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召开的第二届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有关奇瑞股权转让的决议获得全票通过。奇瑞拟以不低于亿元现金注入的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增资扩股。
混改号角吹响据了解,目前已有6家意向入股方与奇瑞汽车进入谈判阶段,宝能、复星、正道集团、华夏幸福、五粮夜、华泰证券等均在列。其中,最有可能“胜出”的是宝能或者复星。业内普遍认为,虽然奇瑞汽车“混改”的具体细节外界还无法看清,但号角已经吹响,开弓没有回头箭。
据财新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目前有复星、宝能等投资方正在参与竞购。此前,复星内部的心里价位在亿元左右,但是随着宝能的入局,迅速将报价抬高至亿元,超过了复星的预期,因而该机构曾一度退出竞购。但由于奇瑞所在的芜湖市政府对宝能态度不甚明朗,外界盛传的宝能入股奇瑞尚未成定局。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5月中旬,奇瑞同样传出绯闻“将被收购”时,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直接用“胡说八道”这四个字来回应。如今的消息一出,董事长怕是有点脸疼。
转型不成功的代价奇瑞作为曾经的本土车企老大,近年来业绩确实一路下行,去年的净利润已不足3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录得营业利润为负6.76亿元,已经到了不变则死的境地了。
年堪称是奇瑞品牌的滑铁卢,企业的现金流净额由年的35.27亿元变为-31.22亿元。在债务层面,奇瑞更让人惊愕,截至年底,奇瑞汽车短期负债合计亿元,非流动负债达到.88亿元,负债总计达到亿元。
作为曾经本土品牌的一哥,奇瑞为何会沦落到被收购呢?归根到底还是企业战略出现了问题,尹同跃曾放言“宁可销量跌出前十,也要转型”。
9年,奇瑞发布多品牌战略,开启奇瑞转型之路。在原有轿车品牌奇瑞之外,公司新成立三个全新品牌,分别是主功微车的开瑞、主攻中高端乘用车市场的瑞麒、威麟,开始构建大奇瑞蓝图。年,奇瑞冲高到68万辆,位居自主品牌汽车之首。
但企业多年快速发展过程中被掩盖的问题也逐渐暴露,研发没有体系,产品品质低下,产品缺乏规划,最初“生一群孩子好打架”的朴素愿望最后导致自家产品内斗——实际上,从当时的环境来看,这不算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市场策略,但产品线太宽,却使得奇瑞没有成功培育出拳头产品,留下发展隐患。“缺乏标准、没有体系”的问题在奇瑞一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引入新资本后的奇瑞,能拨开云雾见青天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财经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