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JIAZAIHUANGDAO
家在黄岛
有声
读物
上周末,外地同学来电话,说要在黄岛买套房子,闺女在黄岛工作,等自己退了休就来给闺女照看孩子。我说:“正是炒房热中,现在买房合适吗?”同学说:“现在不买,等房价炒高了那就真买不起了。”
是啊,房市疯了,现在随意打开一条房市新闻,就会发现什么新楼盘“日光”“被秒杀”的消息,弄得人们心神不宁,买房的抓狂,买不起房的也抓狂。
在疯狂的炒房热潮中,我想起了上世纪那些久远的关于老房子的美好记忆。
86年,我师范毕业后在乡镇工作,住房都是单位安排,从学校职工宿舍,到学校家属院,后来的党委大院。那个时代,所住房子的大小和新旧是要论资排辈的,依据与你的职称职务工作年限荣誉称号都有关。多年来的住房,我们一直凭自己的努力,理所应当和心安理得的住着该住的房子。但不管住哪里住啥样的房子,我都会把家收拾得井然有序,浪漫温馨。
87年,我们结婚分到了第一套房子,是单位搬迁后不用的陈旧老房,一排八间住着四家教师,都在一个大院,我家分了东头两间。记得,拿到钥匙去看房子时,我站在满是油漆爆裂的门前,打开锁,推门的瞬间,掉了我一手的蓝色干漆粉末,进屋后,看到用石灰粉刷的土墙,潮湿的要掉渣,屋靶上翘了一层鱼鳞片似的石灰皮,感觉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随时飘下片片“雪花”,墙角还时不时地跑出蚂蚁,可就是这样的房子,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捞着住。
我和老公用了两天时间,又是扫又是擦,硬把踩满泥巴的砖地擦出了砖的本色—红色。我俩戴着用报纸折叠的帽子,用扫帚把“鱼鳞片”扫得一干二净,又发挥了我手巧的专长,床头床边我都用绣了花的墙布做了围裙,凹凸不平的墙用相框或一些有意境的挂画遮挡,挂上蓝花布窗帘,把我们结婚的家具也搬来,一一布置,小屋里里外外马上温馨漂亮起来。家,总算是安顿好了。88年的九月,儿子出生,小屋增添了欢声笑语,也增添了许多忙碌。
90年,学校盖起了新的家属院,我和老公都是公办教师,是本单位的双职工,符合入住条件。所以,当年秋天我们就离开了旧屋搬进了套二的新家。在我印象中,那是最高兴也最自豪的一次搬家,铮明瓦亮的窗,雪白的墙,平整滑溜的水泥地,单独的客厅,卧室,厨房,后屋还有一个大炕。
搬家的头一天,我把要搬的家具和厨具擦了再擦,抹了再抹,就怕带进新房一点灰尘。搬家前的周末,我把全家的衣服洗了一遍,在我们那个大院由东到西拉了三条绳子,满满地晒着三个季节的衣服,看着儿子蹒跚在红红绿绿的晾衣绳间,我忘记了疲劳。
兴奋的同时,也对“鱼鳞片”小屋和关系融洽的三家邻居依依不舍,我们住一个大院,走同一个大门,工作在一个单位,我们四家团结的就像亲人,谁家有好吃的好喝的都一起分享,晚饭后,在大院树下,摆上象棋桌,男人们下棋,我们边织毛衣边照看着孩子,其乐融融。91年,老公调到党委工作,我也调整了单位,但我们还一直住在这里。
93年,党委分房,我家又搬进政府家属院,由小套二变成了大套二。说实话,这次搬迁我更是恋恋不舍,不是因为房子,而是对教师大家庭的不舍。我们邻居关系相处得特别好,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的,大家都真心帮助。而且住在学校大院安全,孩子在操场玩耍不用操心,就是有啥事忙不过来,下班后单身教师们帮忙带带孩子,工作生活都方便。不管你舍与不舍,搬家都得服从上级安排。
就这样,又一次的大包小包,锅碗瓢盆地整理,车马劳顿地折腾,从乡镇的北面搬到南面。虽然搬来搬去没搬出乡镇,但搬家的路数都是一样的。还好,搬进这个新家,我上班近了许多,家在哪,心就在哪,搬到哪我都能马上适应,可不知咋地,我却找不到住在教师院里的那种感觉了。
人与人之间变得有些陌生,见面只是一个招呼而已,邻居之间很少串门。“隔行如隔山”,也许是职业、地域、生活习惯的不同,邻里之间没有了共同语言。是啊,一个政府大院十几户人家,来自本县市不同的地方,不仅面孔陌生,心里也会有距离,短时间哪能亲切起来?
95年,镇政府建起了办公大楼,在大楼的西侧,又盖了新的家属院,条件更好了,房子大,院子大,是大套三平房。我们又从乡镇的南面搬回北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麻烦着累着并快乐着,我的家也随着老公工作的升迁和调整而变换着。新的环境,总会给人带来新的心情,那时的我们,年轻奋进,努力工作,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97年,老公工作再次调整。家,又随之搬迁到了红石崖。这年,红石崖政府就有了分房新政策,我们用一万五千元买下了72平米的新房,这个房子,这个家,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了。
年市政府开发第一批经济适用房,我就眼热心动,决定也在县城买套房子,把想法告诉老公,挨了一顿训:你在那买套房子干么?你能调市里工作?你有那么多钱?......训得我无言以对。眼看着朋友们排号抽号挑选楼层交定金交预付,我羡慕得心慌意乱,我那老顽固掌柜的就是不同意,我也没辙,只好无奈中作罢。
年,市政府又推出第二期经济适用房,这次,我真的没跟老公客气,买也得买,不买还得买,经过一番激烈地交涉,最后老公还是同意了,就买了二期一套平米房,每平米元,四次终于把房款全部交齐,年底就拿到了钥匙。记得拿到钥匙时,我高兴的在房子里转着圈儿乐,说实话,内心不只是高兴,还带点虚荣心满足的自得,在县城总算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每天幻想着,村姑也要过把小城的幸福日子了。
终于,我在二期房也有了落脚之地,心里美滋滋的,每周末来溜达一趟,当时,道路泥泞,砖瓦石块错乱不堪,所有的楼房都是刚刚建成,绿化美化都还在设计图纸中,没有实施行动,偌大的一个海滩就这样高楼迭起了。我忘了从什么时候起,二期房不叫二期房了,有了新的名字,叫“滨海新村”,心里不禁一惊,我们又“掉”到村里了,不明白为啥起了个村名?心里平衡的是,一期房也没逃脱了“俗气”,叫“世纪新村”。当时很不理解起名大师的用意,每次到外地,看着人家那些小区霸气的名字就刮目相看,住在这里的人们,好像他们也跟小区名字一样洋气而优雅。
一个朋友从新加坡回来,我们小聚时,他问我住在那里?我说住在“滨海新村”,他说:“奥,你真低调,还住在农村,这个村是靠海吧?”我说:“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如今,我们这个村可了不得,是山东省规范化新村,具有高大上的小区设施,有多个篮球场、网球场、兵乓球场,还有城市阳台相连,村后延展佛光宝地小珠山,村前拥抱灵山湾。小区内三季有花,四季芬芳,娱乐健身一条龙,居民的精神生活特别丰富。提起这些,我就倍感骄傲。
那些住过的老房,就像一首首岁月的歌,每一支歌,都见证了时事变迁,见证了苍海桑田。
愿我们都能在如歌的岁月里活出我们如歌的人生。
作
者
简
介
作者刘在英,黄岛区小学教师,喜欢浪漫优雅的小资生活,更喜欢让平淡的日子过出点滋味来,常常写点小情调的东西感动自己。喜欢旅游和摄影,喜欢音乐和运动。
主
播
简
介
主播青城,本名管丽。她是一名山东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热爱读书、喜欢朗诵,希望她的声音能够温暖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夜晚。
投稿:jiazaihuangdao
.白癜风复发怎么办北京哪治白癜风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