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上海辰山植物园
什么是菩提子? 对于这些菩提子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是不是菩提树的种子?答案是否定的,菩提树Ficusreligiosa是桑科榕属的植物,开花为隐头花序,果实为聚花果,形状和结构类似我们吃的无花果,它全身上下是长不出来各种菩提子的。 而市场上的那些菩提子,其实是许多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菩提子这个概念起源于佛教,但从商业角度来说,任何植物的坚硬小型球形器官都可以作为菩提子来把玩。8天竺菩提 天竺菩提子是由壳斗科植物烟斗柯(Lithocarpuscorneus)或其近缘种类如厚鳞柯(L.pachylepis)的果实加工而来。因为其形状比较特殊,形如龟头,故又别称“龟头果”、“风流果”,传说是由原产印度的“天竺果”加工而来,更是被以形补形的理论鼓吹可以“壮阳”神马的。。。然而这些传说终究只能是传说。 据《中国植物志》英文版《FloraofChina》记载,烟斗柯产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台湾、云南。另据USDA(美国农业部)网站记载越南也有分布,但唯独没有记载印度有分布。因此可见它虽然名叫“天竺菩提”,可是与印度无甚关系。 天竺菩提有多个分支,比如打磨后,表面形成暗红色纹线的就是人们常说的“龙珠菩提子”,有的暗红色纹线有些像血丝,很多玩家便称其为“血丝龙珠”。其好坏也极好辨别,“血丝”越明显,其价值也就越高。有些经打磨后,表面会呈现白底无血丝,但却有明显的的细线纹理,圈内人士便其“花珠菩提子”。 而打磨这样一串龙珠菩提子对于原料“天竺果”的消耗也是十分之大的,而且并不能保证出现血丝,所以可想而知一串“血丝龙珠菩提”的身价有多不菲。9五线菩提 五线菩提子因其籽身周围有五道棱线而得名。相传北京故宫内的一棵百年菩提老树每年都会结出少量的五线子,故号称“五线菩提”。由于五线子十分稀少,因此玩家十分推崇。那么这五线子究竟是哪种植物所结的种子呢?蒙椴的叶片(左)、花(右上)与加工好的五线菩提(右下)。左图来自wiki 如果对菩提树有所了解的人难免会产生两个疑问:第一、菩提树的果实和种子都不是这个样;第二,菩提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处北温带的北京无法露天种植。 那么这种菩提子到底是怎么来的?还要从故宫的菩提树说起,菩提树是佛教的圣树,在佛教散布到中国各地之后各寺庙都去种植它,但正如前面所说他无法在中国北方种植,所以北方的僧人和信众们就找到了各种替代品。菩提树的替代品要长成什么样呢?答案是叶子形状有相同的要素。在炎热潮湿多雨的原产地,为了将雨水迅速从叶面上滴下,菩提树的叶有很长的尾尖,也被称为滴水尖。暴马丁香、杏树等植物都因为叶子具有类似的尖头而有幸被人膜拜。故宫中的“菩提树”是明代种植的蒙椴(Tiliamongolica),用来赏玩的是它核果中的籽,蒙椴的子房五室,内果皮上也就能够看到五条线,这五条线是相邻心皮合生的腹缝线。 另外,同属植物南京椴(Tiliamiqueliana)的种子可以加工成“天台菩提子”。由于是同属植物,所以“天台菩提”与“五线菩提”是十分相似的,至于是不是故宫的蒙椴所结的种子制成的“故宫五线菩提”那就全靠商家良心了。10菩提根贝叶棕花期植株(左),由菩提根抛光制成的手串(右上)与菩提根的纵剖面。左图来自wiki 菩提根并不是根,而是棕榈科植物贝叶棕(Coryphaumbraculifera)的硬质胚乳。除了直接做成佛珠外,菩提根还经常被雕刻成各种工艺品。贝叶棕原产南亚,也是随着佛教的流行而引入中国,在佛教信仰中它起的主要作用其实还不是做成珠串,而是利用它的叶子刻写佛经——称为贝叶经。如果我们把菩提根锯开,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硬化胚乳的内部结构,在果实基部还能够看到胚,上面所说的星月菩提的“月”也是同样的结构。11五眼六通菩提 五眼六通菩提是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的种子,顶部有五个小孔,看似五个小眼睛,首尾贯穿打洞,制成佛珠,便称为“五眼六通”。在佛教文化中,“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前五通各种修练都可达到,惟漏尽通为佛家的境界。 说起南酸枣想必不少人都有印象,酸枣糕大家都吃过吧?那就是用南酸枣的果肉做成的。把果肉去干净后,留下的种子就是五眼六通菩提子了。12红心菩提 红心菩提,又名血菩提,是由豆科(或含羞草科)植物海红豆(Adenantheramicrosperma[异名A.pavonina])的种子加工而来。海红豆,又名孔雀豆,因种子外形近似红心,同时饱满圆润、艳丽的红色给人以热情的感觉,通常被赋予爱情的象征。“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情诗恐怕已经被很多朋友读到烂熟。 但是,知道诗中的红豆长在什么地方的朋友就很少了。顺便对吃货说一句,这个红豆可不是做成红豆沙甜品的红豆!海红豆的种子有毒,可以引发腹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13缅茄菩提 缅茄菩提乍看像一个微型的茄子,故称“缅茄”。它是由豆科(苏木科)植物缅茄(Afzeliaxylocarpa)的种子加工而来,缅茄整体看上去明显分为两个部分。上半节为革质的假种皮,称为“蜡蒂”,通常为长方形,由于其质地坚韧,因此常被用于雕刻。下半节称为“核仁”,形如荔枝的核一般光滑圆滑。 缅茄的种子同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无论是直接串成手串,还是雕刻成精美挂件,缅茄菩提子在文玩市场都是十分受欢迎的。14木腰子菩提 木腰子菩提应该是目前菩提子中最大的种子了,它来源于豆科植物榼藤(Entadaphaseoloides),是热带雨林中一种巨大的木质藤本植物,它能结出又大又长的荚果(长度可达50厘米以上),木质或革质,扁平,常旋转状弯曲,成熟后会逐节脱落,每节内有1颗种子。种子也是十分之大,扁圆形。本种在东半球热带地区广布,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均有分布,常生于热带山涧或山坡混交林中,攀援于大乔木上。欢迎来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