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琴一张”实为绝世奇珍
溥仪退位后,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文物时,在南库的墙角拣出一张古琴,弦轸皆无,岳山崩坏。弹是不能弹了,就其通体灰白的状况来看,已是漆皮脱尽,恐怕只剩一块朽木而已。按说南库是收藏文物的地方,此琴应该曾是件爱物,但不知何时何故被弃置墙角,加上屋顶漏水就滴在琴上,天长日久自然朽坏了。委员会看这状况,也未深究,就将它定为“破琴一张”,又放回了原处。
年,这张“破琴”被当时在故宫古物馆的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发现。王先生是懂琴之人,断其为中唐珍品,并请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修复这张琴。当管先生花费数日打磨掉固结在琴面厚厚的水锈污垢后,居然显露出丝毫无损的漆面和金徽!管先生大喜,按照原来的形制换了新的紫檀岳山(用以架弦的硬木),并装上王世襄先生特意给配的青玉轸足,于是这张稀世唐琴在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竟成为传世唐琴中最为完好的一张,这便是中唐时期御制的神农式“大圣遗音”琴。
年5月22日,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由京城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老先生旧藏的唐琴——“大圣遗音”(伏羲式)拍出了1.15亿元的天价。该琴有着余年的悠久历史,堪称唐代古琴中的至珍之宝。而此琴也是出现在我国市场上惟一的一把传世唐琴,另一把“大圣遗音”(神农式)则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千年不腐涂料可食
“大圣遗音”得以完好无损地传世千年,归功于琴面上包裹的大漆。大漆,也叫生漆,是从漆树上直接割取的一种灰白色的黏稠乳状液。漆树,主要指漆树科漆树属的一类植物,属亚热带区系,新生代第三纪古老孑遗树种,原产于我国,在东亚东部、北美至中美地区都有分布。
大漆,本为灰白色乳状液,接触空气即开始变色大漆极易氧化,遇空气即开始氧化颜色变深,完全干燥后则变为褐黑色漆膜,致密坚硬,好似一副风雨不透的铠甲,不仅耐磨、防霉、防水,更可耐高温、耐酸碱腐蚀。到目前为止,任何合成涂料都仍无法与这一古老的天然涂料匹敌。大漆有着广泛而不可替代的用途,包括作为海底光缆的防腐涂料。另外,这优质涂料还是味药,《本草纲目》载,漆气味辛、温,有消肿杀虫、活血散瘀之功效。
大漆优异的特性,是各种复杂成分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化学合成涂料根本无法复制。现代分析研究表明,大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酚(60%~70%)、漆酶(1%)、漆多糖(5%~7%)、水分(20%~30%)。此外大漆中还含有微量的α、β不饱和六元环内酯等挥发性致敏成分,所以有些人接触大漆会有皮疹等过敏反应,但经过干燥的漆则不再致敏,也就是说如果你真想服用大漆来消肿杀虫,最好是选择干漆。
不能偷懒的传统髹漆技艺
大漆自身自然是极为坚固,但它又是如何紧紧地附着在古琴的木胎上,历经千年丝毫没有剥落的呢?这就不能不提到中国古代传统髹漆技艺。
漆的工艺相当繁多,髹(xiū)漆、堆漆、剔漆、锥画、戗金、金银平脱、镶嵌等等,构成了五彩斑斓的漆艺宝库。髹,即涂抹之意,是将大漆涂在器物表面的专用词,它是一切漆艺的基础。拿古琴来看,髹漆并非简单地将大漆涂在木头上,而是有着精细复杂的工艺步骤。笔者走访了北京一家名为“玉泉鸣琴”的斫琴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和千年之前大致相同的传统古琴髹漆技艺。
我国是最早利用大漆的国家,早在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已经有了涂漆的木碗。秦汉时期达到辉煌的顶峰,漆器的运用相当广泛,从食器到兵器,从日用到装饰,无器不涂漆。但后来瓷器以其材料易得又可批量生产的优势取代漆器,成为中国人的日常器,漆艺逐渐脱离了人们的生活,而以其精致耐久的特性活跃在文人士子的文化生活中,主要用于装饰物或文房用具等的制作。
在近来追溯古典的时尚中,莳绘甚至成了奢侈品的新宠,江诗丹顿的莳绘表、登喜路的莳绘烟斗纷纷登场,以精致典雅的格调将其列入收藏珍品。近现代中国漆艺的萧条让人痛心。虽然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传统工艺的重要性,但许多工艺仍缺乏能够坐得下来耐得住寂寞的后辈。而那些在艰难探索中国漆器发展道路的工艺美术家们,又能否得到一些支持和鼓励?
琴为何物赞赏
人赞赏
儿童白癜风的症状白癜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