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深教授漆画作品欣赏

白癜风检查项目 https://m.39.net/pf/a_4461452.html

陈恩深教授肖像速写

年4月22日

徐之腾写于四川美院教师楼

陈恩深教授近照

写在我的这些漆画作品的前面的话

实在说来,以我在艺术上一超直入的心性,凡是真能使我趁手于此的媒介——如水墨、水粉或油彩等——是我更为喜欢的,但是从艺以来多少年却让我在漆画这一最不省心省事的媒介领域欲罢不忍又是为什么呢?尤其在“我的现代漆画”这一全新媒介大探索大开创的境地。经年之问终让我对漆材的质性之美有了特别的认知,与一切非此质性之美的媒材在表现上的痛快酣畅不同,其根本价值正在其美感的纯粹质化了的坚实的在场性。如“金色的表现”,在一般色彩中也就是*色系列的“拟金色”的表现,而在漆画真的就是金箔、金粉的直接使用。如此一种直接的质料性中所蕴含的美感是耐得咀嚼的。美,在非漆媒介中如果传达的多是一种美的“意味”的话,这里的结晶性就成了如此意味的浓缩倍增!更不要说其作为“冷门画种”所带出的审美新颖和惊奇性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在艺术探索道路上能够一直啜饮三江之源该是如何了得之事!——这就是我经年浸淫在我的现代漆画独有的漆媒之境而乐此不疲的根因所在罢。

能够开创一个全新画种且被证明充满审美价值,是为我之窃喜。

这里所呈现的现代漆画作品除了作于年的大学毕业作品《金色的十月》皆为原创——其语言之丰,表现之新,境界之远,让我时不时有闻子昂之叹之在耳!

这是部分作品算是引子。但愿读者不只当成一般图景掠过,因为它们压根不只是视网膜生成的结果。

惜乎无人知晓个中成因,不得已如此自解了,见笑见笑!

陈恩深年4月30日于一晶阁

参加全国美展作品:

漫漫岷山雪70×cm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四月的漫步×cm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云与鹤×cm年第八届全国美展 奖

峡谷晴空92×cm年第九届全国美展 奖

四个乐章:崛起的风景×cm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朗朗云天×cm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参展

中流万年×cm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参展

花卉系列:

*花60×60cm年

荷之一60×60cm年

荷之二60×60cm年

鸡冠花60×60cm年

牡60×60cm年

十三太宝60×60cm年

抱珠花之一60×60cm年

抱珠花之二60×60cm年

《四月的漫步》创作谈:

绘画赖于形式的自然生发

陈恩深

一来就直说罢:我的艺术创作的出发点总是唯美的。先是校园里的剑麻花在春日里的洁白如玉绽放,它让我激动不已地画成了一幅小尺寸的漆画(一如现在画面的主体部分)。接下来,一次无意将其叠在了我所表现的一幅夕阳大海的漆画之上,让我惊奇地发现二者协合的韵味厚度,——咦,如果再将我白纸黑字的书法作品放在《海景》的下面又如何?……构成就这样复杂起来“累积”起来。自然地,“意义”在此也逐渐显明似乎明白地成为一个箭头:《四月的漫步》。四月是春天的四月,洁白如玉的剑麻花盛开启人诗思……。因此我去到了波光粼粼的大海,再由漾波之远,我看到了《桃花源》的理想田园和听到了史前岩画中先人的童声呢喃。噢,陶渊明如是吟哦,那欧洲人对美又是如何赞美的呢?听、听、英国女诗人C?J?罗塞蒂仰望蓝天白云的轻吟……嗯,西方更早的文明前溯于古埃及的诗歌……不得而知。我于是从对古埃及艺术的感觉并利用其象形文字(为此专门做了研究)撰写了一首拟埃及古诗:太阳从尼罗河/冉冉升起/帆影阵阵/雁翔轻轻/噢,我的甜蜜我的醺醉/谁来承接/我幸福的泪滴。——由是作品的意义链接起来,成全为天地大美的重言盛赞。由此看起来,我创作的重心在此转向了作品意义的   美术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现代漆画的发端。

  陈恩深:漆画的源头是漆器艺术。漆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材料瑰丽质美,视觉效果丰富。早期的艺术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将它往绘画方面做了有意思的形上转换。

  上世纪40年代,沈福文与常书鸿结伴前往敦煌考察研究。沈福文惊叹于敦煌艺术的美学价值而把漆语言和敦煌绘画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创作了一批敦煌题材的漆画作品,可视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端。此外全国范围还有吴尘山、雷圭元、李芝卿等前辈,也为中国现代漆画的早期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湖上的秋天38X46cm年

  美术报:年,沈福文与李有行等人创建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四川美术学院前身之一),初建校时就将传统漆工艺作为学科专业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这在全国是最早的,可以说漆画专业在四川美院有着悠久的历史。请您介绍一下漆画在学院的传承情况。

  陈恩深:漆画专业在四川美术学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现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川美漆器专业的老师就与绘画专业老师一起进行着“漆”与“画”的融合探索,这种纯粹绘画的指向在当时是 的。漆器专业与国画、油画、版画是平行专业,教师之间彼此交流,学校也给予了充分的学术引领和大力支持。

  20世纪60年代,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现代漆画产生了重要影响,蔡克振、乔十光等先后开始了漆画实践。与此同时,四川美术学院因为一以贯之的学术氛围,偏于一隅,沉心研究,创作出一大批绘画性十足的漆画作品,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漆画风貌。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冯健亲在仔细梳理中国漆画发展脉络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现代漆画有两个源头,一个在福建,一个在四川。

  四川美术学院漆画专业在近80年间,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与精进。 阶段为沈福文奠定的漆画开创期。沈福文以漆艺术为语言的画境营造,在中国漆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第二阶段由杨富明、肖连恒、何豪亮、李大树、刘健斌等共同努力,开始细化漆语言的创新研究,绘画意识也自觉深入地凸显出来,各显风格,蔚为大观。到我这里已是第三代,明确提出了“画在漆先”理念,并以40年潜心研究,从新漆料、新材料的拓展到新语言的原创,以及非常重要的漆画图式的建立和随境生发的漆画创作与教学模式的探索等,达成了现代漆画作为一个纯粹画种的全面学术内涵的体系化建构。

四月50X65cm年

川美风景之二37.5×45.5cm年

美术报:您具体介绍一下“画在漆先”的学术理念。

  陈恩深:现代漆画所涉漆媒与语言丰富无比,这既是其魅力所在也是魅惑所在。如何使其绘画性得以充分体现?回答必然是“画境在先漆语在后”,即始终以画意画境统驭漆语漆技。但事实却是画者往往置靴为帽地本末倒置,使其漆画多为器不器画不画的工艺性表现。

  具体地说,中国漆画到现在为止,它的艺术情趣多还落在漆器的趣味之上,把年的漆文化弄成了一种包袱重压很难走出。年漆画已经正式成为一个画种,然而现在漆画者仍多以工艺美术的意识来对待。这就导致漆画在“绘画性”上意识不足,看重漆艺技法趣味而忽视了画意画境追求。

  有人可能会问,油画怎么没有说“画在油先”,水墨画没有说“画在墨先”呢?这是因为油画国画的媒介单纯,而漆画的媒介太过复杂,光是漆有多少种,更不要说还有金、银、铜、蛋壳、螺钿等硬质材料,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所以绘画意识不强的人普遍受困走不出来。

秋岚云涌60×50cm年

红河谷46×45cm年

美术报:您认为现代漆画的教学、评价体系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恩深:漆画和国油版雕一样,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纯艺术纯绘画的艺术本体价值和画意画境的充分表达。然而在工艺美术系统的意识中,“画意”却放在了“技艺”之后,面对一幅漆画,可能会更   漆画的材料很丰富,只要应用得当,可以呈现出不同韵味的艺术语言。以蛋壳为例,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说,它只需要达到某一个简单的技术指标比如有裂纹是白色就够了。但从绘画角度来说,它却是一个可以随着画境呼吸、变异的精神形态。我带研究生,光是蛋壳的审美研究就发现了五种不同的选题——蛋壳镶嵌后打磨到若有若无的程度叫做“减法表现”;蛋壳上再以蛋壳嵌出图形叫做“加法表现”;蛋壳的条纹性紧切叫做“隐迹表现”;多色蛋壳的直接表现叫做“朴质表现”;蛋壳极碎纹理着色叫做“浸色表现”等。每一个研究都能发掘出精彩的不一样的审美意趣。这些都得益于重神不重物的艺术精神的取向追求。

  在我的教学里面,我要求学生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来思考绘画的造型表现和诗境营构,而漆艺的部分让学生不能过多   漆画的创作和教学,不能以计量表现机械对待,而是充满生机变化的。比如在十周的创作课程中,如果发现一个同学在第七周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我就不会严格按照所谓的教学指标继续下去。始终盯住每一个阶段产生的的精神火花,来确定作品的止点才是我上课的要务,因为艺术创作最难的就是见好就收。

高原风景之二50×50cm年

上升的风景×cm年

美术报:您认为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陈恩深:漆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们不可能回到河姆渡,不可能回到战国两汉的漆器氛围。这门艺术需要发展,尤其从“器”到“画”的本身就是一道从无到有的大开创命题,没有人能绕得开它。就是中国漆文化走到今天,每朝每代都有自身的艺术语言,它的强盛生命力正是其内在的创造力的反映。这也是中华文明最了不起的地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艺术不能固步自封,每个时代都要发出每个时代的声音,才能无愧于先人后人。两个猎人在雁群飞过头顶时争论打下怎么烹饪就会错过狩猎的 时机。——时不我待,先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努力去镌刻属于这个我们时代的深刻印记。创造精神是根本性的。你之所问是“未来发展”,这四个字其实已经帮我作出了 的回答。

红色有桥的风景50×80cm年

褐色空间80xcm年

人物系列:

金丝雀之一41×44cm年

金丝雀之二41×44cm年

裸女之一54×39cm年

斜躺的裸女39×54cm年

模糊的半身像38×27cm年

骑者54×39cm年

少女头像30.1×24cm年

相向之脸38×53cm年

陈恩深教授活动剪影:

年陈恩深教授在涞滩上写生课

年中国美术馆《四川美院漆艺术展》现场与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合影

年中国美术馆《四川美院漆艺术展》开幕式与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在一起交流

年参加“首届全国小幅漆画展”(南昌)评选作品

陈恩深、男、3年生、四川乐山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二级)、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副主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主任、重庆市美术学科带头人、重庆市社会科学学术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研究员、重庆市 教师。

漆画作品:入选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评委参展)、第十二届(评委参展)全国美展,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 奖。

为重庆市*府创作赠香港回归礼品大型漆饰雕塑《吉祥彩练》(合作)。

为人民大会堂重庆厅创作大型漆画《巫峡云霭》、《瞿塘峡之晨》、《重庆大礼堂》等。

水粉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当代中国水彩粉画展”、北京“97’中国青年水彩画展”并获重庆市 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水彩粉画作品展一等奖、银奖、三等奖及 奖等。

出版专著:《当代漆艺》《漆画之思》《顺遂与自由》《绘画创作:画稿的生发与生成》《画在漆先:陈恩深当代漆画》《当代漆艺论》《当代漆画论》。

出版编著:《四川美术学院现代漆画研究生教学》。

发表论文:30余篇

教学成果: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代绘画技法》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

陈恩深教授工作室掠影(年4月22日徐之腾拍于四川美院教授楼):

徐之腾与陈恩深教授在工作室交流

年4月22日

陈恩深夫人拍于四川美院教授楼

请朋友们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6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