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
尼
天
虹
琴是琴人的心灵伴侣。琴是琴乐演奏的生命线。所以,拥有一张好琴,对于琴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当今市场上,冒出了很多斫琴家,有懂琴的,有基本不懂的。这也使得市场上的琴器良莠不齐。购琴时的选择,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使用劣质琴,不仅是演奏的表现力不够,更重要的是使学琴者对声音的理解误入歧途,这就很可怕了。
对于选琴来说,如果购琴的目的只是挂在墙上附庸一下风雅,并不弹奏,那好看就行了,别的不用要求。而若是琴人购琴,为的是弹奏,那讲究可就多了,本文只谈谈其中的重点:
(一)琴的音质最为重要
所谓音质,指声音的本质,声音的质量。对于弹琴人来说,琴的声音是最重要的。琴的声音不好,弹奏如破锣嗓子唱歌,是先天缺陷。鉴别琴的音质,有以下重点:
1)清脆淳和
声音清脆,是好声音的重要标准。关于这一点,古人常用“金石声”来形容。若声如金锤敲玉磬般清脆,那是极好的声音。能清脆如风中铃铎,也是难得的好声音。若琴能发声清脆,就先具备好音质的一大重要因素。而古琴的清脆好音,还要淳和内敛。清脆淳和,才是上品的好音质。有些琴虽也很脆,但高音尖锐张扬,按音有浓重的脂粉气,有扭捏之声。这是脆而不淳,虽脆而不雅的艳声,也就算不上很好的声音了。还有的琴,声如敲锣一般,也自称为金石声。其实这是极劣质的声音。称此为金石声纯属误导。
2)低音厚实
琴的散音具有浑厚的特点。大弦也具有浑厚的特点。低音浑厚,是声音好的琴的一大特点。这里要注意,所谓厚实是浑厚而结实。有的琴虽自称浑厚,实则声大而空,不论大弦小弦、高音低音,尽是嗡嗡的木声,按音也是嗡嗡呜呜的,如哭声一般。这是极劣质的声音,和浑厚并不沾边。称此为浑厚也纯属误导。
3)高音圆净
琴的高音要淳净,不可过于尖锐妖艳。高音还要圆润,不能声散无韵。在做到低音厚实的同时,又能做到高音圆净的,实在不多。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琴在高音上都托不住。
4)松透圆润
松透是声音透得出来,而不噎塞。这里说的是在优美音色的基础上,音量透出,并非只是一味的音量大。若声大而不美,亦与好声音无关。有些琴虽音色也很好听,就是声音闷着透不出来,这是美中不足。很多琴是要弹一段时间后,声音才透得出来。这也是养出来的旧琴,价高于新琴的原因之一。
圆是琴发声聚拢而不散。润是指韵长而可爱。琴声发出聚而不散,才会韵长而美。所以圆润总是放在一起说。清脆与圆润都是古琴音质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清脆淳和,又圆润而具金石韵,即所谓的古雅之音了。若清脆而无圆润,也算不上最上品的好声音。至于那些声出而旋即散掉的琴,和音质好就不沾边了。
5)细腻敏感
好的琴音,细腻而敏感。弹奏者的纤毫动作,琴音皆能相应而变化。琴的表现力与此关系极大。琴音敏感,表现力强,才能使弹奏者的思想情感得以淋漓尽致的表达。而那些反应木讷而无敏感的琴,自然不会是上品好琴。
(二)琴的手感非常重要
手感好,对于弹奏来说非常重要。弹得舒服,对于操曲言志,帮助无疑是很大的。弹着舒服,心情就更舒畅,对于修身养性也是助益。
1)抗手之琴
若一张琴声言极佳,就是弹着抗手,无疑是美中不足。而声音差,弹着又抗手的琴,当然是较为劣质的琴了。
2)关于手感的误导
关于手感,也是有误导的。有些人说琴的手感越绵软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过软而缺乏张力的琴,表现力则有缺陷。过硬而抗手,过软而缺乏张力,都属于手感不佳。软硬适中,不抗手,又有适当张力,才是最佳手感。
3)关于取舍
购琴,若能得到音质极佳,手感亦极佳的琴,当然再好没有。但现实中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若不能全美,作为琴人,宁肯牺牲手感,也要选择声音好的琴。毕竟音质好才是最重要的。声音不好,手感再好,也弥补不了声音本质的缺陷,而手感是可以通过练习来适应的。
(三)关于古琴之“奇”
古人述琴有九德之说,所谓: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关于奇,解为轻松脆滑。关于轻松脆滑亦有解。轻,解为其材轻。松,解为扣其声透。脆,解为质紧而木声清长。滑,解为质泽声润。
此解对于斫琴选材,确有实际意义。而对于琴人择优选琴,全不适用。
如:轻当如何判断?一张已经斫制完成的琴,轻重关系到的因素太多。一般来说,桐木琴大多轻于杉木琴。而杉木恰恰是斫琴良材,唐朝雷氏就惯用杉木斫琴。而桐木琴中,梧桐(青桐)乃为良材。而现在所谓的桐木琴,基本为油桐、泡桐所斫。就琴材而言,油桐、泡桐都是较差的,而其材皆轻。另从制作工艺而言,灰胎层过薄的琴,会明显轻于灰胎层厚的琴。而质量上,灰胎层过薄的琴是较差的。对成琴来说,以轻重定优劣,显然不适用。其他概念也是同理。
所以,古人对奇所解,是就斫琴选材而言,得四者之材用以斫琴,易出好琴而已。而对琴人择优选琴购琴,古解并不实用。若一定以轻松脆滑判断,只能从弹奏时的声音和手感来解释。
(四)关于不同琴缺陷的取舍
既然十全十美的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实在难以找到(偶尔找到也不见得买得起),那所选琴有些许缺陷是正常的。这里的关键就在取舍上了。
1)关于杂音
这里的杂音指煞音打板、金属弦带有金属杂音等琴器本身的杂音,即在静之一德上的缺陷,不指因弹奏技术不佳而弹出的杂音。若一张琴在众多音位都出杂音,煞音打板现象普遍,则是没法弹奏的劣质琴。而若面前有一张整体素质不错,音质优美,而只在某一音位取音会出杂音的琴。又有一张任何位置都没有杂音,但整体声音较差的琴。那该选择哪一张呢?不用犹豫,当然选声音好的。只要整体声音好,即使有微小缺陷,大体也是好的。整体声音不好,虽没杂音,还是声音不好。
2)关于匀
琴坛有九德之中匀最难的说法。所以很多人认为只要匀就是好琴,就值高价,其他可以不考虑。其实,匀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声音好,又能做到匀,当然是好琴,能值高价。如果声音不好,光匀有什么用?如果是声音好,但只能做到基本匀,做不到非常匀的琴,与声音不好但非常匀的琴相比,当然还是声音好的更值得选择。所以,匀之一德,是加分,而不是根本。根本还是音质。
(五)关于漆的要点
漆是斫琴工艺的重要一环。关于漆的工艺,要注意两个重点:
1)原生漆、合成漆、化学漆
只有原生漆才是真正的大漆、生漆,是割取自漆树的漆,也是唯一靠生物催化(漆酶)干燥的漆。而其干漆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可使脏腑健实。所以原生漆是真正的健康漆,但成本很高。使用原生漆的琴,才是真正传统的工艺,也才是真正值钱的工艺。
合成漆即腰果漆,是以腰果壳液为主要原料,加苯酚、甲醛等制成,因其硬度、水磨性、抗酸性、色泽和光亮度等近似大漆,故被称为合成大漆。而合成漆是靠空气/催干剂干燥,有甲醛残留,催干剂也含有不少有害物质,故合成大漆非健康漆。当今市场上,使用合成大漆的琴很多,因其成本非常低廉。这种琴在工艺上就是廉价的,且非健康。而在市场宣传上,很多使合成大漆的琴,也号称大漆(逻辑是合成大漆也叫大漆),这在销售上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有些琴人用惯了合成漆的琴(自以为是大漆),真拿到原生漆的琴反倒认为不是大漆的了。说来也甚是可笑。
化学漆即聚氨酯漆,又称钢琴漆,是目前家具最常用的漆。化学漆是非健康漆,对人体有害,可致多种疾病,其固化剂亦可致癌。斫琴使用化学漆,是最不值钱的工艺了。
那么,如何分辨原生漆、合成漆和化学漆呢?首先,化学漆是最容易分辨的。化学漆即钢琴漆,其光亮度极高,想想钢琴的亮度,极易分辨。化学漆的亮度贼亮贼亮的,而生漆虽也很亮,但光亮内敛,如青铜器那种暗暗的“宝光”一般,不会亮得那么张扬。故从亮度方面极易分辨出化学漆。化学漆可调成非常鲜艳的颜色。而生漆遇空气呈褐色,调色亦会较暗,不会那么鲜艳。故从颜色上也很易分辨化学漆。
合成大漆在硬度、亮度、色泽方面都与原生漆极为相似,从颜色和亮度上较难分辨。而合成漆较鲜亮一些,有经验者可以分辨。普通人一般分辨不出来。但合成大漆干后存有异味,却明显与原生漆不同。用原生漆的琴在未干透时也有味道,但干透后就基本没什么味道了。而使用合成大漆的琴,漆干后很长时间内都带有异味。注意,很多老杉木带有类似所谓“松香味”的味道。这里所说的异味,不是指这种杉木味道,而是一种较刺鼻的“漆香味”(有人这么称呼)。所以,使用合成大漆的新琴,还是可以分辨的。
2)擦漆和刷漆
擦漆是以布蘸漆擦于琴上,擦后打磨,磨后再擦,擦后再磨,反复擦磨,加上中间漆干的时间,过程较长,工艺较复杂,技术性较高。每次打磨后只留极薄的漆层,而多次重复后,漆色生动自然。使用擦漆工艺的琴,比刷漆的琴,自然值钱得多。
刷漆是用刷子把漆刷上去的,工艺比擦漆简单很多,刷出的漆色,虽有质感,但缺乏自然。比起擦漆的琴来,刷漆的就差得多了。
(六)注意选琴的环境
选琴时要注意选琴的环境,如用的是什么琴桌。用有音箱的琴桌,和用没有音箱的琴桌,琴的声音会有不同。用桐木琴桌和用硬木琴桌,琴的声音也会不同。这些都要分辨的。
(七)新琴和旧琴
有这样一种想法:新琴太贵了,我买张二手的旧琴可以便宜点吧。
而事实正好相反,旧琴可比新琴贵得多哦。琴是通过长期弹奏,越养越好的。这一点有点类似紫砂壶,养熟的比生壶可贵多了。一张养出来的旧琴比同档新琴贵得多了。价格能差多少呢?2-3倍不算多。多了10倍以上。若是名家养出来的,就更值钱了。如果想买人家养得声音极好的旧琴,那就得花大价钱。
转载请注明作者。
涵
月
.
冷
泉
中医理疗
古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