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昆虫志第六卷鞘翅目二天牛类

封面图为EutetraphashanxianaLinYang,陕西直脊天牛,左正模雄右副模雌。

书名:秦岭昆虫志第六卷鞘翅目(二)天牛类

年12月出版,共页文字加37个图版。

封二

版权页

内容简介

前言(部分)

图版目录,其实也就是图版说明,跟图版离得有点远不是很方便对照,但为了节省版面和经费也只能这么做了。

图版3

图版16

图版31

图版34

总结:

好的方面:1)里面有相当多的模式标本图片;2)鉴定基本上是准确可靠的;3)里面的图片,都是产自秦岭的标本拍摄的。这一点很重要,但经常被一些人忽视。比如有些人手头已经有一个种的照片,但不是产自秦岭的,他就直接用了已有的图片,也不说明产地。万一秦岭的标本鉴定是错误的,秦岭其实并没有这个种的分布,那书中出现的正确的标本图片会让将来的更正非常困难。4)作者态度端正,尽力而为,已经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标本资源和人力资源,比如专程去了保存有很多秦岭标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教了很多国内外相关类群的专家。

不足的方面:1)调查不够全面。本该30年努力的工作,得在3年内完成,而且作者本身处于风雨飘摇工作不保的时期,真正花在里面的时间离这项工作本该花费的时间差得太远。即便殚精竭虑,也是力不从心。2)鉴定虽说已经尽力而为,但我还是不满意。我愿意承认很多天牛我都不认识,全科的鉴定是超出我能力范围的。社会上很多人都误解专家就要什么都懂,看一眼就能立刻说出种名。而很多专家也被动表现出“专家”的样子,不承认自己还有不认识的类群。我认为这是对专家意义的误解和对大自然复杂程度认识的不够。3)图版的照片质量参差不齐。不是作者不想整姿不想拍好,实在是没有时间。4)作者知道北京林业大学有不少本科生去秦岭实习采集的标本,心心念念要去检视,但最后也没有完成这个心愿。时间都去哪儿了?是什么逼得专家没有时间做最愿意干最乐意干的工作,甚而导致专家做不好本职工作?

致谢(跟印刷版本不完全一致):

在这个秦岭项目中,很多同行和朋友无私地提供了很多帮助。对此,我心存感激并铭记于此。

感谢CarolusHolzschuh(奥地利)和Lubo?Dembicky(捷克)提供60种正模照片并允许在本书中使用;台湾的林毓隆和王宇堂帮忙寻找部分种类的模式标本并提供模式照片。感谢陈常卿、黄灏、史宏亮、郎嵩云、刘漪舟、张巍巍、王勇、宋志顺和周润提供个人采集或收藏的秦岭标本;马燕、吕林、乔娜、杨宗武、黄敏、戴武在笔者拜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的时候提供支持和帮助,张雅林馆长批准借用标本和使用相关标本照片;李颖超、王志良在笔者查看林业大学标本馆的时候提供支持和帮助;任国栋老师批准借用部分河北大学的标本;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张魁艳、梁红斌、刘虹和陈军在工作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NobuoOhbayashi(日本)协助鉴定部分花天牛亚科的种类;PetrViktora(捷克)协助鉴定部分虎天牛族的种类;JoanBentanachs(西班牙)协助鉴定部分绿天牛族的种类;MikhailDanilevsky(俄罗斯)协助鉴定部分草天牛族的种类;JunsukeYamasako(日本)协助鉴定部分象天牛族的种类。感谢法国的GérardL.Tavakilian经常跟笔者讨论和确认很多文献引证的信息,他整理的Titan数据库(







































白癜风药膏
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2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