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阁脱纱文殊圣像
提起五台山,不少人知道五台山有座闻名遐尔的五爷庙。五爷庙本名万佛阁,位于台怀镇塔院寺东南隅。五爷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当时,仅有东殿(万佛阁)是塔院寺的属庙。清代时,又增建了龙王殿,并由青庙改为黄庙,成为独立寺。在闻名遐迩的万佛阁龙王殿后是文殊殿,殿内下层供奉明代脱纱三大士像,他们分别是:骑绿毛狮子的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普贤菩萨,骑朝天吼的观音菩萨,每尊塑像高约三米左右,塑工传神,色彩鲜艳。这三尊明代脱砂佛像(文殊、普贤、观音菩萨)原为五台山妙德庵的镇寺之宝,“文革”中,万佛阁殿内的塑像曾一度被毁,变成了空殿一座。年,将妙德庵的脱纱三大士圣像移到此处,供十方信士顶礼。
万佛阁文殊殿
万佛阁
“脱纱”是近世俗称,这种工艺本名,夹纻亦作“夹纾”、“挟纻”。是一种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张鹜《朝野佥载》卷五:“其中大象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夹纻以漆之。”(“小指”二字原脱,据《太平广记》卷二百八十八所引补)《太平广记》卷二百十三引王仁裕《玉堂闲话》:“曾游洪州信果观,见三宫殿内功德塑像,是玄宗时夹纾,制作甚妙。”又卷三百七十九引《两京记》:“凝观寺有僧法庆,造丈六挟伫像。漆器的使用材料为天然漆树所产的漆液,是一种半透明树脂,漆树为一种可高达数公尺之落叶乔木,生长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是其主要的产地。天然漆液具有粘合、保护及防水、防腐的作用,器物涂上生漆之后色泽鲜丽,不仅美观且别具艺术价值,能长期保存,历久不坏。
文:高东图: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