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阳丨这里曾是位帝王鼎定九州的

白癜风的饮食问题和影响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24/6021171.html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千年前,司马光恐怕想不到,他的这两句诗成了洛阳最贴切的写真。

而盛世文明凝聚于西安,而乱世文明则凝聚于洛阳。洛阳,有着多年文明史、年的建城史和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历史悠久,开凿经历了多个朝代,断续营造达余年之久,共有余尊佛像。

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似天然门阙,石窟密布于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是洛阳最经典的景点,其中最震撼的是卢舍那大佛雕像群,有半山高。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选择一个牡丹盛开的季节,观赏一下古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丽景门

丽景门原名丽京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也有人说“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据《河洛民风》记载:丽景门长期以来是百官及万民祭祀神的地方,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富贵吉祥,合家平安。这说明丽景门的兴盛繁荣、经久不衰是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的。

今日的丽景门是由洛阳市政府投资三千多万元于年在原址复建的建筑,整个工程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其规模之宏大在河南仿古建筑中居于首位,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是为中原第一楼,古都第一门。新建后的丽景门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

天堂明堂

这里曾是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都城或陪都的核心区域所在,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前后沿用有余年之久。岁月的沧桑,使得当年的绚丽辉煌不复存在,许多重要文物遗址被深埋地下。

洛阳“七天建筑”中最高的建筑、帝王礼佛之所,又称“通天浮屠”。如果看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就能体会其雄伟壮丽。

(天堂)

位于洛阳紫微宫(隋唐的洛阳宫叫做“紫微宫”)中轴线最高点,因天帝在紫薇宫布政的宫殿叫明堂而得名,是帝王明政教之所。“法紫薇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不同时期也名为“万象神宫”、“通天宫”。是史上体量最大的木构建筑。

(明堂)

洛阳水席

“水席”的起源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

关林庙

传说关公“头枕洛阳,身在当阳”。

关林庙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关羽墓前植有古柏千株,故称关林,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

孟津朝阳镇卫坡村

明清古街,百年古居

卫坡也叫魏家陂,一座静谧祥和的村庄散落在座北面南的半山坡上,这里有豫西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官宦建筑群——红墙蓝瓦,满是木纹的窗棂;雕梁画栋,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精美的虎头瓦当,古意盎然的老槐。

这一切使其极像是座被时光遗忘的村子,徜徉其中,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

该遗址属豫西地区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民俗村落,加之紧邻洛阳、交通便利,是发展民俗村寨旅游的一个绝好景观。

▌内容:由吃喝IN洛阳编辑出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tp/9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