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健康长寿,避开五劳和七伤伤了这样来

皮肤科医生刘文斌 http://pf.39.net/bdfyy/bdfal/201217/8505680.html

究竟什么是“五劳七伤”呢?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劳”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是忧伤心,怒伤肝,寒伤肺,饱伤脾,淫伤肾,恐伤志,风雨寒暑伤形。总的来说,这些均为诸虚百损之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医认为,很多疾病的产生也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是由于我们长时间的“不注意”而引起的。所以道医里面素有“五劳”之说。“五劳”即“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仔细看看,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们平时最易中招的,所以如果不想招惹上“五劳”带给你的痛,就赶紧看看今天的文章是怎么说的吧!

现在,各种各样的慢性病苦苦纠缠着我们的老年朋友。慢性病还不同于一些急症,它会在下雨、降温的时候,用疼痛来提醒我们它的存在。有时候跟一些老年朋友聊天,他们都一脸的无奈,说得了这病,还不如长个瘤子什么的,一刀切下去,受上半个月的罪就什么都没有了。这肩周炎、风湿膝盖疼,一疼就疼上大半辈子。

慢性病之所以治不好,原因在于它们损伤的是我们的大器官、大关节。像肩周炎,损伤的是我们的肩关节;膝关节炎,损伤的是我们的膝关节等等。

但是,我们有没有反过来想一想,这些大关节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受伤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不健康运动就能形成的。我们的关节就像屋檐下的石板,虽然结实无比,但因为经常有水滴下来,时间长了,石板就被滴穿了。

其实,我们的疾病大多与职业有关。虽然坐、站、看、行、卧是我们生活中最最常见的人体生命活动,但是久坐、久站、久行等等,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时间久了,慢性病就出来了。

《素问·宣明五气》中提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意思是说,用眼过度会伤血,在床上躺久会伤气,坐久了伤肉,站久了伤骨,走得时间长了会伤筋。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在我们长期的工作劳动中,哪个部位在默默地受着伤害。

道医“五劳”你占了“几劳”

1

久视伤血

道医讲,肝主藏血,开窍于两目,肝得血而目能视。反之,如果用眼过度,长久视物(如棋盘、电视、书籍等),就会损伤肝目,使体内精血减少,从而出现视物不清、眩晕等不适。因此老年人最好看书看报约三十分钟就要适当休息,远眺或按摩眼部可大大缓解眼部的疲劳,也可防止眩晕的出现。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就要多吃些补血、补脑的食物,如桂圆、黑豆、莴笋、红枣、花生、核桃、枸杞等。

2

久卧伤气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生命延续的能源。

道医讲“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久,就会导致气滞血瘀、气血亏虚。因此,正常的卧床休息或睡眠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体内气血充盈、精力旺盛,但是,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长,缺乏适当的外出行走、锻炼,就会使气血衰退,五脏元真之气循环受损,进而造成身体懒散、精力不济的状况。因而,我们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规律睡眠的习惯。当然,对于久病卧床的老人,就应当多吃些补气的食物,如人参、太子参、蜂王浆、桃等。

3

久坐伤肉

人体中皮、肉、筋、骨、脉各有所主,其中,脾主肌肉四肢,如果久坐而不活动,会使脾脏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许多人在久坐后会感觉身体困倦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如果你经常加班在办公室久坐的话,最好多吃一些莲子、山药、薏苡仁等食物,安坐三四十分钟后起来走动走动更好。

4

久立伤骨

许多老年人在长久站立后,会感觉骨关节疼痛。他们对久立的危害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道医认为,肾主骨生髓,也就是说,骨骼由肾脏主管,长久站立不仅会使骨骼的运动、屈伸功能产生障碍,出现关节疼痛、变形、骨折,还会造成肾脏的损伤。中医说“缺啥补啥”,因此可多吃些排骨,喝点儿骨头汤。

5

久行伤筋

道医讲,肝主筋,其华在爪。意思是说,筋附于骨节,营养来源于肝脏。由于筋的收缩舒张,全身的肌肉关节活动自如。如果长时间行走,就会使筋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进而损伤筋骨及肝脏。因此久行后可多吃些鸡肉、鸭血、菠菜等补一补。

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七伤

“忧伤心”

一个人过于忧愁思虑,伤的是心神。

“怒伤肝”

一个人在大怒的时候最容易伤及的就是肝脏,但是大怒的时候又憋着也会伤肝。所以还是平心静气的好。

“寒伤肺”

现在很多人不顾自己的健康,贪图一时的清凉,大量喝冰饮,对肺气的伤寒可想而知。还有一些少年,脸上全是痤疮,就是因为喝冷饮造成的。

“因肺开窍与鼻,其华在毛”,在这里毛是指皮毛,也就是皮肤。

“饱伤脾”

一个人如果吃的过饱了,就会伤及脾,脾的运化功能不好了,就会伤及身体。所以有些小朋友不爱吃饭,应该要考虑下怎么给孩子补脾胃了。

“淫伤肾”

这个就不必多说了。

“恐伤志”

如果人一整天都处在恐惧的状态下,就会伤及肾脏,影响志气。肾主志,小朋友的志向往往都非常远大,是因为他们的肾精非常足,而人到了成年之后,肾精就没有那么足了,志向也没有从前远大了。

“风雨寒暑伤形”

如果人不根据气候变化来穿衣,那么对他的形体伤害很大。

造成“五劳七伤”的原因很多,有的还在于饮食的“五味”,节气的“四时”。所以,中医学认为:在养生时,要注意酸甜苦辣咸的适量,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照季节温度的变化来选择穿衣,适当锻炼,这些都是强身健体的根本,也是预防“五劳七伤”的关键。

大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过,“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也就是这个道理。大诗人苏轼,给自己立下一条饮食的规矩:每顿酒量不过一盅,肉不过一碟。东坡云:“守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

所以我们要想健康长寿,就要避开五劳和七伤。

“五劳七伤”所致的重度疲劳,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只用补益阴阳、气血的药物是不够的:

1、皮肤失去光泽,干燥粗糙如鳞甲(肌肤甲错);

2、面黄肌削,双目暗黑,视物不清;舌质紫暗,舌有瘀斑;脉多细涩。

3、不欲饮食,腹胀有形块,按之痛而不移,大便黑色。

这些症状在一个人羸弱至极时,常会出现,此时不仅要用补剂,还得上活血剂,考虑到患者很虚弱,所以还应峻剂缓投,寓补于消瘀之中,以达缓中补虚之效。

干血产生的原理,及应对之策

中医把这类“五劳七伤”叫干血导致的“虚劳”。

那么这“干血”是怎么产生的呢?

下面是胡希恕先生的一个假说。

五劳七伤→影响到血管内外气血的运行→气不行血而成“瘀血”→瘀血积久而成“干血”→新血不生,久而成虚

若出现了“干血证”,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肌肤甲错啊,肤如蛇皮啊,目暗无光啊等一系列症候。

这个时候,《伤寒杂病论》中的应对之策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丸剂:

大黄?虫丸。

这种虫子擅化陈旧性瘀血

大黄?虫丸的组成和用法如下:

蒸大黄十分,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虫半升。

以上十二味药,制成粉末,用炼蜜制成如小黄豆一般大的药丸,用清酒送服,一次五丸,一日三次。

注:以上仅提示药物之间的比例,具体制作时,不一定用那么多药材。我提供日本的“大黄?虫丸”的剂量比例给大家参考:

蒸大黄2.5克,黄芩2克,甘草3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芍药4克,干地黄10克,干漆1克,虻虫1.3克,水蛭6克,蛴螬4克,?虫2克

这个方子,之所以惊世骇俗,是因为它是用“”攻”的办法来达到“补”的目的。

这个方子中最重要的药物就是“?虫”。

这?虫,又称地鳖,土鳖,簸箕虫,臭母虫,为地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plancyi)的雌虫干燥体。

?虫能破血,破坚积。同样是虫类药,若论急性的活血效果,?虫是不如水蛭,虻虫的,它的效果来得慢,所以瘀血症的急性期一般不用?虫。

但?虫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温和,稳妥,安全,适合长期服用,而且在化解陈旧性瘀血上强于水蛭,虻虫。

在这个方子中,?虫率领虻虫,水蛭,蛴螬众虫,再加上两味植物类活血药桃仁,干漆,共济破血,行瘀,散结之效。

干地黄,杏仁,白芍合用能滋阴,润燥,养血活血。

大黄蒸后,攻破的力量弱了很多,但凉血清热的作用尚存;黄芩清郁热;甘草和中补虚,调和诸药。

表面上看,这个方活血药的种类比“抵当丸”多了很多,但是用白蜜制成豆大的丸后,每小丸中的活血成分比例不高,攻中有补,适合长期服用。服用时,可用清酒行其药势,引药达病所。

这个药丸可以广泛运用于皮肤病,脑血栓,肺栓塞,慢性肝炎,结核性疾病,闭经,周围血管疾病,腹部肿块,跌打损伤等疾患出现“干血证”症候时。

需要注意的是,在“干血”去后,应该另选方药以补气血。

—END—

学中医精品资源汇总中医治疗方法大全认识每一味中药中医养生方法资源汇总中医养生理论资源汇总中药方剂资源汇总食疗药膳资源汇总中医辩证诊断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tp/8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