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匠人为了传统的灯不会消亡

1.日本酒

蒸米、曲、水均匀混合后的“搅拌”作业

2.漆器

所谓漆,曾叫作“绚丽”,同时也是这一词的来源。谁都会那样理解:漆器是高雅的,其深度的美能够给人以无尽的魅力。在英语中,与瓷器的China相对应,漆被叫作Japan(或是Japaneselacquer)。将漆器叫作Japanware,已是众所周知的,是能够代表日本的工艺品。

漆,是从漆树上采集的树液,是一种以漆酚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树脂涂料。漆液含有漆酶的成分,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是活性状态,一旦与空气中的氧产生反应后,会由液体变成固体,与水分蒸发的情况完全不同,这种状态叫“干涸”。如果没有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漆就不容易干,所以操作起来很困难。

漆树,漆树科属的落叶乔木,成年树一般高约10米,多生长于山野的背风向阳处,秋天树叶变成红色,非常美。然而,树液中漆树醇、漆酚会因人而异诱发炎症,需要注意。与日本种类相同的漆树在朝鲜半岛、中国等地区也有分布,其亚种是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度漆、柬埔寨漆等。日本的漆树液呈黄色,而南方地区的漆树液颜色则较深,印度等地出产的漆树液则呈黑色。

从漆树上采集树液叫“割漆”。多选择树龄在10年以上的,时在树液分泌兴盛的初夏,可以减少对树皮的伤害。于是,就在漆树被割伤并已痊愈的地方开始收集树液,就在划出V字形伤口处,用容器采集树液。这样的作业进行到秋天,不能把树木整一圈的树皮切割,否则,树木会枯死。

收集漆树液

漆器的工序有30多道。采集漆树液是职人的工作,制作胎底是木工师傅的工作,在素胎上髹漆的是髹漆工。最后,才进入“加饰”的工序。

漆能够防止腐败,也有防虫的效果。过去的寺院都是用朱漆髹涂,其目的并不是外表的华丽。即便被雨淋湿了,也是湿在漆的表面,水不渗入其内即不会腐烂。另外,令人吃惊的是一些试图自己立身成佛的修验者,就像木乃伊的防腐那样,据说在圆寂前要喝有防腐作用的漆,用来防腐。

漆在高温、潮湿,以及酸性、碱性的环境中,或在紫外线照射下,容易老化。在极度干燥状态下长期暴露的话,容易开裂、剥落。

此外,漆还可以作为黏合剂使用,即我们所说的“麦漆”。小麦粉与漆加水调合即成,加水是为了加速干燥,只有漆才会慢慢地干,要干透就要两周左右。用来制作佛像的干漆法就是利用了漆的这个性质,将麻布用漆涂裹,从而制作出轻而牢固的佛像。木作器具的黏合自不待言,就连损坏的陶瓷器的黏合也要使用漆。黏合后,等其髹涂的黑漆干透,再进一步涂上红漆,撒上金粉,这样的手法叫“金继”,是有名的茶碗等物破损后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器物十分耐看。

江户时代,漆器开始用作荞麦屋的装有蒸笼和蒲烧的套盒,能够在不断加热和多次水洗的苛刻条件下使用,很耐用。只要是最好的漆器,爱惜使用且认真打理可以用好几年。所以需要注意,不要随意扔放。

3.日本刀

追溯历史,日本在古坟时代就能制作铁制的刀剑,如埼玉县行田市的稻荷山古坟和岛根县安来市的造山古坟,从中出土了铁剑和大刀。其中从稻荷山古坟出土的错金铭铁剑,是雄略天皇的佩剑,其作者于年在其上刻了个汉字,记述了做刀的由来,受到了世人的嘱目。

制作日本刀的职人被叫作锻造刀的刀匠,实际上“锻造刀”的“锻造”二字,本来是金打的“かぬち”(锻造部),进一步转为“かぢ”(加地),另一方面说明刀刃是加热后锻造的。可是,日本刀作为武器的作用已经没有了。

明治九年(),除警察、军人以外禁止带刀的废刀令颁布,与制作日本刀有关的职人急剧减少。尽管如此,从平成十九年()至今,全国只剩下约名刀匠,持刀的精神性、美的姿态,对现在日本人的吸引,是不会停止的。

日本美术刀剑保存协会确定的最高称号“免检”,自平成十九年到现在已经授予了16名刀匠,河内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夏天在暑气蒸人的锻冶屋中是很辛苦的。另一方面,冬天的染坊像冰窖一样。这些现状为“染坊和冶铁匠有三年忍耐的话,能出人头地”这样的说法作了注解。我为取材而采访时,正好是八月的大暑日,那里的刀匠看上去像快要中暑了,那是很严酷的工作环境。

锻造刀身

日本刀以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高科技刀而为人所知。碳量少的软铁被含碳量多的硬铁包在其中,这样的二重构造在量轻的同时,也达到了刀不易折断的目的。同时,二重构造能让“刀纹”显现出来,刀本身就成了可鉴赏的美术品,这便创造出了世界上罕有的刀剑。

时至今日,名刀的样式也有留存。因此,可以有很多线索。留存的名匠的精品,超越了时空,激励着人们不断进步。每次看其中有着盛誉的“正宗”名刀等,都会有新的发现。

最近所有的博物馆,无论对方是人间国宝的刀匠,还是免检人士,都不给他们看馆藏的“刀具”(实际上也不仅限于刀)。收藏成死藏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没有要求博物馆向所有人公开展示,但为了把这种技艺传承下去,至少应该以特定的方式向特定的人公开展示。

4.焰火

日本最初的火药是天文十二年()由葡萄牙人从种子岛传来的铁炮。到了32年后的天正三年(),织田信长发起的长篠之战中,因连续使用了被称为三千丁的铁炮,对当时最强的武田骑兵团势如破竹。说起武器来,有着比梅毒更为恐怖的传播力。火药与铁炮说来话长,另一方面,人们发现火药做成装点夜空的焰火能够带来快乐。

之后,焰火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于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喜欢焰火,特别在德川家的祖居地爱知县冈崎公然允许制造火药,以致焰火职人急剧增加。就是现在,这个地方仍然集中了一批焰火的专卖店。但只要是与江户有关的话,因建筑物稠密建设的缘故,再三提出焰火禁止令,在江户市内大川端(隅田川)以外的地方玩焰火是被禁止的。

燃放焰火当日的准备工作

今天的“键屋”“玉屋”,是两个江户时期有名的焰火职人的堂号。

键屋是初代弥兵卫在堺和冈崎修行之后,于万治二年()在江户开设的店铺。在芦苇的茎上用一个火药开发出了能有两三个星的烟花,获得好评。正德元年()在隅田川燃放焰火。

玉屋则是文化五年(),第六代键屋的店长从原来的门店分出来的烟花铺,“众人都是表扬玉屋的”(《柳多留》),从川柳歌咏的程度可以看出其鼎盛的程度。之后,“玉屋人气”过高,有“做的差的焰火都推说是键屋做的”那样的话。对于键屋本店来说,这样的话很无趣。好事多磨。天保十四年()4月17日,也就是在第12代将军德川家庆因参拜日光东照宫而离开江户的前一天,玉屋竟意外地失火了,进而被逐出江户,结束了玉屋的一代荣光。

此后,键屋经数代传承,终于发展成如今的株式会社宗家焰火键屋。

看焰火的时候,不只是看,听声音也是一大享受。在山间地带,声音是最响亮的,但容易引发山火。尤其在容易发生像江户大火一样火灾的地方,放焰火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幕府多次发出焰火禁止令。让这种闭塞感消失的是第8代将军德川吉宗。

大饥荒和霍乱的肆行是不能忘怀的。享保十七年(),在德川吉宗的斡旋下,进行了“为溺死者做道场”(在河边为死者的悼念)的活动。次年,为了吹散阴暗的气氛吧,放了焰火。这就是两国焰火大会(现在的隅田川焰火大会)的起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燃放焰火都是会让人忘记讨厌的事情的欢乐活动。

***

在日本,这些古老而不朽的手工艺,不管是艰难续存,还是迎来了“新的春天”,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匠人持有这样的信念:对“匠”之技艺与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决不可以中断的。

为了传统的灯不消亡,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都应该从中思考一二,行动起来,决不能忘记我们的“来时路”。因为,传统的力量,才是当下与未来路上最坚实的力量。

文字选自《工匠之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楚尘文化、作者:北康利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
2018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有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com/gqgx/2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