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记忆middot非遗天台

台州,年前从下汤文明走来,万载光阴摇曳,熬制了无数美丽非遗。新春佳节,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浙报集团台州分社推出《台州记忆》系列,带你感受台州非遗魅力。

天台山的诸多古刹,许多塑于隋唐时期的雕像,依然温润如初,散发着迷人的神韵。

唐代僧人思托制作的鉴真坐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至今依旧如新,被日本奉为国宝。

这些历经千年的佛像,为何仍能鲜活如初,神采奕奕?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项古老的技艺——天台干漆夹苎。

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闻名于世,又盛产山漆、苎麻、香樟等天然原材料,佛像造像技艺特别发达。天台山干漆夹苎,是为各种制品外表装饰和保护的古老手工技艺。

早在东晋时期,干漆夹苎已在天台民间得到应用。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戴逵父子就在天台山一带将民间流传的"干漆夹苎法"工艺用于寺院的佛像制作,制成木雕"干漆夹苎"佛像。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工匠不断传承、革新,干漆夹苎技艺逐步走向成熟。

干漆夹苎,从字面上看,漆、苎是材料,而干、夹则是工序。其实干漆夹苎技艺远不止两种材料,两道工序。它要用天台盛产的山漆、苎麻、香樟等漆艺所需的13种天然原料,经过夹苎、包粘、打磨、上漆、贴金、彩绘等48道工艺流程才能完成,如此包装过的造像方能经得住千余年的寒暑往来。

干漆夹苎成品综合体现出雕塑、彩绘、金装的艺术魅力,主要用于佛教造像,宫殿、庙宇建筑物的装饰、保护及民间器材的制作,具有经久不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不变形等特点。

由于“干漆夹苎”技艺一直只限于民间工匠的师承相传,技艺的传授靠的是师徒的口传身教,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全凭个人悟性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所以未能形成大规模的生产。

汤春甫——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0多年前,12岁的汤春在天台山华顶寺拜师,在严格的师徒模式下,心摹手追,继承了需经48道工序的干漆加苎造像工艺。如今这门手艺因为汤春甫的努力,早已蜚声海内外。他用该技艺制作的作品,被东南亚、欧美等6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宝馆和宗教场收藏。

从东晋戴逵父子到唐代僧人思托

再到今天的汤春甫

天台县干漆夹苎技艺以师徒传承的方式

世代相传延续千年

编辑:剑风

校对:逗丁、一舟

审核:旭敏

来源:魅力台州

小芬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什么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tp/3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