小的遗憾。那些没有参观尽兴的景点希望这六天的文化寻根——河南游学之旅系列报道能对您有所帮助。在此要特别谢谢这一路上一直为游学团,尽心尽责操心的各位组长、团长,以及中青旅的但总、小段,你们辛苦了!这六天的报道,尽量采用了详尽的方式讲述。一是对此次的游学活动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记录,知道我们的收获在哪里。二是希望此次参加游学的大家,在看报道的时候能再次回忆起自己游览中的所思所想。三是借此方法给没有时间参加河南游学之旅的同学们,带来游学中的点点滴滴。
谢谢大家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