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生漆向红木家具传统上漆工艺致敬

红木家具上漆后,整件家具看起来饱满且富有光泽。传统上漆工艺不仅是红木家具重要的装饰手法,对红木家具本身也具有优异的保护作用。刘鹏主编的《中国现代红木家具》中提到:红木家具对涂料有较高的要求,涂料成本约占生产总成本的10%-15%。红木家具使用的漆应是生漆加工而成。什么是生漆?生漆环保吗?红木家具上漆好还是不上漆好?红木家具擦漆好还是烫蜡好?总有朋友对古典红木家具的上漆工艺产生疑问。以下将从生漆的历史起源、化学成分、传统工艺等诸多方面进行介绍,生漆的美好自然明朗。

古老的天然涂料

天然生漆又名国漆、生漆、土漆、木漆、大漆。是从漆树上直接割取的一种灰白色的黏稠乳状液。是我国的“土特产”之一,漆树属亚热带区系,新生代第三纪古老孑遗树种。

生漆极易氧化,遇空气即颜色变深,完全干燥后则变为褐黑色漆膜,致密坚硬,好似一副风雨不透的铠甲。不仅耐磨、防霉、防水,更可耐高温、耐酸碱腐蚀。到目前为止,任何合成涂料都仍无法与这一古老的天然涂料匹敌。天然生漆涂饰应用源源流长,古今中外闻名,还包括作为海底光缆的防腐涂料。此外,这优质涂料还是味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漆气味辛、温,有消肿杀虫、活血散瘀之功效。

好生漆为谷黄色,接触空气即开始变色

生漆(《本经》)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树脂。植物形态详"干漆"条。4-5月采收。砍破树皮,承取溢出的脂液,贮存备用。树脂含漆酚50-80%,为儿茶酚的四种衍生物(Ⅰ、Ⅱ、Ⅲ、Ⅳ)的混合物。其中漆酚Ⅳ占50%。漆酚具有毒性,能引起皮肤强烈起泡与过敏性皮炎。树脂还含漆树蓝蛋白、虫漆酶、酚酶、鞣质及胶质;胶质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还含有葡糖醛酸、半乳糖和木糖。对某些特异质的人,接触生漆可产生严重的过敏性皮炎。陶弘景:"毒烈。"治虫积,水蛊。千年传世有大漆

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朔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在崔建林主编的《古典家具》中也提及,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漆木碗,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

漆的工艺繁多:髹(xiū)漆、堆漆、剔漆、锥画、戗金、金银平脱、镶嵌等等,构成了五彩斑斓的漆艺宝库。髹,即涂抹之意,是将大漆涂在器物表面的专用词,它是一切漆艺的基础。

天然生漆主要用以涂饰家具及工艺品。上漆工艺历史悠久,成为中国家具主要的装饰方法。从商周时期至南北朝,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的主流。商周时期的漆箱、漆案、漆几等都非常精美。汉代,漆饰彩绘更是木质家具的主要特征。唐代金漆镶嵌、彩绘等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大件家具。宋代帝后画像中的椅子就有彩漆描绘的花纹。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硬木家具逐渐取代漆木家具而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从宫廷和上流社会的使用来看,漆木家具仍然保持主流地位,而且漆饰工艺更加丰富多彩,各种技法齐备。

明代以来漆饰工艺十分发达,能工巧匠辈出,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用于座椅的漆饰有:素漆、彩漆、陇金、描金、雕漆等多种工艺,民间漆饰比较简朴,宫廷则讲究华丽。朱红色在明代家具的漆饰中是很重要的色彩,它表达了中华民族讲究吉祥、旺盛的心理。相对而言,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比较喜爱这类家具。另外,紫檀家具在古代一般是不上漆或上很薄、很少的透明漆,木胎的打磨极为精细。

清乾隆剔红海水龙纹香几

到了清代以后,黑色成了最流行的色彩,透露出神秘尊贵的气息,“以黑为贵”成了时尚。黑色的大漆家具有着广泛的市场,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到这种文化传统。

清代罗汉床

复杂细致的擦漆工艺

红木家具表面处理遵循的传统工艺有两种:一种是上生漆,一种是烫蜡。烫蜡可以保留原木特有的光感、手感和气息,过去主要流行于北方干燥地区。但它对家具木材内部性状的保护比不上上漆工艺所产生的漆膜封闭性能,遇热后容易产生印痕。相比之下,对于红木家具,擦漆能“饰其表、浸其骨”。擦漆工艺是一种绿色天然的制木技艺,同时也是一种耗时耗力的古老技艺。

其工艺过程,包括打底子(也称“做底子”)——刮面漆——磨砂皮——再擦漆等多个步骤。家具每上一次漆,晾干后就要砂纸打磨一次,然后再上漆,再打磨,这样的工序需要反复十几次。在此过程中,家具要多次被送入荫房,因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漆膜方能干透。传统的经验是“好漆似清油,明亮照人头,摇动虎斑现,挑起钓金钩”,也就是说好的生漆冷清芳香,漆液转色后光亮如镜,摇动漆汁色泽深浅分明。但它不耐强碱或强氧化剂的侵蚀,而且必须在温度20℃-40℃、相对湿度75%以上条件下才能干燥成膜。据业内人士介绍,生漆要技术精湛的老漆匠才能做到,而现在真正掌握国漆技术的传人已经不多了;加之生漆工序繁杂,不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的需要,只有纯手工精做的红木家具才有可能用生漆工艺,一般一套家具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全套的工序。真正上完漆,还要在恒湿恒温的条件下“养”上半年,这时家具的亮光就会像玉一样柔和。

扩展阅读历史上日本虽然也较早出现了漆涂的器具,但工艺相对简陋。西汉时,中国漆器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漆艺才在不断学习中国漆器技艺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与我国不同的是,漆器在日本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宫廷化与平民化两条线,所以至今漆器既是日本人的日常器,同时又与茶道、花道一样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生活艺术。也许是漆艺这种极具装饰性而工艺又极为繁缛的艺术形式,恰好符合了日本人精致与严谨的民族性,也许是日本人更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扶持与保护,日本漆艺焕发出了更为璀璨的光彩,和China(瓷器)代表中国一样,Japan(漆)成了日本的代称。

对比之下,最早使用天然生漆的中国近现代漆艺的萧条让人心酸。现在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保护传统工艺的重要性,但传统工艺仍需要更多后辈持续的支持与努力。也希望那些坚守在传统工艺道路上的匠人们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鼓励!

割漆,是一种传统技艺,非常辛苦,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目前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内容来源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敬意!如有侵权及造成困扰及时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红木工厂基地

赞赏

长按







































绂忓窞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鍖椾含鍝噷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tp/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