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在线上网课的讨论,票圈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好些日子。在家把课上了,家长不仅安心一点,还能安静很多点。但至于效果怎么样,答案可能千奇百怪。未来能不能当学霸,其实在这个时候就能看出点苗头来,就像这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就算调错台上了一节高二的化学课,也照样能做笔记。但有些娃总能找到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的理由,不是说掉线太卡,就是走神打呵欠。还有的娃说自己耳朵可能被耳屎给堵住了,听不清老师讲什么??扯什么犊子...逼得老母亲在线助教。但事实上,被耳屎堵住耳朵从而影响听力的情况,还真有。为了娃之教育大计,先把呵护小耳朵的正确姿势搞清楚吧!1
耳屎,掏还是不掏?
耳屎是由于外耳道皮肤的皮脂腺正常分泌所形成,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影响娃耳朵健康的。
相反,耳屎能够在宝宝的外耳道中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隔离小虫子、微生物和其他刺激的作用。
但是有些娃耳屎分泌过多的话,可能造成耳道堵塞,从而影响听力。
当然,如果娃没有觉得不舒服,听力也正常,妈妈就不需管它。
如果宝宝总是拉扯耳朵,感觉不舒服了,妈妈们可以让宝宝侧躺,给宝宝滴几滴软化耳屎的药水。
待耳屎软化后再用温水将耳屎轻轻地冲出来即可。
最好的建议是带宝宝去看医生,让专业医生来帮助娃清理耳屎,防止因为自己操作不当而伤到娃。
2耳朵进水了,擦还是不擦?
而对于一些新手妈妈,怕的不是娃被屎堵住,网课听不进去,而是给小宝宝洗澡时耳朵里进了水。搞得每次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其实,妈妈给宝宝洗澡时,妈妈们可以将宝宝的小耳朵向前扣,盖住宝宝的外耳道入口。
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洗澡水进入耳朵。
那么,万一宝宝在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水了,妈妈们也不用急。
切记不要用不干净的火柴棍儿、挖耳勺等掏宝宝的耳朵,防止损伤宝宝的外耳道甚至鼓膜。
妈妈们可以让宝宝的头歪向进水的那一侧,将耳朵轻轻向后上方拉扯,让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可以用软棉球或者软纱布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
一般不需要去看医生,只要小心替宝宝做好清洁就可以。
2小耳朵发育进度表
宝宝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听力的发育是不同的。
刚出生时,宝宝的鼓室没有空气,听力较差。
出生后的3~7天,宝宝的听觉已经相当良好。
3~4个月,宝宝的头可以转向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听到悦耳的声音会微笑。
7~9个月,宝宝能够确定声源的位置,区别语言的意义。
13~16个月,宝宝可以寻找不同高度的声源,并且能够听懂自己的名字。
大约在4岁时,宝宝的听觉发育完善。
妈妈在这些阶段可以对应做些简单测试,看看娃的耳部发育是否跟上了节奏。当然,如果有定期做儿保就不用自个悄悄担心了。
3小耳朵会生病吗?
当然,孩子的小耳朵也是会生病的。
耳部常见疾病有如下几种,这也是和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的疾病。
★中耳炎:超过一半的孩子感染过
中耳炎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到3岁的孩子高发。
大约2/3的孩子在两岁前至少有一只耳朵被感染。
如图中,咽鼓管连接咽部和中耳,用来平衡鼓膜两侧的压力,还可以通过适当开合排出细菌和液体,以此来保护中耳。
图片来自《宝宝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孩子的咽鼓管比成人的要短要宽,与咽部的连接角度也更平坦。
而且因为宝宝太小,咽鼓管并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的开合。
因此,细菌和液体就很容易从宝宝的鼻咽部跑到中耳,从而引起感染,也就是中耳炎。
中耳炎能造成孩子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孩子太小不会说话时就可能摇头或者哭闹不安。
万一化脓了,宝宝可能会发烧。
孩子患中耳炎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孩子仰卧位吃奶时,乳汁容易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如果捏住孩子的鼻子用力擤鼻涕,鼻涕就可能受不了压力直接往鼻后孔跑。
由于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往后跑到达咽鼓管后,易引发中耳炎。
?孩子游泳时很容易吞进水池的水,人多时或水质不合格时,水里的细菌就顺着鼻咽部进入中耳。
★游泳性耳病:细菌入侵引起疼痛
游泳性耳病是一种外耳道皮肤感染性疾病,孩子游泳后容易引起。
主要原因是外耳道中残留的液体能够使耳道内部的皮肤组织变软。
此时,细菌就容易入侵、繁殖,从而会引起疼痛。
如果孩子有耳道损伤、湿疹或脂溢性皮炎等就更容易患病。
游泳性耳病通常会又痒又胀,不会说话的孩子就会不断将小手伸进耳朵里或者用手揉耳朵。
患病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内,外耳道的开口处可能肿胀、发红,并且疼痛。
严重的话,孩子会疼得很厉害,不停哭闹并且会用手护住自己的耳朵。
大多数严重感染的孩子,有可能整个外耳都是红肿的,而不仅限于外耳道。
妈妈们可以给宝宝热敷或者吃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严重情况要去看医生。
★外耳道异物:危险可大可小
一般是由于孩子在玩耍时将各种小东西比如豆类、玻璃珠、小石子、小果核等塞入了耳朵。
小昆虫等飞入耳朵也属于外耳道异物。
如果是比较小并且没有刺激性的异物进入耳朵可能不会引起宝宝不适。
如果异物比较大,宝宝有可能耳痛、听力下降、耳鸣、反射性咳嗽等。
动物性的异物可在耳内爬行,引起耳鸣和剧烈的疼痛。
植物性异物可以引起皮肤刺激性炎症,比如耳道肿胀和明显疼痛。
异物进入耳朵的位置越深,症状越明显。
严重时可以引起鼓膜、中耳损伤,出现听力下降、眩晕等。
如果异物进入外耳道中:
?若是小虫子进入,可以先向耳道内滴入油类、乙醇或滴耳剂,等小虫子死亡后再取出。
?位置比较浅,妈妈们就可以直接将异物取出来。
?位置较深,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帮忙。
4什么时候要去做个听力筛查?
3岁以前是宝宝语言接受的敏感期。
因此,及时发现宝宝的听力问题就能够尽早对患有听力损失的婴幼儿进行干预与治疗,并且开展语言康复训练,从而极大程度挽救宝宝的听力,有益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婴幼儿听力损失评估国际共识》中建议:
?新生儿在1月龄内最好都要进行听力筛查;
?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建议在3个月之内完成全面的听力诊断和医学评估;
?确诊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建议在6个月之内接受正确的助听干预和专业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每一个宝宝都是落到人间的小精灵,都应该听到有声的世界。
听力筛查建议越早越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并且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应该时刻注意爱护宝宝的小耳朵。
愿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声音的魅力,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老师讲课听得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