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7/5796518.html
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位于天台县赤城街道的台州传统艺术博物院内,在复工复产“驻企专员”的指导下,仿佛借得“龙抬头”的吉祥,当天刚部分复工就呈现出盎然生机。
生产车间内,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汤春甫和几位匠人一起,正对着一尊有着域外特征的小型雕像毛胚作品,忽而苦思冥想,忽而热烈讨论。创作一件作品,每每需要煞费苦心,深思熟虑。
台州传统艺术博物院,作为当地“国佛家园”的重要组成,于年拿到了国家4A级风景区的“入场券”。若非疫情,这个艺术殿堂早已人潮涌动,游客接踵。然而,正是这样难得的静好时光,让汤春甫和他的匠人师傅有更多的时间酝酿创作的灵感。在他们的身边,是春节前用干漆夹苎技艺制作的系列胎模,造型庄严,技艺精湛。
相比往年,今年这里开工的时间延后了约半个月。汤春甫说:“看上去浪费了一些时间,实际上我们用这段时间用来创作构思,为今后一个阶段出口产品积累了不少素材。”
干漆夹苎技艺,是用于造像和古建装饰的东方古老独特的手工技艺,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采用天台盛产的大漆、苎麻、香樟等漆艺所需的13种天然原料,经过雕塑、夹苎、打磨、上漆、贴金、彩绘等道工序48道工艺流程才能完成。其所具有的防酸、防碱、防腐蚀、经久不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不变形等特点,可使雕塑作品经得起千年寒暑的侵蚀,日本国宝“鉴真坐像”即是这一技艺作品。
在汤春甫面前的这尊雕像小样,高约60厘米,有着典型的东南亚造像特征。从去年底接到任务后,汤春甫就组织技术人员前往东南亚考察,并全力投入技术攻关。他说:“委托我们设计的东南亚国家对干漆夹苎技艺非常喜欢,我们在设计中做到传统与现代、区域与国际等几个方面的结合,融入天台山造像文化,让作品更显智慧,更有生命力。”
在车间的一侧,上百尊用干漆夹苎技艺制作的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家肖像已制作完成,近期将发往欧洲。汤春甫介绍道,干漆夹苎技艺不单畅销国内,还蜚声海外,他已向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这一非遗手工技艺作品。
新的一年里,汤春甫还在思考着高层次人才传承古老技艺的大事。在他看来,千年技艺虽然绕不开“刀凿”之功,但也需要3D打印等新技术的滋养,方能继续唱好不朽神话。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戴慧蜜?审核:许群芬文章好看就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