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的历史渊源及产地

01

历史渊源

紫阳县所在的安康市产茶历史悠久,至少有多年历史。茶祖神农氏在陕西形成了最早的饮茶习俗,开创了陕西年“茗饮之风”,陕西更是开启了“茶马互市”的先河,将“茗饮之事”推广至大江南北,形成了举国饮茶之风,陕西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源头,它的发展史基本上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而作为陕西茶树最佳生长区和茶叶主产区的安康更是中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一直处于茶树原产地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间地带。

佛教的传入,对茶叶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古文献载,东汉中期佛教已传入紫阳。由于僧侣们讲究坐禅戒酒,就在寺院旁开辟茶园,以供饮茶之需。在民间,专为进贡而兴植的茶园也陆续出现。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大批流民涌入大巴山区,促进了山区的开发和茶叶的发展。此后数百年间,汉水流域一直比较安定——这是唐代金州成为当时有名的富庶之区的重要原因。金州境内的“西城、安康二县山谷”(即今紫阳、安康、岚皋一带),成为唐山南茶区的一部分,陆羽《茶经》有载。朝廷还将茶叶列为仅次于金的第二位贡品。《新唐书》载:“金州……土贡麸金、茶牙、椒、干漆、椒实、白胶香、麝香、杜仲、雷丸、枳壳、黄檗。”

02

产地环境?

首先是弱酸性的土母质岩土壤适宜茶树生长,土壤中3.98mg/kg高硒含量成就了茶叶独特品质。其次是秦巴的屏障,江河暖湿的滋润,有利于茶树种植。第三是2千多米海拔的山地,水热共济,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可溶性物质的合成和积累。第四是生态、独特的环境。无论是天然降水还是江河湖水,其矿化程度高。紫阳县所在的安康茶区生态优良,全市境内气候湿润温和,空气清新,山水相依,景色秀丽。由于北有秦岭、凤凰山双重屏障,西北高,东南低,冬季能阻挡西北寒流入侵,夏季又可充分接纳东南暧湿气流,从而形成冬无严寒、夏季湿润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2.1-15.7℃,年平均降水-毫米,加之区内宜茶土壤绝大部分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生长季节水热资源充沛,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被公认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中最适合人类生活和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全国有71%的县缺硒,而紫阳是富硒地区,微量元素硒被茶树吸收转变为有机硒蛋白。台湾大学刘荣标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福建泉州产的乌龙茶可抑制癌细胞生长,其原因是含有较丰富的硒。而紫阳茶含硒量比乌龙茶更为丰富,因此有人把茶叶称为“原子时代的饮料”,而把紫阳茶称为“延年益寿的良药”也并非是无根据的。早在清代即有人发现紫阳茶的药用价值:“茶性最寒,能疗疾,醒酒消食,清心明目。”(《紫阳县乡土志》)这一发现已为当代科学研究所证明。

紫阳富硒茶原产地域范围以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紫阳富硒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安政函[]38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陕西省紫阳县城关镇、焕古镇、向阳镇、红椿镇、毛坝镇、麻柳镇、洞河镇、蒿坪镇、瓦庙镇、高桥镇、双桥镇、斑桃镇、洄水镇、汉王镇、双安乡、东木乡、芭蕉乡、苗河乡、广城乡、燎原乡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cc/7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