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释手I2018秋萤火虫助学四川云

有人说,

不急于做好事的人,

也没有时间做好人;

于是我很感恩命运,

身边有一系列好人好事,

让我可以感动。

有人说,

助人是一种乐趣,

我们希望,

她向下扎根,

向上开花,

让我们和孩子们,

长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模样。

我们深知,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界的改变,

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很多,

而是大家都奉献了一点一滴。

一路走来,

微笑里有点伤感,

我们庆幸,在这十数载的时光里,

有着这样的决定和记忆;

而对于那些并肩努力的"虫子"们,

和渐渐远去的孩子们,

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回忆。

我们只是志愿者,

我们不是救世主;

星光不问赶路者,

时光不负有心人,

我们就像一粒种子,

在他们内心种下,

静待他们,

生根发芽……

1.

“寄生虫”式走访

---王咏

我的寄生虫生涯,源于这次11月屏山县的盲走。原本萤火虫走访模式(组长+菜鸟组员+当地向导老师),因为精准扶贫验收阶段而变成盲走模式。why?因为老师们都下乡了呀!肿么办呢?就只能像沧海老师讲的,靠我们的火眼铁腿狗鼻子啦,然鹅,这些本领我都没有,纯粹“寄生虫”一个。

-制定走访计划,各组领取任务(我就傻傻等着被分组,完全没贡献).

11月6日晚从成都双流机场直奔屏山县三中,看到一大叠情况登记表时,脑筋一贯大条的我也意识到了任务的艰巨性。看着那些地址,漆树村一组,石笋村二组……我直翻白眼,亏的斌哥(宜宾人士)比较熟悉屏山县的情况,嘁哩喀喳按照村子的分布,手工画了张地图,以确保每个孩子的家都能走到,然后各组领受任务开工!(后来知道斌哥是做旅游的,草图是他现场画的,这是他的强项)。

在学校花了两个小时和每个孩子交流后,我们终于在夜里11点吃到了晚饭。想到后面两天的盲走,我默默地多吃了几块糍粑(超好吃,爱上了),试图积攒点体力。

24个家庭的走访(我就傻傻跟随,上车发呆下车拍照,再上车继续发呆,纯属跟跟无贡献),有幸跟斌哥和华军分在一组,7日一大早拿着24份情况表我们出发了。老司机华军这次也做了副驾驶女郎,因为就算他握着方向盘估计也不知往哪里开吧!一路上就看着斌哥一边看高德地图,一边比对距离,最后决定先远后近的策略。这次的难度在于,我们手中就算拿着家庭地址(农村最多写到组,没有具体门牌),也找不到房子在哪里。所以这一路打电话问路、找老乡问路,这些全由斌哥包办了,那种执着的劲头令我佩服!华军试图与家长沟通下,可是牛头不对马嘴的普通话和四川话,让他立马放弃了。于是我们就只能做些帮着拿手机看导航、帮着拨通电话再默默递交给斌哥、帮着拍照等等这简单活儿了,我俩闲的发呆,心里非常过意不去的,感觉自己来深度游的!

相比去年麻栗坡的家庭,这次被走访家庭中生五六个娃娃的很多多。突然想起以前小品超生游击队,这次还真的看到好多个吐鲁番海南岛……五个姐姐加一个最小的弟弟。我不能责备父母,因为他们也是被那些所谓的老观念害的,驮着一大家子的负担艰辛度日。走访的其中一个女孩子叫练晓铃,看到她家五个女娃一个幼弟的名字(详利思蔓昱廷晴雯书杭),我们觉得她父母也是读过书的,也是希望让孩子尽可能多读书,改变家里的境遇。那天她妈妈背着两岁的弟弟,一边等着放学的女儿一边跟我们核实情况,没看到她发愁的神态,只听到就算没得钱也要让女儿读书的决心。当时我就想,不枉我们兜兜转转几个小时来一趟了呀!

另外一个特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是被遗弃的孩子比较多。有个女孩子在她出生不满百天母亲就去世了,爸爸外出打工再也没回来,明显是被遗弃了。品学兼优的她跟着70岁多外婆过日子,外婆(做过小生意,有点文化)觉得娃娃特别内向懂事,忧虑孩子心里太孤单,说自己死了都不放心。国家补贴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但是谁来关心他们的心呢?作为资助人,我们除了每月按时转账,可以做的事还很多很多。聆听孩子,解惑答疑,给予意见和鼓励,这是孩子更想要得到的。

前几次的走访,作为新人的我是忙于同情孩子,为我泛滥的爱心找到一对一的释放对象,用脚走、用嘴说的时间大于用脑想。这几天的寄生虫跟随走访,给了我观察和思考的时间。并非通向成功的路永远在修,我愿意在孩子们的奋斗道路上搭把手、垫块砖。

资助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

我又理解的多了一点点啦,很佩服我自己!

2.

绥江走访随笔

----徐美芳

年11月9日,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驱车5个多小时,从四川成都到云南绥江,来不及吃午饭直接赶到学校参加资助孩子的见面会。我们初步要求是孩子品学兼优和家庭很困难,可看上去需要资助的孩子很多,这时我们的发起人说:我们“只做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就因为这句话在筛选孩子的时候,我们忍痛把家庭不十分困难的孩子筛下来了。当时,我们每筛下一个孩子,心里都不是滋味,就这样在纠结中完成了一下午的筛选工作。吃过晚饭马上安排第二天去孩子家里的走访。

早上7点我们出发先从最远的地方走,当从干净宽敞的大马路走上崎岖泥泞的山路时,我的心在颤动,有一种莫名的情绪萦娆在心头。东哥(就是我们这个组的组长兼司机)的车技超好,因为没有向导我们就这样一路颠簸一路询问,到了第一个孩子住的小镇上。离孩子家还有点距离的地方停下来了,和孩子联系,可爱的小杨姑娘跑过来接我们去她家,后面的路只能靠脚步“丈量”了,因为不怎么走山路,我们是一步三滑地走到她家里。抬头映入眼帘的是这个叫家的地方让我不敢想象,我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走进里面看了下,转过头去擦了擦眼角,无法形容这个叫家的家里有多贫困,值得庆幸的是孩子很有上进心,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东哥毫不犹豫地定下资助这个孩子。

接着走访下一个孩子,从停车的地方到孩子家目测也就2里路左右,我们却走了一个多小时,因为这是一条崎岖而陡峭的梯行路,我还庆幸呢,想着不用走“水泥路”了,呵呵,“水泥路”是不用走却要爬“天梯”了,嘿嘿...这个名字是我起的,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地爬到山顶来到孩子家里,就发现一位干净利落的老奶奶满面笑容的和我们打招呼,忙着搬凳子给我们坐。老人80多岁了,一个人照顾着自己的二个孙子辈的孩子,看着坚强老人后面那破旧不堪的房子,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这哪能称作为家啊,那满屋有些难闻的异味和满房子的烟熏火燎,无不在告诉我这家子人生活的有多困苦艰辛。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和老人孩子聊了很多,了解到小女孩自己倒是很不错的,品学兼优从表面看是个比较乐观开朗的孩子,不过这孩子的母亲因为家里穷而离家出走了,父亲为了养活她们姐弟两个到外地打工了,弟弟好像受过什么刺激,老是感觉自己身体有病,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就不读了,一直辍学在家,精神面貌还不如他80多岁的奶奶呢,看得我心酸,这一家子我们都没要商量就通过了,东哥还在资料上注明了这家小弟弟的情况,让资助人留心,好细心的东哥啊。

我们还走访了几十个家庭,就不一一细说了。

通过深入走访孩子及其家庭,让我感触颇多,我们就只是每个月给孩子汇去几百元钱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从心里去引导他们,这里的孩子大部分自卑心里很严重,也许每个月没有这几百元钱,可能日子也就是紧了些,但没有从心里引导那就不是日子紧的问题了,也许就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了......

长按







































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诚信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cc/3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