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五种防治,哪种最中医、最粗暴?
中医药学在防治肿瘤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理法方药和各种治则的运用有许多独到之处,这是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主要基础。治疗肿瘤临床上常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祛湿、以毒攻毒的方法,并用微循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学等新科技指标深入探讨,对癌症病因机制、防治方法提供论证数据,以阐明控制癌症发生、发展、防止复发转移的理论。
活血化瘀法是针对瘀血病机的。中医对肿瘤的形成有气滞血瘀、久痰成块之说。现代医学也认为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研究也证实,活血化瘀药可改变血液高凝状态,如川芎、三七、丹参、莪术等。
动物实验也证明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抑制微血栓形成可预防肿瘤的转移,有利于化疗及免疫治疗发挥作用,如当归、川芎、红花等组成的益气消症方可降低小鼠自发肺转移。一些以活血化瘀治则的抗癌中成药也相继问世,如以五灵脂、干漆等组成的平消胶囊,以莪术、马钱子、山慈菇等组成的慈丹胶囊等。
软坚散结法主要针对肿物聚结成块、坚硬如石的临床现象,中医对“瘿瘤”、症瘕积聚、无名肿毒等有“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的治法。软坚散结的常用中药有牡蛎、鳖甲、昆布、瓜蒌、八月札等。
对甲状腺肿、宫颈癌、淋巴瘤等治疗均有报道。中成药有以干蟾皮为主要原料的安替可胶囊,以鳖甲、蚤休等组成的治肝癌药肝复乐,有黄药子、夏枯草等组成的抗癌乙丸等都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肿瘤的治疗中,离不开“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在攻邪的时候必须考虑患者正气的恢复,攻邪的药过用会伤正。同时在扶正的时候也要考虑扶正太急,也会留邪,其结果对正气的恢复不利。
一般而论,肿瘤初期,病人体实,邪较轻浅,治宜攻邪;肿瘤中期,正气较虚,邪气较深,治宜攻补兼施;肿瘤晚期,邪盛正衰,治宜扶正为主,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看,手术、放化疗以及某些以毒攻毒的中草药,均属祛邪范畴;而中医的扶正培本治疗,以及现代医学某些免疫、生物治疗均属扶正范畴。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期早晚、患者体质、病情虚实以及正邪对比做出正确治疗原则,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以全面安排扶正与祛邪的治疗措施。
清热解毒法应用较广,适宜于毒邪内蕴、情志不畅、久郁化火以及放化疗引起热毒伤阴,感染引起的内热聚结等。
这类药的实验研究多具有明显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多种肿瘤作用,如山豆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冬凌草等,有些已分离出有效成分,如长春花碱、靛玉红、斑蝥素、喜树碱、冬凌草甲素、苦参碱等。有些已制成注射剂,如鱼腥草注射液、冬凌草注射液等。
口服制剂有以半枝莲、苦参、山豆根等中药制成的参莲胶囊,野菊花、夏枯草、龙胆草等组成的鼻咽消毒剂以及山豆根、拳参等组成的增生平等。
是以中药的毒性去攻除癌毒的方法,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毒性,在注重毒性可控及解毒方法的同时需仔细掌握剂量,进行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安全再评价。现代研究以毒攻毒的中药主要靠细胞毒发挥作用,蟾酥、藤黄、槐花可以损伤癌细胞的DNA,肿节风、白屈菜、守宫等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传统方剂大黄?虫丸含有砒霜、干漆、?虫、水蛭等诸多毒性药物,含有巴豆霜的康尔爱片对治疗胃癌有一定疗效。含有斑蝥的艾迪注射液用于治疗肺癌、肝癌、肠癌等多种肿瘤。制剂工艺对有些毒性药物做了提取,如斑蝥提取了斑蝥素、蟾酥提取了蟾酥毒素,砒霜、狼毒等也成功地提取了有效成分。
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虽然与传统的中药材有一定区别,但它们一般与化疗药不同,其疗程的长短及用药次数也多灵活,适合肿瘤恢复阶段的长期应用。
高血压的哪些事鐢橀湶鑱氱硸鑲芥敞灏勬恫璇存槑涔?鐪嬬櫧鐧滈鍝釜鍖婚櫌鐪嬬殑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