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几个宝贝养养眼!!!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为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汉]螭龙纹环形玉佩[清]郑燮兰竹石图轴 绿杨城郭、二十四桥、汉韵唐风、明清繁华…… 扬州这座千年古城,藏着多少文化遗产? 扬州遗珍遍地,仅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约处之多! 快跟着发布君来寻宝探秘吧!扬州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哪些?个园 这是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住宅花园,他喜欢竹子,因竹叶形似“个”所以起园名为“个园”。个园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的寿芝园,现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南为住宅,北为花园。花园以叠石精巧而闻名于世,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分别构造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何园 这是清同治、光绪年间湖北汉黄德得道道台何芷舠在明代双槐园基础上修建而成的私家住宅园林,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又名寄啸山庄,该园南为住宅,北为花园,中西合璧。花园有复道廊将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有四面厅,西部有水中方亭“小方壶”,而复道廊被认为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南部住宅有两进两层西式住宅楼“玉绣楼”,宅东南有片石山房,其内湖石山相传为石涛叠石之人间孤本。扬州城遗址 扬州城遗址位于扬州西北蜀岗上。春秋时吴王夫差始筑邗城,历代相继修筑,隋唐时已扩建至蜀岗下的平原上,成为仅次于京城的繁华商业城市。城址分为子城和罗城两部分。两城毗连,子城在蜀岗上,称牙城,即衙城,为官衙聚集处。罗城在蜀岗下子城的东南,又称大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现存子城址、土垣。年以来多次发掘,明确了子城和罗城的四面城墙、九座城门及城内道路、建筑址等,同时探明了宋代扬州城系有三个关系密切的大城、夹城、堡诚组成。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扬州隋、唐、宋城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整个城市遗址中还是首家。扬州因此成为当时我国唯一一座将整个古城整体作为保护单位的城市。普哈丁墓 位于扬州古运河东解放桥南岸的普哈丁墓是宋代伊斯兰教遗迹。普哈丁,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来扬传播伊斯兰教,并在城内营建礼拜寺(今仙鹤寺),德祐元年(年)卒后葬于此。普哈丁墓分为清真寺、墓区、园林区三部分,清真寺大门面西临运河,门额题“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门内南侧为礼拜殿和水房,东侧岗上为墓区。普哈丁墓位于墓区院落的北侧,上建砖石结构的墓亭。墓葬位于墓亭中央地下。普哈丁墓为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遗迹,是中阿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一直受到中外穆斯林的珍视。莲花桥和白塔 莲花桥和白塔是扬州城的标志性建筑,莲花桥位于市区瘦西湖内,因从空中看酷似一朵美丽的莲花故而得名。桥上有五亭,俗称五亭桥,五亭桥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颇具南方建筑特色。而桥下则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厚实桥墩,和谐地把南北方建筑艺术、园林设计和桥梁工程结合起来。桥界泰斗茅以升先生说,古典建筑的桥梁中,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雄伟的桥是卢沟桥,最美丽的桥是五亭桥。白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初年重修,塔为砖砌,系喇嘛塔,因塔身洁白,故名。小盘谷 原为清光绪两江、两广总督周馥之宅园,占地约平方米。园在宅东,由回廊花墙分隔为东西两部,南有假山一组,北有曲尺花厅三间,三面有廊,厅南院中有湖石山一组,间植林木花卉。厅后为一广池,有廊道与池西水阁相接;阁三面临水,与池东湖石盘谷山峰遥遥相对,池东岸山峦起伏,一峰突起,湖石嶙峋,形似群狮,有“九狮图山”之称。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扬州园林》一书中,对小盘谷假山作如下评价:“山拔地峥嵘,名九狮图山,峰高约九米余……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夭矫之概。”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唐代扬州高僧鉴真曾在此居住讲学,天宝年间于此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寺历代屡有兴废。现存建筑系清同治间重建,规模宏伟。前有牌楼,后为山门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寺东有东园、万松岭;寺西有西园、天下第五泉等名胜。寺东有鉴真纪念堂,年建成,系仿唐建筑,形式与日本唐招提寺金堂相似,古朴庄重,前为门厅、碑亭、有廊与正殿环抱。正殿庑殿顶,面阔五间,堂内供鉴真干漆夹紵像。平山堂在寺西偏,北宋欧阳修知扬州时创建,后有“谷林堂”系苏轼为纪念欧阳修所建,再后为欧阳祠,有欧阳修石刻像。朱自清旧居 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六岁的时候随父定居扬州。其中一处租住地即在安乐巷29号,故居系晚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占地约平方米,大门东向,门堂内上悬江泽民题写的“朱自清故居”横匾。门堂北侧小院,有南向客座两间,是朱自清先生住过的地方,室内布置保持了原貌。二门内第一进建筑为正宅,三间两厢一对照,堂屋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为生活情景复原;第二进布置有《朱自清生平事迹陈列》。吴氏宅第 该宅第规模宏大,扬州人称“九十九间半”。主人吴引孙,官至甘肃布政使署新疆巡抚。光绪十四年起出任浙江宁绍道台时,聘请浙江匠师,来扬建造住宅。整个建筑既有浙派特色,又有扬州传统建筑风格。宅坐北朝南,以火巷为界分东西两大部分,其东部有门厅、朱雀厅、凉厅、金鱼池、测海楼等五进建筑;西部住宅三进,均为面阔七间,四面皆有外廊。建筑内木结构与石础均精美。外廊转角处有悬臂樑,接点下有木雕花篮。测海楼为江南著名的读书楼。高邮当铺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典当铺遗存。位于高邮城北门外人民路西侧,开设于清代中期,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基本上呈五排五进,原有房屋80多间,其中有柜房3间、客房3间、首饰房24间、号房30余间、更房、生活用房20多间。相传该当铺为清代大贪官和珅的私产,到民国初年爱国绅士马士杰是当时当铺的最大股东,年当铺遭到军阀孙传芳部下的抢劫,后歇业。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当铺中心两层的存箱楼,保存完好,结构特别,便于防盗、防火,存箱楼共有24间,是存放金银首饰和贵重物品的地方。当铺内还有5口石栏的水井分布在四周,供防火用。这是清代中期以后大型当铺的典型建筑。盂城驿 盂城驿开设于明洪武八年(年),位于高邮南门大街东,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盂城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盂城驿原规模宏大,有正厅五间、后厅五间、送礼房五间、库房三间、厨房十间、马神庙一间、马房十二间、前鼓楼三间、照壁牌楼一座。驿北为驿丞宅,驿旁秦邮公馆,堤上有迎宾房的皇华厅。虽历经苍桑,但盂城驿古风犹存,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遗珍”。在国家邮电部、江苏省政府、省各级邮电、文化、城建和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高邮市人民政府修复了盂城驿,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中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龙虬庄遗址 龙虬庄遗址位于高邮市区东北约9华里处,真高2.4米,地势低洼,四周环水,总面积平方米。经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文管会派员组成的考古队于年至年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邮新石器时代的房址4处,灰坑35个,墓葬座,出土了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0余件,种类众多,形态各异制作精良。遗址内发现的余粒炭化稻,将我国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提早到年前。龙虬庄遗址的发掘证实:在距今0年至年前之间,江淮流域存在着一支文化面貌独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
还有这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仙鹤寺 重宁寺 天宁寺 天主教堂 史可法祠、墓 天山汉墓 西方寺 汪氏小苑 汪姓盐商住宅 阮家祠墓 绿杨旅社 逸圃 匏庐 扬州盐商住宅(廖宅、周宅、贾宅) 文峰塔 岭南会馆 隋炀帝陵 胡笔江故居 甘泉山汉墓群
(转载扬州发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