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531lt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5.3.1药势地黄(续)阿胶

《神农本草经》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上一堂课教到炙甘草汤,然后呢地黄这味药我们起了个头,很粗糙地跟同学大概讲了一下,古时候的地黄用的是新鲜的生地黄跟晒干的地黄。那到了唐代之后,就多了一个东西,叫做熟地黄。我们现在呢要用地黄来滋补这个身体的阴虚或者是肾虚的话,那我们现代用药都是用熟地黄。而这个晒干的干地黄我们现在都是拿来当作是凉血的药,就是当这个人他身体有些发炎的症状的时候,会拿干地黄来清血热。如果同学有看外面的医生的话,我想外面的医生在治疗一些妇女病,或怎么样的时候,看到她有上火的时候,开干地黄的时候,他会写生地,在药材店就是买到干的地黄,因为新鲜的生地现在已经买不到了,这是常常这样子用的。可是呢,当我们的地黄进入了现在的这种使用的习惯之后,其实在唐代之前的古方世界的中医在使用地黄的时候,他的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其实在现在我们用到的这个时候越来越少了。

“地髓”的含义VS补血VS印丹

我们来看古时候的人是如何在看待地黄这味药的呢?我们来看《神农本草经》是怎么来写它的:“亦名地髓”,还有一个名字是这样子,就是一个下,就是草的下面。那为什么要强调它是这个草的下面呢。就是这种药,在我们中医种植的领域里面,会给它一个类似于杀手的封号。地黄是我们中药材里面所谓的最会伐地利的药材,就是当我们一块很肥沃的田地种过地黄之后呢,它就会贫脊十年。另外一味会伐地利的药材是麻子仁,麻子仁也是一味伐地利的药材。用了一次地黄之后,据说原来是很肥沃的土壤第二年就不行了,第二年只能种什么呢,只能种牛膝,牛膝是一味不需要营养的药草。然后再两年可以开始种山药,然后山药种到第十年的时候才可以再一次种地黄。如果你要连续的种地黄的话,那接下来种出来的地黄都不能用。是这样子一个药材,所以它叫做地髓,好像土地里面的这些精华都被它榨干了。那如果我们以一个滋阴药的范畴来说的话,我们说中医的这个补阳药或者是补气药,如果你要拿西医的一种化学分析来看待它的话,那直到今天它都还是属于玄学的范围。因为补阳药补气药是吃下去之后,这个人他的身体上会有一种能量上的提升,而人体的能量这件事情到现在都还是一个非常形而上的东西。

可是呢,相反来说,滋阴药,我们说阴就是物质,阳就是能量。那滋阴药的话它通常就会有,可以分析出它有很多很多的营养。像是地黄这个药材,如果你拿到化学的实验室里面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它里面含有很多种矿物质,尤其是这个黑黑的颜色,据说是含铁很多,所以它用来当做补血的药材是有意义的。像我们中国人补血,如果不是用地黄的话,古时候就是要用印丹,印丹是把那个铁喷上醋以后生出来的锈,所以它就好像那个氧化铁分成三氧化铁跟二氧化铁,就是喷上醋的那种才能被人体吸收,变成补血的药,就是那个铁锈拿来当作补血的药,矿物药里面是用印丹,植物药里面就是用地黄,含的这个矿物质特别的多。所以也看出来它这样子的药性所以才称之为地髓,称之为下,就是这个草的下面长出来的东西非常有力道,长得这样肥肥的,然后什么土地的营养都被它吸进去了。

肾虚VS胃口不开

那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有一个延伸的议题,就是地黄它既然是把土壤里面的好东西都吃干扒净,那地黄为什么不是一个属于土的补脾药呢?其实这也是一个有可能的东西,所以虽然我们一般说地黄晒干以后颜色是黑黑的,然后呢色黑入肾,而且它的补肾的效果又会非常显著。所以我们会承认地黄主要的药效是在于补肾,再加上熟地黄而言它会有“逆隔”的问题。所以一般人好像比较不会把地黄联想到跟脾胃有关,可是实际上地黄在很多状况之下是对脾胃是有帮助的。像历代的中医有一句话,或者是倒过来讲,或者是顺着讲,它就说,胃跟肾的关系。就是有一些说法是,胃是肾的门关,有一些说法,肾是胃的门关,其实这样的论点在地黄这味药上面是比较能够看出来。怎么样的呢?就是我们说肾这个脏是专门替五脏藏精的,对不对?五脏的好东西到最后它的这个精华要由肾来保管。那如果你的肾很虚的话,它不能为五脏藏精了。那你的脾胃吃什么也没有用了。因此呢,当一个人肾很虚的时候,他的胃口是不太可能好的。因为他身体会觉得,吃有什么用?所以胃口就不会开,所以一定要肾很够好的人,胃口才会开。所以虽然我在这个课堂上东一点西一点有跟同学介绍一些补脾胃的药。但是还是可能会有些同学在使用的经验上面发现,怎么这些补脾胃的药吃来吃去都不觉得我的胃口有变好,消化能力有变好,如果是遇到这样状况的话,或许就是你的肾太虚了,那就要用补肾的药才会好起来。因为,我想在台湾接触到的一般的人,肾虚的人比例是非常的高的。所以胃口不好,有时候要想一想是不是有肾的路径存在。那当然这里的滋阴药它会直接拿来补脾,只要处理掉“逆隔”的问题,还是有效果的,就是脾阴虚、胃阴虚都有可能用地黄补。

生地黄VS伤科

那我们今天这堂课会介绍到的后面的什么一贯煎啊,还有现在介绍的炙甘草汤啊,还有之前介绍过的麦门冬汤。麦门冬汤当然没有地黄,当然麦冬也是滋阴药,像这类的药几乎都是可以拿来治疗我们现在西医所说的这种萎缩性胃炎,也就是当你一个脏阴虚了,它开始缩小,那这类滋阴的药还是很有用的,那不一定是说它一定是入肾。中国人觉得说它既然是土之精华的话,那它也有可能是滋脾胃之阴的,只是要用得得法。那干地黄这味药在这个《神农本草经》一开始就说治这个“折跌、绝经、伤中”,那这个伤中跟折跌绝经说不定要断句断开,就是因为这个“伤中”不知道是受外伤的伤中,还是受内伤的伤中,所以不一定是由外伤引起的。那他这个后面又有写“逐血痹”,其实古时候用生地黄或者是干地黄,大概就是能够把它当做一个化淤血的药来用。可是我们现在临床上好像用地黄的话,生地黄(就是干地黄)我们还是用来凉血清热的,也有人拿干地黄来滋阴啊。或者是熟地黄我们就说是补肾的填骨髓的,但是要拿来当做一个伤科药,其实现在用药的医生比较少有这个习惯。那么古时候呢如果是治疗这个跌打损伤啊,很严重淤血,甚至是骨头断裂,他就是可以拿这个挖出来的生地黄直接捣成泥状,然后就敷在这个受伤的地方。那他就会很快的能够化掉淤血,然后又能够让这个地方不要炎,所以可以拿来当伤科药用的。新鲜的地黄拿来敷伤口,效果是很好的。那另外像有一个临床上的方子,说是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就是你的骨头已经岔出来的那种,那种很复杂的状况,也是临床上中医拿这个生地黄,其实干的也好,新鲜的也好,都可以啦,干的就泡盐水。生地黄3,然后三七这味药1这个比例,然后把它弄成糊状,然后敷上去,三天一换。就是外伤跟骨头的断折一起治的,当然如果有技术的话,可以把骨头放回去,但是基本上呢,就是可以用在伤科药的。

那我之所以提出它在伤科药的用途呢,就是当这味药是内服的时候,我说过如果干地黄加了酒的话,它就会能够滋补而不逆隔,对不对,这是上堂课讲的,它是几种调性的一个面向。但是如果我们把地黄治伤的这个效果放回炙甘草汤的框架来看的话,是不是可以看得出来,你用那么多的地黄加上酒,如果地黄果真有古时候说的这种通淤的效果的话,那吃下去它就可以帮你把血管里面的那个不通的地方把它冲刷得比较通畅,而这个治疗血管疾病其实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在炙甘草汤的使用上面,我们也要考量到地黄有这一层的药性,而古方的世界是在使用它的这个药性的,并不只是滋补而已。

那至于说在时方的世界的话,像是傅青主、陈士铎的医书里面好像有一个什么闪到腰的方,就是地黄用5两,然后白术用一二两,因为白术利腰脐间之血,就这样子熟地黄直接用5两,这样子来把闪到腰的这个淤血这样冲开。就是当地黄大量用的时候,即使是熟地黄也会有冲开淤血的效果。所以这是一个我们学经方当中需要注意的它的一个面向,因为大概在时方的世界,因为用的剂量比较少,所以就不容易看出地黄的这种功能。

那至于说这个“逐血痹”啊,就是当你的血流不畅通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在这个比如说孙思邈的这个《千金翼方》里面,就有治疗一种病,说是妇女的小腹有结块,那称之为血瘕,就是有血聚在那边变成一坨东西。那它的那个方子就是用生地黄丸,就是拿这个三十升的生地黄把它榨出汁来,然后再把这个三十升的生地黄榨出来的汁再放一斤的干漆。干漆是一个很强的也是化淤血的药,那个在大黄蛰虫丸中会用到,这是一个比较,干漆的药性比较厉害,所以要用就用很少量,他就用地黄汁去煮一斤的干漆,然后把它做成小药丸,像梧桐子大的小药丸,然后每次吃三颗,用地黄汁的力道来化这个癥瘕,也有这样的用法存在。

生地黄VS三黄汤VS止血(子宫出血)

那当然我们现在用生地黄,也就是晒干的地黄,它我们一般是用来凉血,对不对。那它除了凉血的效果之外呢,其实还是有止血的效果的。我们在病机的分类里面,有一种情况一个人会出血不止,是这个人的血太热了,所以他的血会热到喷出来。张仲景的书里面,对于这个血太热而流鼻血之类的症状,他是用三黄汤,就是用黄芩、黄莲、大黄泡一下热开水那个三黄汤。三黄汤的话它就是把热拔掉,那这样血就会自然归位。但是在张仲景的方书之外,我们用地黄的这个止血的效果其实是存在的,而且甚至不一定需要它很凉,就是不取它凉血的效果,它止血的效果依然是很优越的,只要你用的是够重剂量的话。比如说这个子宫出血,就是月经来了之后,子宫的出血一直都不停,那要这样子把它伤口长起来然后止血的话,临床上有一个方子,就是差不多是用二两的干地黄,然后加差不多两碗的酒然后煮一煮,然后喝的时候还可以洒一点的红糖,MC来的时候,4到7天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喝,止血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那如果是妇人的这个崩漏不止,你还可以加补气药,有另外一个方子,就用熟地黄4两到5两,然后党参放1两,这个比例下去煮了之后,止血的效果也是很好的。所以就是现在的医方使用地黄的时候,发现它有这个药效。

补骨髓VS地黄饮子

至于说,它还有一个功效,后面写“填骨髓”,其实能够填骨髓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药性,因为我们中国人是觉得骨髓是很重要的东西。那像能够填骨髓的药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比如说赤石脂,就是石头里面的脂肪,那个红色的石头粉,赤石脂是一味能够补髓的药。然后天门冬他也写“强骨髓”,刚刚提到干漆是“填脑髓”,还有像是芝麻啊,胡麻也是填脑髓,胡麻的叶子也是补脑髓的。那当然如果是牛骨髓的话那也是填骨髓的,差不多就是这几味而已,也没有很多。那地黄是植物药里面补骨髓效果非常好的,那我们也会说地黄汤补的可以说是一个骨髓里面的造血机能吧,所以对于血虚贫血的人,地黄是很重要的药。其他有一些补脑髓的,那个是补了之后人变聪明的,跟地黄有一点点用药的方向上的差别。当然地黄也是可以补脑的药。那当然《神农本草经》还有几味其他的药补骨髓,不过那个药太冷门了,我们现在都没有再用了,就姑且不提。那像这个补骨髓的效果,比较能够凸显出地黄补骨髓的方子,我们现在还不会教,以后教了肾气丸我会给各位做一点补充。就是那个金元时代的刘河间有一个方子,叫做地黄饮子[1],地黄饮子在现在临床上面是特别对于骨髓空掉是有用的,那他们的临床上面骨髓空掉的人比如说好像是什么,我看到一个医案比如说得梅毒晚期呀,那骨髓已经被这个病菌给蛀空掉的,像那一种的,就是人已经开始瘫痪了的那种的,那地黄饮子还是有疗效的。这是它的一个用药的方法,那到我们以后教了肾气丸的之后,再来讲这个方子。

地黄VS长肌肉(滋补)VS寄生虫VS胎毒

那至于说“长肌肉”,我是觉得会说地黄长肌肉,大概它就是会对于脾胃其实有强壮的效果,只是它的这个让脾胃强壮的效果,往往呢就是被他的逆隔的这个问题挡住了,乃至于我们不知道怎么面对它。但是你看这个唐代之前,别说唐代之前,就是一直到唐代,其实很多重要的全身都补的药,治疗一个人什么瘦呀,不长肉呀这类滋补的药,什么薯芋丸呀,什么无比山药丸呀,这类的药,还有后来的还少丹什么的,这些药里面都是有地黄的,所以要让一个人全身强壮起来,地黄还是很有用的药。那他说做汤,这个做汤到底要断在哪里,我姑且是把它断前面,就是填骨髓长肌肉比较是煮在汤剂里面的,我不太确定喔,对不起。它说“做汤除寒热积聚”,地黄如果是煮在汤药里面的话,它怎样可以除寒热积聚,这个其实还是让人觉得好像跟临床上用的路子有一点不一样,怎么说呢?就是比如说这个《千金方》里面有一些保养的方子,比如说它有一个方子说可以去除人体里面的三尸九虫,古时候的人对于寄生虫其实是有形而上的看法的,就是除了我们看得到的什么蛲虫蛔虫条虫之外,好像身体里面还有一些不好的灵魂寄居在身体里面,就是那一类会害你身体不好的那些邪气。那古时候有一个药方在《千金方》里面是把各种寄生虫都打下来的,这个药方就是拿地黄汁去把这个药煮干,然后再来吃。所以这种大量的地黄在古时候是有拿来对抗这个身体里面的不对劲的东西。

那我们从前在教到甘草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跟同学提到说,我们中国人会拿甘草去胎毒,就是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煮一点点生甘草的水,然后用棉花沾了让他吸一点,吸的时候小孩子会吐出一口脏脏的浓痰,然后以后就长得比较白净漂亮。那同样的功用,婴儿还有一个方就是用地黄,就是给刚出生的小婴儿吃一点点生地黄的汁,那我们现在就拿干地黄泡一泡水然后打出汁,然后喂他两瓢地黄果汁。吃了之后据说会怎么样呢,会下黑粪,那他下了这个黑粪之后有什么功用呢,就是以后啊,我们一般说什么小孩子总会发一次麻疹啊什么水痘啊,就不会发了,就在那个时候就排掉了,这是古时候的去除小孩子在母体之中好像就受到病毒干扰的话,地黄的汁还是有点用。所以我们姑且说它这个除寒热积聚的效果,在古方的世界还是可以看到它其中的端倪。那至于成年人要排除这些奇怪的病毒的话,以后教到天门冬我再跟同学们讲,我觉得成年人用天门冬效果还不错。

地黄泡酒VS老年风湿

那至于说“除痹生者尤良”,当然地黄这味药它越生的时候,它通血路的效果就会越好。所以当你是跌打损伤的时候,用生地黄来敷,效果就特别的好,就比干地黄跟熟地黄的效果好,越熟的就越滋补,越生的就越能够通血。那当然老人家如果脚酸痛啊什么,当然有很多其他的方,不过在古方里面也有用地黄为主的一个药来治疗老人的那种风湿久痹。为什么要加一个老人呢,因为他这个风湿病呢,它的病机病因一定是因为这个老人家已经气血虚了。那我们中国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他的内部身体里面已经有很多缝隙了,邪气才容易进来。所以老人家气血虚了,邪气容易跑进来变成风湿的话。那这个老人的风湿病就有一个方子,比如说用生地黄一升,然后大豆两升,这个大豆你用黑豆也可以,然后牛蒡一升,然后用一斗酒,腌一个礼拜。然后就每天喝一点这个酒,每天喝一点这个酒,那也是老人来用填补气血,去除风湿的一个方子。当然类似的方子还有其他很多,只是今天在讲地黄,就把这个地黄这些特征拿来谈一谈。

地黄逆隔VS砂仁、生姜、天门冬、麦门冬

那地黄呢它的这个“逆隔”我们上次有讲过说,如果你要帮助地黄比较容易补得进去,我们历代有说砂仁可以中和它的副作用,对不对?地黄会停止胃酸分泌,砂仁会刺激胃酸分泌,这砂仁和地黄是好朋友。那另外地黄还有哪些好朋友呢,比如说地黄如果里面加一点姜的话,地黄会比较容易补得进去,所以姜也可以帮助开胃,让这个地黄不要逆隔。那另外呢如果是不以逆隔而论的话,能够帮助地黄补得更深的东西,那通常我们古时候的书是写说生地的好朋友是天门冬,熟地的好朋友是麦门冬,加了这个药进去以后,它就会更容易补进去,那这是关于它的逆隔。

地黄+麻黄VS骨质增生VS阳和汤

还有一个药物,跟地黄加在一起也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就是麻黄,同学听到麻黄,当然都会感觉得出来,麻黄跟地黄是刚好相反的药,对不对?地黄会填骨髓,麻黄会掏空骨髓,它的药性是刚好颠倒过来的。陈士铎的医书里面就推荐说,如果你用地黄的话,你不妨在里面放地黄重量的二十分之一的麻黄,这样可以让地黄不会逆隔,他有这样的说法。就是有一点这个补泄同用的调子。不过呢在我们一般的临床上面,地黄麻黄同用,其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说麻黄往外发,对不对,可以把一些寒气呀不好的气都发掉。那如果你的寒气是在很里面的,因为我们用麻黄,同学都知道几乎都是太阳表症在用麻黄嘛对不对,也就是说你直接吃麻黄,这个东西在很表面的地方很外面的地方发出来。如果是麻黄跟地黄一起用的话,地黄会具有一个功能,就是把麻黄发的力道约束在很里面。那这个把麻黄的力道约束在很里面的药效能够干什么呢。比如说当你的骨头里面有太多的这种风寒之气掺杂在里面,产生这种骨头的阴实的时候,那你就会怎么样,会骨质增生。那这个骨质增生的问题,就是要用熟地黄跟麻黄同用,这样子的话才能够把骨头里面的阴实发掉。那同学可能这样子听还会觉得,熟地要放多少,麻黄要放多少,其实这个用法早就教给同学了,就是我之前在教桂枝汤之后,脑勺长脓包的时候,教过的阳和汤,同学有没有印象啊,其实阳和汤,这个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一个地黄跟麻黄同用的方子。我现在想到阳和汤就觉得很对不起这个方,阳和汤如果把医案整理起来,也会让人感觉到这个方真是了不起啊,各种里面长的怪东西,它都还蛮有办法的。那现在我想也不要补做什么医案了,同学你自己上网去谷歌吧,好不好。我想同学现在学中医到这样都已经很聪明了,都会用谷歌这个方法了,那你就自己去读一读关于阳和汤的各种适用的可能性啊,还有很大的推扩空间的,这是地黄麻黄同用的一个特殊的药性喔,这是很了不起的。

那地黄在我们中医正统的用法里面,历代医家用地黄用得最多的是张景岳,张介宾,外号张熟地,《景岳全书》里面收的用地黄的方子多得不得了。不过张介宾呢他是重视地黄正面的疗效,所以就常常推荐用地黄,这是没有错的。不过张景岳的方子我觉得都是在一个正道的范围里面使用。那用地黄用到很诡异的就是陈士铎跟傅青主的书了,他们用地黄会用到很玄的境界。所以我觉得说张熟地,不如说傅熟地、陈熟地,这些人用地黄简直是,看到地黄好像是什么海豚在跳火圈之类的,就是把地黄用到特技的范围。那这么多这么多的使用方法呢,我想也不用跟同学一一介绍。因为学医学的同学,自然就会具有阅读医书的能力。那以后你随便拿一本傅青主的方书啊,什么陈士铎的《石室秘录》啊,当床头书看一看,这些很特殊而又很有效的地黄的使用方法,那自己把它,日后需要的时候学起来就好了。那我想我也不用在地黄上面琢磨太多,因为再讲下去的话,就会变成五堂课、六堂课都在讲地黄喔,那也没什么意思了,就是讲个基础,同学可以自己读书就好了。

地黄+肉桂VS肾虚气喘VS类固醇

那历代用地黄的方法里面还有一个方法是很重要的,就是地黄跟肉桂同用。这个是治疗这个肾虚的气喘,这是通常一定要用的结构。因为地黄补到肾里头,肉桂可以在这个结构里面做到引火归元,就是肉桂去补命门之火的时候,可以把身体浮越在上面的阳气,一起同气相求,把它拉下去。那同学如果你们家里面有人他的气喘病是比较劳累的时候会发作的话,那你就要想这个气喘是肾虚型的气喘。所以你要用的方子就是要用很多的熟地跟少许肉桂的方子,当然标准配备是肾气丸,对不对?可是如果你不用肾气丸的话,傅青主的医书里面的引火归元方一样是可以用的,这个方子对于肾虚气喘是特别的有用。因为现在这个年头,这个肾虚型的气喘是越来越多,所以同学要这样子稍微考虑一下。像是如果是以用地黄剂来说的话,地黄它基本上是一个补肾药,对不对。其实补肾补肾,我们上次在课堂中岔题讨论到这个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这件事情,也有讲到说肾阳这个东西用有形的化学物质来讲就是肾上腺的类固醇。你看有多少怪病,我们都要吃类固醇,打类固醇来克制它对不对。那如果我们人体自己有能力产生足够类固醇的话,就不会有这些病产生,是不是这样子。所以当你看到有些人某一些疾病,好像是西医要用类固醇的那种疾病,比如说气喘病要用喷啊,对不对,或者是皮肤病过敏要用擦的啦,或者是怎样怎样,其实那些病症其实就是告诉你这个人要补肾。那就或者是地黄跟附子,或者是地黄跟肉桂,那这些同学自己在家里面,其实稍微这些方子随便用一用,往往是有不错的疗效的。除非这个人是活在恐惧的支配之下,这个是七情伤身,那就没有办法。所以这些,至于你说这个人容易皮肤过敏,容易鼻子过敏,容易什么什么过敏,其实你用地黄丸长期吃,通常都会好很多的,就是没有七情内伤为前提的话,效果是很好的。那地黄就稍微介绍到这样子。

药势阿胶

《神农本草经》阿胶: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

我们来看这个方子里面还有一味比较新出现的药,就是阿胶。那阿胶呢也是一味补血的药,它是山东那边用驴皮,用山东的阿井的水熬炼出来的驴皮胶,颜色是黑黑的,地黄晒干是黑黑的,驴皮熬胶是黑黑的。所以黑黑的我们都会说阿胶是补肾呀对不对,那可是呢因为阿胶是驴的皮熬出来的嘛,对不对。那驴皮熬出来的胶,我们说皮在五脏的归类,皮是属于什么啊?属于肺,对不对。所以我们中国人有补肺阿胶散、补肺阿胶汤,对不对。当你肺有什么破损的时候,你要补肺,你也可以用阿胶去帮忙。那如果以一个补血的角度来讲,我们补血的药物里面其实地黄,还有阿胶都是非常重要的补血药,只是它的这个作用的方式略微有不同。比如说当你用了地黄之后,你的血液会有量上面的增加,好像你原来血不够干干的,现在变成血很够,就是血量充沛。所以地黄比较可以补到血浆,但这是以西医的方法套进去讲的话,那或者说用地黄可以治贫血啦,所以它也比较可以补红血球。那阿胶当然也能够补红血球,也能够补血浆,这个没有问题。但是阿胶却让人体有一种反应,地黄不是那么明显,就是它止血的效果特别好,所以我们如果套进西医的讲法来说的话,以结果论阿胶好像应该比较补血小板。如果用一种类比的方式,血小板是胶质,阿胶和血小板都是胶,怎样怎样,就是这类的说法。这类的说法都是很轻忽很随便的说法啦,只是以结果论是这样,我们就姑且用它。

阿胶提炼VS水的性质

那我们前面看到地黄的时候,看到地黄好像都有很多,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很多说有通淤血除痹的效果,对不对。那这个跟地黄这个通呀开呀流动呀不一样的一个药性,你看阿胶怎么写:它说治这个“心腹内崩”,然后后面又写女子下血。所以好像阿胶的功能在古方的世界好像特别注重在想要把这个血收住,不要让它流,对不对。那这样子就让人感觉得出来,阿胶的滋阴就不像是地黄的滋阴这样子的流动的方式,那阿胶是怎样一种流动方式呢,那可能要讲到我们中医的神话故事了,这个神话故事其实,我是觉得说服力都不见得很够,但是就是同学听一听帮助记忆,帮助记忆阿胶的药性而已。就是中国人在解释阿胶这味药的时候,会说提炼阿胶用的那个水,阿井的水呢是山东那条河济水,它是济水的伏流,就是济水这条河它里面有些水会特别的重,特别的沉,会钻到地脉里面,然后最后从阿井钻出来变成一口泉水,所以它是水特别沉、特别深、特别重的部分。那中国人都认为说一个人气足血旺的时候会怎么样啊,都会气血都会比较沉在里面。就是气血都很虚的时候,才会虚浮托出来嘛。所以好气跟好血都是要往下沉的。那么这样子的话,他这个阿井的水就具有一种好像让血沉下去,不要随便就溅出来的那种效果,这是中国人认为的。这个古代的医家就写到阿井的水就写到有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他说阿井的水比其他地方的水称起来要重一到二成,我在想说重一到二成的水那不是做氢弹用的吗,这人能喝吗?就是感觉上好像不是那么可能。就是有没有人是学科学的,就是水能够经过压力然后就变得重一到二成,这到底哪里来的记载喔,就是这个让人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都已经进入神话的领域了。所以这个说法让人毛毛的,那我们这毛毛的说法我们姑且不论,中国古时候看一个水是不是很沉,他是用我们现在说的类似于表面张力的原理在看的。有些医家就说,哎呀,驴皮胶如果只用山东那口井来做的话,那根本不能供应全中国,所以应该有别的井可以用,他们在选,他们在书上讨论,怎样的井可以用。于是他们就说浙江有一个泉水可能可以用,他说因为浙江有一个在平湖西岸有一个宝庄,那个宝庄有个泉水,叫宝庄泉,一般人称之为大力水。他就说像我们如果是很喜欢泡茶的人可能会听说过在那个江浙一带好像有一个虎跑泉,老虎在跑的虎跑泉,他的泉水泡茶特别清洌。那他们就在比,他们怎么比,就拿一个水缸倒满这个泉的泉水,然后开始在里面丢铜钱,已经倒满泉水,就会浮出缸口表面一点点,对不对。通常铜钱丢得比较多,水就会开始流出来,是不是。那表面张力越强的水就会越高,对不对。那这个东西呢古代医家说这个东西就是水的定力。哪一种水的定力特好呢,他说一般的水八十个铜钱就哗下来了,所以定力很差。那如果是虎跑泉的水呢,大概可以吞到一百六十个铜钱还不会掉下来。那这个宝庄水就了不起了,宝庄水可以吞到两百个铜钱而不落,这就代表这个水的定力特别好,堪与这个阿井相提并论,就是用这样子的记载来形容阿井的水是如何之好,那这就是这样的一种水的性质。我想我们中国人用药还蛮注重水的性质的,就像煮桂枣甘汤,要用甘澜水,要把那个水一直打一直打,打到这个水没有加肥皂也能起泡泡的程度。这样他的这个表面张力就完全给打昏掉了,那这个做阿胶的水就要相反,要特别有定力的水。那阿胶这个药的药性呢果然就是以结果论就是特别有定血的效果,或者说是养血止血也可以,就是它的药性果然就是这个样子。

那它的这个主治呢,它说治这个“心腹内崩”嘛,对不对。那这个当你的血要哗啦一下,就是血要散下来的时候,那阿胶就好像是你的血的水泥啊可以把血固定住,让它不要崩塌下来。那这类的方子呢,张仲景有没有?有。其实阿胶这味药我根本在课堂上不会很认真地讲,为什么呢?因为张仲景用阿胶的方子蛮多的,将来我们一个方一个方的学,一定就可以把阿胶的每一个面向的使用都学到的,所以现在也不用介绍得太详细。那像张仲景用来止血的方子,比如说妇女的出血,有一个汤叫做胶艾汤,就是阿胶跟艾草之类的药放下去就可以止血。那另外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治内出血的汤,叫做黄土汤,就是拿灶心土,然后加上阿胶还有其他的药。黄土汤就是那种很严重的那种肠胃道出血吐血都可立刻止住的,所以以临床来讲阿胶的止血效果是清清楚楚的有效的。那如果再推扩一点的话,比如说像张仲景的朱鸟汤,黄连阿胶汤,在张仲景的书里面,它是治疗这个烦燥,睡不着觉。

就像是心阴虚,张仲景把他拆成两个领域,炙甘草汤是治疗心阴虚,乃至于跳得特别快还少几下,就是阴虚到心跳不规律。那朱鸟汤,这个黄连阿胶汤治疗的阴虚呢,是阴虚到你烦燥得睡不着觉,它的主证不一样,用药就是不一样,那这是张仲景在利用阿胶在朱鸟汤里面的例子。可是这个朱鸟汤如果我们看敦煌出来的这个《辅行诀》的话,朱鸟汤的治证范围就不只是睡不着,它还治这个热性的阴虚下痢。那个下痢是下出来的血块好像鸡鸭肝一样的,可以用阿胶来止这个下痢带血的问题。所以,那这类止血的方子止痢的方子,像那个《千金方》里面就有很多,仲景方里面稍微少一点。

那至于说这个“劳极洒洒如疟状”,这个“洒洒”就是一种怕冷的样子,好像水滴溅在身上被冰到那种感觉。那“劳极”是什么呢?我们说中国人虚劳虚劳,对不对,气血都虚叫做虚,只有阴虚血虚,称之为劳。那就是当这个人阴虚血虚到很严重的时候,这个人会觉得好像整个人啊慌慌的,吹一阵风都很不舒服。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打电动玩具,连续多少天熬夜不睡的经验呀?有没有?你们都没有啊,像我的话有那种租一套电视剧光碟,一个晚上看完一个XXX的那种。这样子撑着不睡觉,连续看20个小时,然后看电视,你会知道什么叫劳极洒洒如疟状,吹一阵风都觉得全身不舒服,好难过啊,又像发冷又像发燥。因为人体已经没有能量,所以会觉得发冷,可是人已经干掉,所以发燥啊。所以有熬夜经验的人都不会觉得很奇怪喔,那是这样子。

那治疗这个腰腹痛、四肢酸疼。那当然四肢酸疼,我们说阿胶又养肝又养肾,四肢酸疼可能就是血不够。然后因为肝不好,所以筋会不舒服,肾不好,骨头也不舒服,所以就是想当然来的。至于说女子下血、安胎呀,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能够固定血的药性,当然就会能够让这个胎儿安。像安胎这件事情,像是历代的医生在前面讲的地黄。历代医生也提出来熟地黄的这个使用上的问题,就有历代的医生讲说,既然地黄很能够安胎,那就意味着地黄这味药很能够敛邪,很能够把邪气抓住粘住。所以像我们一般来讲太阳伤寒伤风的初感,我们都不能够用地黄剂的。但你如果是像温病的话可以用生地黄,温病用生地黄那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那是用来清热凉血的。但是如果你是用熟地黄的话,用在感冒初期的话,很容易把邪气粘住。因此我们如果是初学中医的话,大概都不会在有外感风邪的情况用地黄剂。

感冒VS肾气丸(地黄剂)

所以我就觉得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这样子一教呢,也造成一种,大家过日子的一个矛盾现象,怎么讲呢?因为曾经有同学他家里面有小孩子感冒的时候他给他吃地黄丸,吃肾气丸,就吃了之后烦燥得不得了。我也自己感冒的时候不小心误吃过地黄丸,那也是吃成吴茱萸汤症,就是烦燥欲死呀。就是那个邪气被粘在身上就是很难过的。

可是呢这些例子一讲,就常常又有同学来说,我在家吃肾气丸只吃一天就接下来八天都不敢吃了,因为我觉得我可能有感冒,那么补的药都不能吃。其实这个事,这个过犹不及的问题,有很多进退的方法。比如说张仲景的《金匮要论》里面有一个方子,叫薯蓣丸,其实里面也有地黄,只是它里面有放一些驱风的药,就是让地黄收入的邪气他用驱风药打开一个开口把它逼出来。像是我之前上课的时候顺便教到傅青主谈到什么病呀,就晚上严重还是白天严重这个地方。它晚上严重,阴分有些,他还是用地黄呀。可是用了地黄里面又有能够把阴分的邪气逼出来,什么荆介还是蟞甲之类的药,在把那个邪气开提出来。所以还是有方法的,只是等同学医术好一点的时候,再用这些方法,医术还不够好的时候就安全起见。你如果真的觉得你是常常感冒,不能吃肾气丸,那你就吃这个张仲景明文所写的这个治风起百疾,诸不足的薯蓣丸。就是你三天两头都在感冒的那种人就吃薯蓣丸,不要吃肾气丸,一样也可以补,所以有进退的,就是不用太紧张。所以这个阿胶安胎的效果大概是这样子。

阿胶推扩应用VS补血止血

那治疗他的腰腹痛这一点,那古时候的医生也给它一个比较理所当然的推想,就是他们是这样讲,说这个驴子之所以叫做驴子,就是因为这个动物的力气在它的这个动体部位,就是在躯干这边。这个驴的这个力道在躯干部位,其实这个话也不无道理。你想想看如果你到美国大峡谷还是黄石公园去观光,他那个载着客人从很陡的山道爬下去的动物,不能用牛,也不能用马,只能用驴。好像只有驴子还是螺子才能在那样子的角度还能往下爬,这证明它的躯干部位是特别的坚强,所以就能够治疗腰腹痛,有此一说。驴子这个动物的特质是这个样子。那这个在张仲景的方剂里面,用这个阿胶,比如说前面讲的朱鸟汤。然后呢,还有一个情况是,像是有一个治疗热性的细菌性痢疾,或者是阿米巴虫的白头翁汤。那这个白头翁汤呢,他就有写说如果是产后下痢极虚的人,就是很虚的人,里面就要加一味阿胶,所以看得到阿胶是有补血的效果的。像是另外有一个古方,那古方我不太确定是仲景方,还是千金方,叫做内补当归建中汤,这个内补当归建中汤里面呢它就是治疗这个血脉空结,就是血都干掉了。他就写说当归建中汤如果你是去血过多,就是如果你是大失血的时候,你就要在里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那有一些古方的研究者就是说,其实从这一类的方剂来看的话,其实会让人看得到说这种方剂就是古时候的输血,就是当你用地黄六两,阿胶二两这样下去的时候,可以让人身体的血立刻长出来一点。古时候没有输血的技巧,就用这种办法来补血。就是在战乱之中,用这样的办法来长出血来。

那至于说补血虚的效果的话,《妇人篇》有个温经汤也是有用到阿胶的,也是拿来补血的。另外在张仲景的书里面,阿胶还有一个用途,就是拿来当作是利水药的反佐,比如说在太阳病,如果一个人的小便不通畅或者怎么样,有一个方子叫五苓散,里面是没有阿胶的。可是到了阳明病的这个猪苓汤的时候,就有用阿胶了,也就是当你是阳明病,这个人的体质已经是很热而偏燥的时候,那他尿不出来,虽然用利水药是没有错,可是你如果用利水药,这个人会被抽干掉,他的阳明病会恶化,那就很糟糕,对不对。所以里面就要放反佐的,润的药,它里面就有放滑石呀,阿胶呀,用来当作利水药的反佐,这是张仲景使用它的另外一个用法。至于说咳嗽咳得很久,用阿胶补肺这也是时方的世界常用的。那便秘很久,用阿胶来润肠,也是可以的。至于说流鼻血啦、尿血啦,那你用阿胶来止血,这样的用法也是有的。那还有就是如果是现在西医的这种化学研究,会说阿胶可以平衡身体里面的钙质,所以呢如果你这个人突然抽筋,你用阿胶来补血,来揉筋也是可以的。就是这些这些用法的推扩其实是说不完的,但是其实我们不需要这么努力去推扩它的使用可能性。因为学经方的好处就是一味药,我们要把握的是它不可取代的部分,至于它那些推扩的用法,其实用这个药也行,用那个药也行,那这个等到你用熟了,随便用哪一味也会有效,所以没关系。重要的是把握不可取代的部分,就是把血定住,这个药性比较是阿胶不可取代的部分。那么还有一味新出现的药是麻子仁,麻子仁我们休息一下再来讲好了。

[1]地黄饮子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炒),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菖蒲,远志(去心)。上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zz/7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