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术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这是生漆最主要的用途。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生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将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术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这是生漆最主要的用途。
除了漆器之外,古琴所用的漆也是它。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古琴也是一种漆器工艺品。
漆器所用的漆,是漆树分泌的一种汁液,生漆,又称之为“土漆”、“国漆”或“大漆”,它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乳白色胶状液体,一旦接触空气后转变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干涸硬化而生成漆皮。生漆在国外被称之为“中国漆”,生漆的漆膜光亮夺目,丰满度好,耐高温、耐氧化、耐磨、耐久性佳,是任何化学合成漆都无法比拟的。生漆虽然能对不适应者产生过敏反应,但干燥后却对人体再无任何伤害,而且没有任何污染、无毒无辐射,是自然与环保的最佳产品。
割生漆之活,并不是人人都能干的,对生漆过敏不适应者,是被排除在外的。据说这生漆过敏还能分为几个档次,有接触后过敏的,有闻到气味后过敏的,再进一步就是看到生漆或漆树时也能产生过敏反应,最最离奇的是:屡次中过招的人,在一听到别人说起“生漆”或“漆树”这两个词时,皮肤马上就会生出密密麻麻的红色皮疹,长满芝麻粒大小的红色颗粒,就会觉得皮肤在阵阵发烧,膨胀,水肿,进而产生离奇钻心的、无所适从的痒,这种感觉,会伴随上过敏者好一阵子才消停呢。
生漆从漆树上被割取下来之后,割漆匠们先对其进行日晒和搅拌,再掺入桐油熟化后,就制成了可以出售的土漆。
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漆液最初呈灰乳色,与空气接触后变成栗壳色,干后呈褐色。我们形容夜间能见度差,常用“漆黑”一词,就是与这生漆有关。
割漆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艺,受人崇拜的割漆匠,是因他们见得漆而不过敏,他们能像猴子一样在漆树上爬上爬下,身上的衣服和裸露的皮肤就算漆迹斑驳,自己却一点事儿也没有。割漆匠取漆时随身带有许多洗干净的蚌壳,爬上漆树后,从上而下,间隔上一段距离,就用刀在树干的皮上割口子,割一刀就嵌一个蚌壳,如此反复往彻,错落有致地绕着树干沿续下来,整个漆树干上就像嵌满了小盘子。刀口里溢出的乳白色的漆汁,刚好就流入蛙壳的凹空里,不过据说能淌满这一小蛙壳漆液得花上一夜的工夫呢!到时割漆匠再上树逐个将蚌壳收了,将蚌壳里红褐色的漆汁收在木桶里,用油纸封存好以后,他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漆树是落叶乔木,树最高可达二十米,生长到8年期的漆树就可以开割了,四十年树龄的漆树仍可割漆液。每年割漆的时间,从四月到八月为宜,三伏天所割的漆质量最佳,因为盛夏时水分挥发快,阳光充沛,产出的漆质量是最好的。每天日出之前是割漆的最好时机,漆农们用刀具割开漆树皮,露出木质切成斜形刀口,将蚌壳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接流漆液后再倒入木桶中,最后以油纸密封保存之。
天然生漆具有一般合成漆(比如油漆、清漆等)所不可比拟的独特的优良性能,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
1.天然生漆所结成的漆膜具有一般涂料所难以达到的高硬度,其硬度平均值达0.65,而一般涂料的漆膜硬度值均在0.4以下。
2.天然生漆漆膜富有光泽,室内使用几十年后的漆器、漆家具等依然光彩照人。
3.天然生漆膜以其耐磨耐用而著称,每平方厘米可承受70公斤的摩擦力也不致损坏。如果用细纤维打磨,则会越磨越亮。
4.天然生漆膜针孔极少,且漆膜结构紧密,密封好,因此可以严防酸、碱、盐、水蒸气、氧气等渗透腐蚀。
5.天然生漆与木质材料的附着力特别强,超过其他涂料。天然生漆加入等量的瓷粉后,其与钢板之间的附着力可达每平方厘米70公斤。
6.天然生漆膜具有良好的结缘性且有防辐射功能。
7.除此之外,天然生漆膜还具有耐溶剂、耐水抗潮、耐土壤腐蚀、耐热、耐化学介质腐蚀和不污染水等特点。
最后介绍一下天然生漆的干燥。天然生漆的干燥不同于化学漆,它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才可以干燥,一般湿度为70%---90%;温度为25度左右。同时,为了保证温度和湿度能够恒定,因此需要荫房或荫箱来放置漆工艺作品使其干燥。
特别鸣谢:本文由律和古琴研习社给予内容支持。
律和古琴研习社是由青年斫琴师王宁先生所创,聚焦古琴研斫及丝弦制作。
王宁,琴人、斫琴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曾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职8年。如果有对斫琴感兴趣的小伙伴可猛戳下面的治白癜风要多少钱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