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麻沿火焰山这段神奇的传说,你听

原标题:麻沿火焰山寻植物记

山野无际

麻沿火焰山寻植物记

山野无际

麻沿林场是小陇山林业局管辖的一个林场,位于徽县麻沿乡境内,经营面积46万亩,森林面积38万亩,森林蓄积46万立方米,是小陇山的核心林场之一。海拔—米之间。层峦叠翠,无山不绿,无水不清,名山有老爷山、火焰山、糜树岭、八盘山,风景各异,令人向往。

火焰山是麻沿乡麻沿村的镇山,坐落于村北方向,供奉太上老君及弟子众神,因山顶植物叶色秋季变红,如同火焰一般而得名。久有凌云志,何日可登攀。年从小陇山参加工作,30多年从山脚下的公路坐车走过多次,也瞭望过多次,却迟迟未能登上过火焰山顶。而老林人何尚贤在《七歌十唱小陇山》中“顶戴霞冠似火焰,身着霓裳赛天仙”、“矫姿小陇山多娇,火焰山顶四下观;千壑葱茏蔚秦州,万峰苍翠荫陇南”、“理当勤访红豆杉,更该多上火焰山”的歌咏,更加激发登山的渴望。

年5月某天,有一个西宁来的电话,说是师大杜老师,与天水师院孔老师(我的朋友,已调往河北某高校多年)是同学,要带学生到天水实习植物,让我做个向导。6月中旬,他们青海师大的实习师生果然来了,地点就在徽县麻沿乡,邀我过去帮他们。我去时,他们已在黑胡子沟实习一天,采集了许多植物标本,以后几天去了附近的楸木树沟、老爷沟、老爷山(半途),指导了样地样方调查,最后一天安排登火焰山,上到半山遇小雨,我放弃了登山,而青海师大的部分学生在班长彭程同学的带领下成功登顶,还采集了部分新的植物标本。唤起了登上火焰山顶的意念,但实习结束,只能等机会了。其后去过麻沿林场,高桥林场几次,因时间不足没有去登山,望山兴叹不已。

一年后的年6月初,杜老师说已到麻沿,又带新生实习,鉴于去年对他帮助多,再去一次,向单位办理请假手续,再赴麻沿。这次除第一天仍在黑胡子沟练兵外,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向更远的木铁沟行进,大约步行15公里,沟垴的人家已搬迁,只剩下残垣断壁,以前人家院子很大的两棵南方红豆杉不知去向;继续前行,见到了野板栗林,林相整齐的锐齿栎林,直到放弃开办的生态农场,高山草地绵延开来,采集了接骨草、血满草等低处没有的种类,少见的甘肃太平花,常见的植物采集了一百多种。给参加实习的杨硕士采集了龙胆科植物的实验材料。又乘车去了一次虞关乡三岔村,观摩食用菌的种植,顺道参观了江洛林场的种质资源标本。休息一天,再上火焰山。这次是我带队,走在前面,边走边讲解,见到什么种类,讲解特征、特性、用途等,尤其是可食用野菜、野果,能做饮料的树叶等等,增加感性认识。到达山顶用了将近3小时,介绍植物一百多种,杜老师米老师(第一次来实习)对我的介绍也不断的表示赞同。边走边介绍,寓教于乐,行走的愉快,学习的也愉快,我认为收获很大的。下山从山庄村方向,山庄村参观了树根工艺品,惟妙惟肖的制作,大家赞不绝口。登上了火焰山,瞭望了四周风景,圆了登山愿。胡诌几句,聊表心情。久慕火焰山,今日始登攀。万峰如波涌,千坡尽绿染。天保正逢时,林人多贡献。护绿似护睛,青山即金山。

年7月,青海师大师生由米老师带领在金徽酒业参观制酒工艺流程和生产线顶岗实习,未安排野外实习,我也未去,更没有登攀火焰山。8月初,参加野生中华猕猴桃资源调查又到过麻沿林场,因时间紧任务急,就没有再上火焰山。

年6月中旬,受种苗站委派到陇南各林场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采集的标本,麻沿林场的标本未看上。6月25日,青海师大米老师来电话说,又一班新生在麻沿实习3—4天,请我过去帮助他们,就与麻沿林场联系,两者结合起来,一并完成。26日下午到麻沿林场,与刘副场长接洽鉴定标本、野外采集与讲座培训等事宜,即27—28两天出野外,29日鉴定标本,30日开讲座。晚上在麻沿村文化广场有场乡合办的“迎七·一”趣味运动会,正好与青海师大的师生汇合,把场里的计划向他们通报,让他们调整计划与场里的一致。他们很高兴我能来,通过几年的实习,聘我校外实习指导老师,颁发了证书。27日上午,与场里王强等三名负责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年轻人,带师生沿通村硬化路一路采集,讲解,到屈兰村观察两棵红豆杉,穿过核桃林,向楸木树沟行进中继续介绍遇到的物种,因近期雨水连绵,溪水冲毁野路阻断通行,就沿公路直到屈兰村新农村,看了乡村绿化。下午参观林场,刘副场长介绍林场的基本情况,森林资源及发展历程,观看了麻沿林场的多种树木的标本,我逐一进行讲解。

一夜大雨,早上雨停天晴。28日一早,与刘副场长沟通后,仍与王强等与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在街头汇合,近50人的团队,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同攀火焰山。强调安全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林密路小湿滑,细看慢行听话。今日攀高峰,向火焰山进发,进发,进发。山顶风光如画。有体弱者可以留守学习,不勉强,毕竟山高路远林深,不便肆意驰奔,任谁笑到最后,唯有青大师生。大家的兴致被调动起来了。我和场里的同志是野外工作者,上山不是大问题,而青海师大的老师同学不一样,除年龄与我相近的米老师带实习来过三次外,朱老师、李老师、程老师都是第一次来麻沿,学生更少登山。9点从火焰山山麓街西的传统登山小道出发,山路弯弯,物种丰富。山脚下逸为野生的地肤、随处可见的灰灰菜、攀着篱笆的啤酒花弥漫开来,耐干旱的萹蓄在雨水的滋润下,比别处的鲜嫩且高一些,白刺花、小檗、野蔷薇等带刺的种类显得不好招惹,渐行渐高有黄栌、栒子、绢毛绣线菊、截叶胡枝子、多花木蓝、杭子梢、毛药忍冬、金银忍冬等灌木多了起来,麻栎、栓皮栎、锐齿栎因过去樵采成丛状生长,天保10多年后长成大树,期间有藤本的苦皮藤、五味子、盘叶忍冬等挂在树上,防己叶菝葜、黑刺菝葜、复伞房蔷薇防不胜防,牵衣扯袖顿足不得前行。到达麻沿隧道顶部,稍微平缓一点,稍事停顿,小道边有草木犀状黄芪细瘦的长着,扁茎黄芪散铺开来,两者截然不同,祁州漏芦、蒲公英、印度蒿、苔草、臭草、土麦冬、缬草、贯叶连翘(小金丝桃)在空地上各得其所,争光吸水,发挥作用。把他们的特点、特征、用途、生境说清楚,听明白,老师约束学生,有认真听的,有茫然四顾的,有玩手机拍视频照片的;也有从不远处采的枝叶要求辨认讲解的。大一新生,基础课程学了一些,就开始这样的实习,对学生来说,真是免为其难了。

山开始陡峭起来,林场的小王和一些同学成了第一梯队,快速的向山顶推进,我劝米老师原路返回,她前年爬过一次,要坚持爬上去,再看看山顶的风景。不远处一片退耕还林种植的日本落叶松,给大家介绍一下,目测直径14厘米,树高10米(立地条件差,土层薄,比别处差一些),栽植密度大,已完全郁闭,光线照不到地面,落叶层较厚,无灌木层,有几株草不很精神地长着。再向上,林子越来越密,高大的锐齿栎林相整齐,间或有华山松和油松出现,一棵华山松因影响供电线路被无情的伐倒弃置了,甚是可惜。林中的漆树、青麸杨我却多瞄几眼,押后让学生先通过,怕有的学生因漆酚而过敏。野李子、甘肃山楂、湖北海棠、牛奶子的可食野果种类也有分布。有谁这样仔细的看过它们呢!“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者能有几人。“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火焰山在人居聚集处,步道被草木掩映,非羡慕神仙居所之人而不至,探求草木者更加寥寥可数。草木使山色壮丽,仙居使高山更加传奇。

沿着林中小道继续攀登,植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草本有苔草、羊茅、森林糙苏等,灌木有卫矛、血色卫矛,疣枝卫矛、美丽胡枝子、绿叶胡枝子、金银忍冬、毛药忍冬、陕西荚迷、双盾、秦连翘等,一处灌木林,更多的是黄栌、青麸杨,秋色一定很美,要不怎么能叫火焰山呢!乔木以锐齿栎为主,形成落叶阔叶混交林,混生的油松、华山松、漆树、五角枫、春榆、华椴、甘肃山楂、湖北海棠等,还有一株常绿的高山刺叶栎,一株刺楸。上至第二小平台,我和朱老师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汗水早已湿透前胸后背,我的帽子也湿了,汗水沿帽檐下滴;几位女老师也是步履蹒跚,声声感叹,有的学生汗水与泪花齐下,心情与白云不定。周围的植物已无暇顾及,野李子、水栒子、细枝栒子、湖北海棠、甘肃山楂的幼果视而不见,粗壮的巴山木竹,秀丽的箭竹只有几位老师认真的看着,一株长长的鸡屎藤垂下来,我让朱老师把叶子揉一下,嗅一嗅。啊!真臭,鸡屎味。这里的草木都认识呀,不,不,就能认一认小陇山的种类,还认不全,更远区域的不一定认识啊。探求植物,寻名问谱,我所愿也。

????登顶的小路全是石头,行走必须小心翼翼,磕绊一下,会摔得不知轻重。山顶的庙宇掩映在油松林中,十余座小庙随地势分散在山梁上。各抱地势,形制随意。可惜由于是民间自发维修,有文化价值的土木结构、壁画不复存在,换作砖木结构了。维修没有完工,建筑材料及旧物件无序的放置,显得更加零乱,不见维修者,也不见庙祝。庙门紧锁,不得瞻仰神像,而具人工栽培痕迹的几棵牡丹和芍药顽强的长着。多少田野有文化文物价值的东西,未能进入文物保护行列被破坏。登顶仅用两小时,比前次快了许多,好在植物认了不少,符合我的心意,符合老师的心意。不知学生有几许收获,几多感想。

撤离寺庙区域,吃干粮休息。我又打量一番这片山顶的油松林,应该是天然更新长起来的,长在山顶土层浅薄处,不很健壮,倒也精神。大约几百棵,直径14—20厘米之间,树高12—16米左右,成为神社林龙山林的象征。却没有发现刘副场长说的垂枝油松的种类。一块两平方米左右的不规则平地,应是一片庙祝的菜地,边缘长着几株藿香,是种植的残留,因维修堆放着泥土,居然长出一株种子实生的楤木(乌龙头),有30厘米高,甚是奇特。见到两种委陵菜,却不是青海常见的蕨麻,见到小花杜鹃很惊喜,已过了花期,几株常绿的崖花海桐长在石缝间。山顶油松林外,依然是锐齿栎为主的落叶混交林。召集大家,小结一下,上山见到了种以上的植物,介绍了50—60种,下山还能见一些种类,请大家注意寻找。植物知识在于观察比较,你看与不看,它都在那里,看见了记下特征,就算结识的朋友,不管在哪里见到,就是认识的;看过后,不记它的特征,就像匆匆过客,过眼烟云,便忘却了,留心处处皆学问。

开始从山庄村方向下山,太阳出来了,以为会好走一点。却忘记了“下山更比上山难”的老话,进入泥泞陡坡,手足并用下行多米,想返回已不可能了,只好硬着头皮向下走,安全要紧,完全顾不得再看路边的植物了。原先从山顶到山庄村,天气晴好,土路干燥时用1小时就能到达,今天湿滑陡峭泥泞,大家相互照顾救护下山,趟过湍急的牡丹坪河水,到达路边山庄村,足足用了三小时。不经一番风雨路,哪见彩虹霞满天。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同样需要付出劳动与汗水。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通过一年的学校学习,一周的野外实习,一次不同寻常的登山经历更加团结一心,团队精神更加强大,必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升华。我们的精神领袖言犹在耳,“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三次攀登麻沿火焰山,一次与一次的经历与感想不同,但对植物的好奇心依然未减,或许还会再上火焰山,探知山的神奇,植物的奥秘。

作者简介

山野无际,天水三阳川人,供职小陇山林业局下属单位,从事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35年。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梦影无痕

监制:姚永亮责任编辑:李林萍

编辑:宁欣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商务合作:

小编7

梦影无痕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癫疯怎么治疗
苯酚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tp/2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