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西汉桓宽《盐铁论》记载:“今富者银口黄耳,金壘玉钟。中者野王纻器,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贾贱而用不殊。”说的是在野王这个地方,以葛布、丝织品作胎的髹漆之器,饰以花纹,可以抵十只铜杯的价钱。 野王,就是今天的沁阳市。在春秋时期,沁阳市被称作野王。而野王纻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地域名称命名的历史著名漆器,也是非常有名的高档奢侈品。 3月15日,我们走进以传统工艺制作野王纻器的檀溪堂文化产业园,专访了拥有15年制器经验的产业园总工程师靳怀庆。
制胎、脱胎、裱糊、批灰、荫干、云雕、彩绘、打蜡…… 檀溪堂文化产业园生产制作基地,靳怀庆正在精心打磨一件茶壶。“制器必须心静。”靳怀庆说,一件成品纻器最少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中间要有很好的耐心和技巧。
靳怀庆为我们讲述漆器的制作工艺
靳怀庆50岁时开始接触漆器。他笑称,自己是半路出家,半路拜师。 “我中学一毕业就到化肥厂上班。从车间操作工、电焊工一直干到销售科长、分厂厂长。后来,自己亲戚的工艺品厂需要帮忙,想了想就过来了。”靳怀庆说:“那个工艺品厂就是现在檀溪堂的前身。当时做这个决定,也算是自己想第二次创业吧。” 最开始檀溪堂做的只是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木雕工艺品,销量不大。年左右,我在一个展销会上偶然发现山西新绛县的漆器产品很受欢迎,一打听,原来漆器做的工艺品不光节能环保,而且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市场前景很好。我们就想着自己试着做做。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沁阳是历史书籍上记载的最早的漆器生产地,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挖掘、研究这一历史遗存的兴趣。 我们到太行山现存的漆树林进行了考证,对制器用的纻麻来历进行了考证,确保了制器原料的正宗。同时,以《盐铁论》、《太平御史》、《四库全书》等古籍文献记载为依据,一步步还原野王纻器的传统工艺。
制胚
阴干
还原老工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靳怀庆直言,“原料北边太行山里就有;工艺,古籍文献里都有记载。可是你要想做出来就很困难了。” 一开始从山西请了师傅跟着人家学,从割漆学起。因为盛夏时水分挥发快,阳光充沛,割出的漆质量最好。我就每天和师傅日出前跑到太行山漆树林里去割漆。 取到漆后,自己就开始练习制胎。刚开始在木胎上进行夹纻表胎工艺,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生产出了云雕古桌凳、卷几案。
漆器推光
云雕
“这几样产品很受欢迎,厂子的销路也一下子打开了。”靳怀庆说,有很多客户过来订货,但同时这也对我们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困难,一方面,我们开始摸索用夹纻麻布、夹棉布、木材到玻璃纤维织物等其它材料制胎。这些原料可以不断提高漆器的抗腐性、耐久性、牢固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我们开始筹划将野王纻器做成一个文化产业园。 到年左右,我们就完全掌握并还原了野王纻器的工艺。檀溪堂也具有批量制作漆器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成品漆器
展厅一角
年檀溪堂文化产业园生产园区开工建设,建成了大师漆器研制工作室、地下荫干房、雕刻车间、制胎车间、打磨推光车间、材料库、成品库等配套设施。 “打造以漆雕、檀雕文化旅游工艺品研发、产销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把漆雕工艺和文化传承下去,做漆器中精品中的精品,让更多的人认识漆雕、喜欢漆雕是我们的目标。”靳怀庆说。
作者:吴明、靳晶
本期编辑:大房子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