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韵造像艺术集粹

年11月“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展出海内外私家珍藏的99尊金铜佛像。印度、尼泊尔、西藏、中原等地域的造像集中亮相,年代上溯三、四世纪,下至十八世纪,纵跨千年,横亘万里,对于佛教造像的学术梳理具有深远的意义。每一尊佛像都是同类风格中的巅峰之作,皆为可供参考的标准典范,具有赏心悦目的学习价值。这近百尊佛像为海外、台湾、内地的重要藏家的私人收藏,值此展览机缘,才得以汇聚,对于海内外佛教艺术的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西所著的《佛韵(造像艺术集粹)》为展览成果集,以展厅排列为主线,对藏品进行分类编纂,以时间为序,邀请专家进行精心撰写,既有对同种风格展品的总体论述,也有对具体造像的分篇介绍。

书中集结的金铜佛像年代跨度大,从6、7世纪到18、9世纪,纵跨上千年历史,每一尊造像都饱经历史风霜。从时代上看,从早至晚各不相同,隋唐丰满端庄,明清富丽华贵;从地域上看,南北东西亦各异奇趣,南方造像温和清丽,北方造像粗犷淳朴,西部造像流露异域风情,东南造像尽显华夏神韵。佛造像有石雕、木雕、金铜铸造,也有干漆夹纻,体现了传统工艺的丰富多彩,也体现了我国传统雕塑技术和制作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佛造像神衹众多,有佛、菩萨,也有财神、护法,派别上即有藏传、汉传之别,也有显密之分。

佛造像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烙下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痕迹,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神韵,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操和恢宏理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藏品介绍:

▲释迦牟尼

中原唐代

高44.5厘米

铜鎏金

▲观音菩萨

中原元代

高90厘米

铜局部鎏金

交脚观音菩萨坐像是元代中原地区喜闻乐见的造型之一。菩萨体量硕大,工艺精细,造型独特,颇具神韵。菩萨头挽高髻,头发丝丝毕现,戴宝冠,冠中有鎏金小佛。其面如满月,弯眉细目,耳戴花坠,直鼻小口,两颊丰润,目微闭而含情,俯视着芸芸众生,似乎随时准备闻世间疾苦之声而前往救助。菩萨交脚端坐,双手自然下垂抚膝,神情自若,姿态典雅端庄。菩萨胸前饰璎珞,中间是硕大的宝相花,两边有细密连珠,下方亦垂三条连珠。身着天衣、肩披霞帔,衣边领口包饰缠枝莲花,花枝精细柔美。衣褶自然写实,表现出衣物轻盈的质感。菩萨手足丰满,将肌肤的质感表现得真实可触。细节处理精致独到,整体比例亦精当匀称,给人以回味无尽的美感。

▲锅巴嘎尊者

中原元代

高28.5厘米

黄铜鎏金

▲释迦牟尼太子像

印度笈多风格五至六世纪

高20.5厘米

合金铜错红铜错金银

▲释迦牟尼

印度斯瓦特风格七至八世纪

高19.5厘米

合金铜错银错红铜

▲无量寿佛

印度帕拉风格十一世纪

高59厘米

合金铜错红铜

本造像双手禅定印跏趺坐于薄平台上,头戴五叶佛冠,帽饰左右对称,身体两旁亦有对称的服饰飘带。在铸造工艺上,两旁飘动的帽饰,工艺简约风格相似,下方帽饰与耳垂相连。胸前依次有璎珞、项圈,造型细致独特。双臂上有对称兽首纹的臂钏,并串有精巧的连珠装饰,手腕上分别有凸起的连珠手镯。

造像颇具帝王气派,面部饱满,方额宽颐,具有鲜明的帕拉风格特点。铜色沉郁、富丽贲张。嘴唇、指与足甲错红铜,遍身的璎珞于强烈的装饰中不失写意与粗犷。双肩、胸部、腿部阴刻细腻中亚盛行的动物纹式可谓添花之笔,疏密得当,给人以尊贵豪华的强烈印象。

▲骑师菩萨

印度帕拉风格十一至十二世纪

高10厘米

合金铜错银错红铜

这尊精美的雕像重分展示了啪啦雕塑家的高超技艺,形状、线条、图案、色泽无不精致华美。菩萨发髻高高隆起,耳边有凸出的冠结,以及弯曲上扬的缯带,这都是帕拉造像的鲜明特征。宽额头、深眼窝、高鼻梁,表现出明显的南亚人的特征。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双肩两茎莲花肩头开放,上托莲花,喻示自性清净与佛法的存在。其左腿横盘、右腿舒展坐于一头威猛的狮子背上。狮子匍匐于莲座,仰首回望菩萨,神态温顺而又有威慑力。仰覆式束腰莲座,莲瓣宽肥饱满,覆莲双层。整体造型优美而又灵动,圆润的肢体和扭动的身躯极富美感。双眼嵌银嘴唇嵌红铜,两目炯然,显得十分传神。璎珞钏环镶嵌白银,短裙点缀白银和红铜镶嵌成的碎花,显得十分华美。其色泽莹润,应是历尽沧桑,经世人膜拜拂拭的结果。这件精美的骑狮菩萨堪称11世纪帕拉造像的经典之作。

▲自在观音

印度帕拉风格十二世纪

高18厘米

合金铜错银错红铜

▲释迦牟尼

西藏十四世纪

高77厘米

铜鎏金

这尊精致灿烂的佛像是最大型、最重要的西藏早期鎏金释迦牟尼像之一分体浇铸,保存状态良好,金色灿然,面部和颈部根据西藏的仪轨涂有金粉和颜料。造像整体为藏式风格,饱含尼泊尔艺术元素。饱满的下巴,紧贴身体的袍子,腿部和躯干上的流线型衣褶,以及袍子底边平挂在左肩上形成的起伏,与供奉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非常相似。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西藏最神圣的造像,以尼泊尔工艺制作,被一些学者断代为11至13世纪。这尊像可能是由尼泊尔工匠参照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的风格制作的。也可参见一个14世纪的释迦牟尼铜像,也置于大昭寺中,有类似的紧贴身体的袍子以及身体和腿部的线形衣褶,佛像与底座分开铸造。这尊像底座的风格表明其年代至少在15世纪以前,连珠纹环绕上下缘,莲瓣圆润饱满,在尖端有复杂而优雅的装饰,类似于丹萨替寺绝妙的装饰。造像的金水亮丽,证明曾受到高度重视,很可能被放置于重要的庙堂中,避免了使用中的磨损和意外伤害。

▲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

西藏十四世纪

高33厘米

合金铜错金错银嵌宝石

▲毗卢巴

内地宫廷明永乐

高23厘米

黄铜鎏金漆金

▲燃灯佛

汉藏风格清乾隆

高50厘米

合金铜局部冷金错银

▲无量寿佛

内地宫廷清乾隆

高31厘米

铜鎏金掐丝珐琅(背光及莲座)

作者简介

主编:一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西藏博物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学术成果:《盛放莲花》、《明点》、《永乐气象》、《西藏佛教艺术》、《西藏寺庙珍藏佛教造像尊》、《尚密》。

撰稿专家

艾米·海勒西藏艺术研究学者

安娜·马丽娅·罗西和法比奥·罗西

黄春和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胡永炎淡江大学西洋语言研究所英美文学硕士

大卫·威尔顿美国藏学研究独立学者

简·凯西独立学者、策划人

杰夫·沃特美国纽约喜马拉雅艺术中心负责人

金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

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罗文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熊文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西藏文化博物馆副馆长

伊恩·阿尔索普喜马拉雅艺术独立学者

叶灵毅台北资深藏传佛教文史艺术顾问

藏传佛教古文物艺术鉴赏家、艺评家

书名佛韵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数

开本16

作者一西

出版日期年10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本书共纳入佛教造像艺术精品99件,其中部分精品出现在近年的大型拍卖会之中,有些刚刚在今年秋拍中成交,均创下了拍卖会上的历史新高。本书对每件佛造像进行了详细的深度解读,对喜马拉雅艺术爱好者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古代佛教艺术品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也是一本值得推荐珍藏的好书。

喜雅艺术独家原创。欢迎转发,转载合作请联系:

xuwi

himalayanart.cn。

▼点这儿,购买《佛韵》。

赞赏

长按







































白殿疯检查什么科
白癜风怎么诊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1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