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培训第三讲笔记

医院订阅哦^_^

浅谈内经的临床应用

医学求益社学术部部长

李景濠

在这一次的社内培训中,景濠师兄给我们讲述了内经对于临床的作用。以下就是师兄的小课堂啦!

a?(^?^*)

大家学中医也有一段时间了,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读内经会对临床产生帮助吗?内经会不会像我们学的《中药》、《方剂》或者后面学到的《伤寒》、《金匮》一样给你真切的临床指导呢?我的理解是可以的,而且这个范围还很广阔,但是具体能从中得到多少就要靠自己的领悟能力。

我觉得内经第一是可以指导我们临床的治则治法。第二个是可以启发对生理和疾病的认识。有时候我们在《中基》、《中诊》、《方剂》或者是后面学到的《内科》里面谈到的一些疾病和治疗方法,如果我们在临床是用一般方法来治疗的话,可能不会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时候如果返回到经典从内经中寻找答案的话,可能给你一个新的思路,给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那么内经到底对临床有什么具体作用呢(⊙o⊙)?

一、指导治则治法

用药思路

“因其轻而扬之”说的是因势利导的方法,就是说很多疾病如果在表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因其重而减之”说的是如果疾病在里的话,我们可以用攻下的方法。“因其衰而彰之”有几种理解,一种就是如果身体正气比较弱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补益正气的方法来治疗,比较有名的就是以后我们方剂会学到的人参败毒散,败毒散是治疗外感的一个方,有一个加减法就是加人参,是为了扶助正气,达到祛邪的结果。同时有些医案里治疗外感没有一味使用攻邪发汗的方法,而是采用补中益气汤,道理就是所谓的“鼓舞自身阳气抗邪外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就是两大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可以采取温补阳气的方法来补虚,第二个是可以采取补益阴精的方法来补虚。我认为这两个可以当作互文来看,但也有所侧重,偏于形气不足的,就是诊断中说的脾气虚、肺气虚的,用补气的方法会更好。偏于精血不足的,用味道浓厚,质地粘稠的药,比如熟地、玄参或者是鹿角胶、龟板胶之类的来补益精血。

下面说的是可以用发汗、攻下、消导方法来治。所谓“中满者,泻之于内”可以认为是攻下的方法,也可以认为是平时吃东西吃多了,食滞了,用消导的方法,比较有名的是朱丹溪的保和丸。保和丸中大部分是健胃消食的药,补益的药比较少,其中一个加减法就是加白术。加白术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脾虚内停,不能运化水湿,就会导致脾胃的水温内盛,所以用白术可以健脾祛湿;第二个是白术有一定的补益脾气的作用,可以达到治本的目的。后面也是说到因势利导的方法,“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可能说的是针灸的方法,把它用在用药上说的也无非是因势利导四个字而已。所以他说了那么多因势利导的方法后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这是要有一个方向,明确你治的是阳还是阴,所以八纲辩证我们说以阴阳两个为大方向展开后面的辩证,如果一开始连阴阳都辩错的话,后面的治疗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的。“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说的就是我们体内的各种物质:血气精液等使它各复其位。

治病的方剂有三个思路:一、消除病因,就是前面说的祛除邪气二、恢复功能,就是把因邪气受损的功能纠正过来三、疏通、调理气血津液,就是把因为疾病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调整过来。

用药禁忌

《六元正纪大论》部分原文

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

岐伯曰:有故无殒,故无殒也。

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

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黄帝问岐伯:如果妇女怀孕了,我想给她用一些有毒或者是危险性比较大的药怎么办呢?岐伯说:因为有这个原因才用这个药所以不会有损坏。很多人为了说明自己用药合理就截了这两句话,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内经后面几句话。黄帝问:为什么呢?岐伯说:你是说因为有原因才用这些药的,但是“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如果是用攻下的方法来治的话,‘衰其大半’就要停止了,大积大聚的人已经是这样了,没有大积大聚的人呢,何况是一个怀孕的人呢?

《程杏轩医案》

用之当不当,不必问其毒不毒。

苟用之不当,即无毒亦转为大毒。

用之得当,即有毒亦化为无毒。

所以我们用药需谨慎,上临床辩证要到位。

《五常政大论》部分原文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

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黄帝问岐伯说:有些药物是有毒的,有些是没毒的,那么用这些药有没有规律或方法呢?岐伯说:要按照疾病来考虑。用药之后需通过生活饮食调理,要攻也要有缓。一个人如果有顽固的疾病,身体也是比较脆弱的,用大毒去攻疾病,对身体也会有损坏,所以用大毒不能太多。所以对于顽固的疾病,虚弱的病人,我们去治病先攻下一小部分。

方剂举例——大黄蟅虫丸

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蟅虫(炼蜜为丸)

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出自《金匮》五劳和七伤都是笼统的范围,古代有对五劳七伤有不同的说法。

内有干血就是病因是瘀血,导致津液不能濡养,使肌肤甲错,精气不能很好上承于目,导致两目黯黑。缓中补虚,缓缓攻下中补虚。这些药中有活血化瘀为主的大黄、桃仁、芍药、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蟅虫。虫类爬行,相对于植物药,吃到身体里面它的走窜力量很强,在消除瘀血的同时也容易耗伤正气,所以用了炼蜜丸的方法。就是将药打成粉末,用蜜搅成一团,捏成小丸。这体现了缓攻的方法。

《慎柔五书》中谈调理虚劳病,把药煎三次,去头煎,用第二、三煎。淡味属苦,能够入脾胃经。病人久病,脾气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把药量开小一点,或者用蜜丸,膏方也可以起到用二、三煎的作用。

这些体现了猛药缓攻的思想,也告诉我们“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王道无近功”的道理

《至真要大论》部分原文

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有一种理解是如果一种病单方治不好,就用复方,如果复方也不好,可能病情太重了,可用反佐的方法。比如说这是寒凉的药,可以加一些温热的药;或者用热药冷敷的方法。

二、启发对生理和疾病的认识

关于“肝无虚证”和“肾无实证”的探讨

《上古天真论》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

《本神》肝气虚则恐,肾气实则胀

《经脉》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肝无虚证”和“肾无实证”是临床总结规律,理论不一定准确。但确实补肝,泻肾的药比较少。吴茱萸汤,乌梅丸可以认为是补肝的方,知柏地黄汤,五苓散可以认为是泻肾的方。方剂不同人用有不用的理解。

《四气调神大论》部分原文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我们可以用取象比类来解读这段话,它说明了上焦心肺的关系和重要性。

对方剂的理解

暖肝煎

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生姜

治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

对其中茯苓的理解?

此方用于肝经虚寒,其中茯苓有健脾祛湿安神,调理气血津液的作用。

《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这段论述类似于何种疾病?

本段解释气虚发热。类似于李东垣学说思想:饮食劳倦,用的是甘温除大热的方法。

读内经的建议

1、要脚踏实地,不要猎奇,不要追求玄之又玄的解读

2、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考

3、多阅读不同的书籍,多留意生活,砥砺悟性

这篇推送真的是相当长啊~感谢大家耐心的阅读^_^希望讲课笔记能对你有所帮助~

广中医医学求益社社铭

医学有求益之邃功

而无速成之希望

he

新生交流群:

赞赏

长按







































湖南白癜风医院
哪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cc/1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