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禁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瓜蒌是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椭圆形或球形,成熟时黄褐色。我国是瓜蒌传统生产国,栝楼是学名,又被称为药瓜、野瓜、吊瓜。
瓜蒌在农村很常见,即便到药店买也不贵。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
中医上讲,瓜蒌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主治痰热咳嗽、咳血、消渴、便秘等,但是“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
药用价值果实入药称全栝楼、栝楼皮,种子入药称栝楼仁,块根入药称天花粉。果实含皂甙、有机酸、脂肪油等。味甘、性寒。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作用。治疗咳嗽痰粘,胸闷作痛。栝楼制剂治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甘苦,寒。[1]1.成无己:“味苦,寒。”2.《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3.《本草衍义补遗》:“甘,润。”入肺、胃、大肠经。1.《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经。”2.《新编》:“入肺、胃二经。”
折叠功效润肺,化痰,散结,润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1.《别录》:“主胸痹。”2.《本草图经》:“主消渴。”3.成无己:“通胸中郁热。”4.《伤寒类要》:“治脾瘅溺赤出少,惕惕若恐。”5.《品汇精要》:“消结痰,散痈毒。”6.《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消痈肿疮毒。”7.《江苏植药志》:“治水肿。”8.《山西中药志》:“瓜瓤洗手,治冻裂。”
折叠食用方法内服:煎汤,3~4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1.《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2.《本经逢原》:“脾胃虚及呕吐自利者不可用。”3.《本草便读》:“冷滑大肠,脾虚无火、大便不实者不可用。”
名典鉴别1、梁·《名医别录》:“栝楼生弘农川谷及山阴处。根入土深者良。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三十日成。”
2、陶弘景曰:“出近道。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入土六七尺、大二三围者,服食亦用之。实入摩膏用”。
3、唐·苏恭曰:“出陕州者,白实最佳。”
4、宋·苏颂曰:“所在有之。三四月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而窄,作叉,有细毛。七月开花,似葫芦花,浅黄色。结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其形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功用皆同。”
5、明·《本草蒙筌》:“栝蒌实。春生山阴僻处,苗系蔓藤引长。叶作叉有毛,花浅黄六瓣。实结拳大,青渐赤黄。皮黄蒂小正圆者名栝,皮赤蒂粗锐长者名蒌。名传虽异,证治相同,霜降采收。”
6、李时珍曰:“其根真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秋后掘者结实有粉。夏月掘者有筋无粉,不堪用。其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内有扁子,大如丝瓜子,壳色褐、仁色绿,多脂,作青气。”
7、清·《本草从新》:“栝楼仁……实圆长如熟柿,子扁多脂。”
折叠快速鉴别1、栝楼子:种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扁平,长1.2~1.5cm,宽6~lOmm,厚约4mm。外皮浅棕色至暗棕色,尖端有一白色凹点状种脐,四周有宽约1mm沟纹。种皮坚硬,剥去后,内有一绿色膜质的内种皮,内含2片肥厚白色的子叶,富油性。气微,微甘、微苦涩。
2、双边栝楼:种子较大而扁,长1.5~1.9cm,宽0.8~10mm,厚2~3mm,顶端平截。表面棕褐色至紫色棕色,沟纹明显而具环边较宽,形成双边状,故称双边栝楼子。
品质以身干,种粒饱满均匀,无瘪粒、油坏、白子者佳。[2]
常用方剂1、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瓜蒌实一枚(24g)薤白半升(12g) 白酒七升(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通阳散结,豁痰下气:用于胸痹,证见胸背疼痛、痰多喘闷、气短不得卧,苔白腻而滑,脉沉弦者。
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薤白滑利通阳,瓜蒌润下通阴,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胸中阳也,而反痹,则阳不用矣。阳不用则气上下不相顺接,其津液必凝滞而为痰,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证见矣,脉紧沉迟为阳虚之验,故主以通阳。”[3]
2、小陷胸汤《伤寒论》
黄连6克半夏12克(洗)栝楼实(大者)30克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成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上药三味,以水1.2升,先煮栝楼取毫升,去滓,再入诸药,煮取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阳明附实之胃肠热结症与中气虚兼扶湿热症也可见痞病,舌苔黄,但非本方治症之胸腺有痰热实邪之象,故不宜用。另脾胃虚寒,大便溏者均不宜用。
方中黄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更以栝楼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三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4]
3、神效瓜蒌散《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4、大瓜蒌散
人工栽培
栝楼喜温暖湿润,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有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①分根繁殖方法:3月中下旬挖取3-5年生断面白色新鲜的健壮雌株的老根,分成7-10cm的小段,穴栽,浇足水,约10余天出苗,每年结合中耕施追肥2—3次。②种子繁殖方法:9—10月采收果实,待果皮稍软,取出种子以草木灰拌种擦去果肉,干藏过冬;亦可带果梗悬挂于通风处。冷床育苗在早春进行,将种子尖头插入土中,常喷水保持苗床湿润、待种子萌动时,开始通气,床温控制在22℃左右,约10日后出土,见真叶伸出即可上盆或分栽培育。直播在4月进行,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地,开穴施足基肥,穴距30x40厘米。覆土后点播种子,再盖厚2厘米泥,约半个月出土,当有真叶2片时每穴留苗1株,待蔓长至50厘米时插引杆。
栽培技术1.土地选择栝楼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故宜选择雨量较多、灌溉方便的地方栽培。栝楼是深根植物,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房前屋后也可种植,盐碱地不宜种植。2.品种栝楼有野生种和栽培种之分,栽培种可分为仁栝楼和糖栝楼。以仁栝楼为优良品种。另外还有双边栝楼、川贵栝楼、南方栝楼等。3.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分根或压条繁殖。种子繁殖生长年限长,容易退化,开花结果晚。生产上多用分根繁殖为主。①种子繁殖选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于清明前后将选好的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一夜,取出稍凉,用湿砂混匀,放在20℃~30℃的温度下催芽。当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按1.5m~2m的穴距,挖5cm~6cm深的穴,每穴播种子4粒~5粒,覆土3cm~4cm:保持土壤湿润,15天~20天左右出苗。②分根繁殖北方在3月~4月,南方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将块根和芦头全部挖出,选择无病虫害、直径3cm~6cm、断面白色新鲜者作种。将其切成7cm~10cm的小段。注意多选用雌株的根,适当搭配部分雄株的根,以利授粉。按行距1.6m~2m开沟,沟宽30cm,深10cm,按株距30cm将种根平放在沟内,覆土4cm~5cm,压实,1个月左右幼苗即可长出。4.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施肥出苗后要及时除草,追肥,结果期加强肥水管理。②搭架当茎蔓生长至30cm时,用竹竿作支柱搭架,棚架高1.5m左右,也可用自然的树木作架子,但需注意通风透光。③修枝打杈将多的茎藤去掉,每株只留壮蔓2个~3个,第二年修枝打杈,以免茎蔓徒长。④越冬保护栝楼在南方可安全越冬。在华北、东北地区在上冻前要培土,防止地下根冻坏,翌年3月下旬开冻将培土扒开,利于出苗。⑤病虫害防治栝楼适应性很强,病害发生较少,虫害主要有蚜虫、青虫、黄守瓜、黑守瓜、透翅蛾等,用常规方法防治即可。
采收加工栝楼栽后2年~3年开始结果,因开花期较长,果实成熟不一致,需分批及时采摘。然后将果实悬于通风处晾干,即为全栝楼。将鲜栝楼果实用刀切开,将种子取出晾干,即为栝楼种子,皮为栝楼皮,将根挖出晒干即为天花粉。
部位功能1、瓜蒌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热生津、消脓排肿。天花粉蛋白纯品用于中期引产,抗早孕。见天花粉。2、瓜蒌籽:其味润绵、催补母乳、滋补美容、健胃润肺、润肠通便、利压、宽胸、安心养神、抗菌强身、对离体绒癌细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见栝楼子。
食用方法折叠用药禁忌1、脾虚湿痰不宜。2、《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反乌头。”3、《本草汇言》:“脾胃虚冷作泄者勿服。”
折叠常用选方1、治温病初起,热重咳嗽:栝楼皮、杏仁、前胡、蝉衣、大力子、甘草。煎汤服。(《四川中药志》)2、治咽喉语声不出:瓜蒌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半钱绵裹,噙化咽津亦得,并不计时候,日三、两服。(《御药院方》发声散)3、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或浓痰,肺痈:瓜蒌皮二至四钱,大青叶三钱,冬瓜子四钱,生苡仁五钱,前胡一钱五分。煎汤服。4、治胸痛、肋痛:瓜蒌皮四钱(胸痛配薤白头五钱,肋痛配丝瓜络三钱,枳壳一钱五分)。煎汤服。5、治乳痈肿痛:瓜蒌皮四钱,蒲公英五钱。煎汤服。(③方以下出《上海常用中草药》)6、治牙齿痛疼:瓜蒌皮、露蜂房,烧灰擦牙;以乌臼根、荆柴根、葱根煎汤漱之。(《世医得效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