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召开第二届荆楚问漆国际

▲研讨会嘉宾合影

年10月26日,年荆楚问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隆重召开。25日-27日,同期举办的还有漆艺传承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全国漆艺邀请赛和中国漆艺传承与发展作品巡展开幕式。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承人、国内外专家学者、院校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特邀嘉宾包括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陈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张志云,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副厅长段天玲、非遗处处长孙旭,荆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朝安,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张晓慧,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宗彪,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分会副主席凯文?穆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任建新,传统工艺研究会副会长关晓武,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冬宁,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负责人李跃等。

年荆楚问漆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两场主旨演讲和三场圆桌论坛构成。第一场主旨演讲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主持,第二场主旨演讲由清华大学教授、知名美术评论家陈池瑜主持。三场圆桌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大漆与当代艺术创作(严悦主持)、漆树种植与文旅融合(张飞龙主持)和大漆产业与现代生活(张健主持),22名嘉宾上台参加讨论,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

(一)主旨演讲第一场(陈岸瑛主持)

▲陈岸瑛主持第一场主旨演讲

当日上午的第一场主旨演讲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陈岸瑛主持,中日韩专家依次发言。

▲韩国国际漆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长金圣洙主旨演讲

韩国国际漆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长金圣洙通过精彩的图片展示了韩国漆艺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金圣洙将韩国漆艺发展分为前三国时期、高句丽王朝、百济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王朝、朝鲜王朝和现代时期,展示了各时期韩国的出土漆器和代表作品,并对当代漆器和漆画创作进行了介绍。

▲日本富山大学艺术文化学部教授林晓主旨演讲

日本富山大学艺术文化学部教授林晓发言的题目是“日本富山大学漆艺专业建设”。林晓简要介绍了日本割漆、制漆的工具和工艺,近现代漆艺家松田权六、増村益城、田口善国和自己的作品。林晓指出,富山大学漆艺教育理念主要有5点:将美术的重要性和有趣性传递给下一代;工艺结合计算机技术;传承和应用传统技术;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通过漆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这些教育理念从赤岩友梨江《漆萨克斯》等毕业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楚漆器研究专家聂菲主旨演讲

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编辑部主任聂菲演讲的主题是“楚漆器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问题”。楚漆器是中国七千年漆艺史上的一颗明珠,其浪漫神奇的造型、飘逸生动的纹饰、红黑交相的色彩,成为楚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荆州等地出土的楚漆木器不仅有历史和艺术价值,还有更为深刻的空间礼仪功能。聂菲认为,“传承”不是简单的“摹古”,必须用当代语言来承续和表达楚文化传统,展现楚生活方式,恢复华夏礼仪,以达到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之目的。

(二)主旨演讲第二场(陈池瑜主持)

▲陈池瑜主持第二场主旨演讲

当日下午的第二场主旨演讲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知名美术评论家陈池瑜主持,4位国际嘉宾依次发言。

▲日本富山大学艺术文化学部教授山田真一主旨演讲

日本富山大学艺术文化学部教授山田真一的演讲题目是“藏于日本两种《髹饰录》版本比较”。山田真一通过版本考订和比对,发现《德川本》比《蒹葭堂本》的误字、脱字更少,体例更为完整,用字、用词更符合上下文,得出《德川本》比《蒹葭堂本》更接近于明《髹饰录》原文,但《德川本》也需要订正的结论。

▲荷兰文物修复专家戴夫?范?戈佩尔主旨演讲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化财保存修复研究室主任戴夫?范?戈佩尔(DavevanGompel)曾在日本学习文物修复和漆艺,他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的荷兰经验”的演讲中指出,文物保护方法深深植根于地域文化之中,东西方文物修复理念有较大差异。日本和中国的文物修复通常以复原为目标,而西方的文物修复通常考虑修复的可逆性,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的印记。

▲日本一级建筑师高木信治主旨演讲

日本一级建筑师高木信治来自日本漆艺之乡轮岛,他以“坂本汤宿:漆木建筑与米其林一星的邂逅”、“涂师之家:轮岛漆工坊的样本式建筑”和自己的作品为例,对“日本的擦漆木构建筑”进行了介绍和分享。高木信治说,他最初以现代建筑为主,后来开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tp/4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