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漆树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别馈赠,也是中国的特产之一。
漆树所分泌的天然汁液被称为生漆,也俗称大漆,又因我国盛产优质大漆并创造了历史悠久的漆文化,故又被称做“国漆”。漆树是落叶乔木,树形高大,枝叶粗壮,性喜湿润温和的生长环境。漆树生长较快,树龄八岁至四十岁均可以割漆液。纯净的天然大漆呈灰乳色,与空气接触氧化后呈栗色,干固以后呈褐色。自古在漆工的口中就流传有“白如雪,红如血,黑如铁”的说法,这也是对大漆色泽和性能的神奇变化的真实写照。天然大漆从液体状态逐渐干固后,色泽变深且形成坚固的漆膜,能具备耐酸、耐热、防腐等功能。天然大漆的附着力极强,经过髹饰过的木器可以拥有良好的坚韧保护膜,即使埋藏在水土之中也可致千年不朽。因此,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大漆的许多良好性能,并把它作为重要的工艺涂料,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的髹漆工艺有很悠久的历史,相传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到战国与秦汉时期,髹漆工艺也由鼎盛发展到了成熟。大漆的实用范围广泛,可以制作器皿、家具、兵器、饰品等。漆还可以用来制作乐器,如琴、瑟、筝等古乐器,无一例外均是用漆髹饰的。
制琴与大漆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称“漆琴”。琴经过髹漆后,不仅保护琴材的木质,使音色长久不变,同时还能增加琴体的美观。因此髹漆在斫琴过程中十分重要。历代琴人在斫琴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漆艺经验,为了既利用大漆的坚固性能,又不影响琴的发声效果,古人制琴的漆胎一般采用生漆与鹿角霜合成的方式。
除常见的鹿角霜漆灰外,历代还有用八宝灰、牛骨灰、瓦灰、瓷灰等与大漆合成的漆灰。其中八宝灰是用金、银、玉、石、珍珠、翡翠等名贵材料制成粉后与大漆合成的漆灰,其质地最坚硬,也最为贵重。而瓦灰虽利于发声,但容易磨损与脱落,且修理不易,现已很少采用。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灰胎,都要质地坚硬耐磨且有利于琴的音色松透。
鹿角霜
制作古琴的木胎是为了使声音充分地振动而设计的,无论是面板还是底板。但古琴的制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是为了抑制木胎振动的,这就是涂抹灰胎。这也是古琴这件乐器奇妙而与众不同的地方,许多其它的乐器都是要尽可能的去张扬它的音色,让声音充分的振起来。但古琴不完全是这样的,古琴是要使振动的声音达到中庸和谐的美。让琴发出有内涵、有节制的一种中庸之声。木胎振动起来了,然后用灰胎去抑制它的振动,不让它没有节制地去振动。这种制作方法同样也是源于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指导的。关于灰胎的配方,三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就是用大漆和鹿角霜。
采漆
鹿角霜为一种中药成分,中药店均有销售,制作鹿角霜就是用梅花鹿成熟脱落的角,把鹿角先进行炮制,去掉油质、胶质和水分。把鹿角霜制成粉后与大漆混合成糊状漆灰,然后均匀涂抹于琴体表面。第一遍粗而薄,阴干后用磨石稍磨,然后上第二遍漆灰,此遍用中灰稍厚,待完全阴干后再打磨。第三次使用最细的漆灰,干后用中号水砂纸研磨。如果琴面不平而出现沙沙音,则继续补平,直至平整均匀为止。这样一遍一遍地刮在木胎上,大概要刮二十遍左右,每刮一遍后都要放到窖房里去干燥。干燥时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湿度在75%左右,温度在摄氏20度以上,但不能超过25度,在这种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这种大漆和鹿角霜混合的灰胎才能够充分地干燥。每一遍灰胎要想达到表面干燥,大约要五到十天。有时受大漆质量的影响,一遍灰胎需要一两个星期才能充分干燥。一张琴要做二十遍灰胎,每一遍灰胎要干燥一周左右。随着灰胎这道工序,每遍都需要打磨平整,直至琴面达到光洁细腻的效果。
八宝灰原料
那么,鹿角霜这种材料为什么被古人推为首选,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主要是由于鹿角霜这种材料既能和其他材料一起参与振动,又能很好地对振动起抑制作用。鹿与“禄”字谐音,也可能当初古人是想到鹿鸣之声的悠扬和畅,感觉其有吉祥之意吧!所以开始尝试使用鹿角。经过长期尝试,最终认为选用这种材料是最好的,关键就是因为它的密度适中。根据研究,鹿角霜的特性是松中带软、软中带硬的结构特点。尤其是经过炮制以后,它会形成中空的小颗粒,还能吸附一些大漆在其中。所以鹿角霜和大漆在一起使用就非常融合,而且还有一个隐藏的功能,就是如果是纯用鹿角霜和大漆制作灰胎的琴,它到一定年份的时候会出现各种断纹。诸如蛇腹断、流水断、梅花断等等。那么产生这些断纹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以试想,如果大漆和鹿角霜的灰胎没有断纹,那它对木胎振动发声的抑制作用会非常大,甚至会过强。而产生断纹之后,灰胎既对木胎的振动加以抑制但又能使木胎振动的音色充分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又让声音有节制地表达出来。所以经过长期的试验和总结,确实是断纹琴的声音要比没有断纹的琴的声音要好。正因如此,才使古琴的生命力历久弥新。
漆工
大漆和鹿角霜的混合会起到十分奇妙的作用,但大漆和鹿角霜在使用起来是非常麻烦的,因为人接触大漆会产生过敏反应,另外使用时还有很多讲究。比如放置条件不对时不易干燥,尤其是当刮起北风时不能使用大漆等等。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大漆是一种纯天然的生物漆,它具有很多独特的特性。笔者曾经亲自去探访过采漆和制漆的工艺,采漆时在漆树上竖着划一道口,再斜着划一道口,让它们交汇在下面的一个点上,口子要划透树皮,直到树的木质部分。在划的交汇点下面钉两个小木棒,上面再放一个小贝壳,让漆自然的一滴一滴的流到这个贝壳上。这就是常见到的漆农的形像:胸前有一个大桶用来盛漆,后面背着一个篓子,里面装的全是贝壳。采漆可不是说在漆树上割个口子,漆就像泉涌一样流出来,是一滴一滴的流出来,要几天时间才把那一小块贝壳滴满,所以采漆是非常辛苦的。在产漆的地方,尤其是大木漆,都是在深山老林里面,那里面藏着狼虫虎豹等多种凶禽猛兽,环境十分恶劣。曾认识一位漆工师傅就是四川人,他的大舅哥就是在进山采漆时被毒蛇咬死的。据这位漆工师傅说,在当地村里就有不少人是被豹子咬断手脚的。那里的村民世代以漆为生,基本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破坏。所以在使用他们的大漆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这些材料的来之不易。但是在传统正规的古琴制作中又是非要用到大漆不可,因为大漆的特点就是凝固后十分坚硬,对声音的抑制作用又能达到恰到好处,这和用鹿角霜的道理一样。它会使琴发出浑厚古朴、细腻温润的音色。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在三千多年前的远古时期,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化学科学研究的时候,古人只能选择最自然的材料。但也正是这样,才产生出最自然的效果。这个自然的效果就是,由古圣先贤的思想所产生的用这种方法所最能融合和表达的方式。所以用这些方法和材料制出来的琴才能发出正音。如果用化学漆,据了解,化学漆产自于石油,石油产出的物质近似于我们所了解的塑料。这样做出的漆凝固后,类似于塑料布的感觉。那么在木胎上如果刷化学漆的话,基本上就像在琴上蒙一层塑料布。显然这会使声音发不出来,会把声音闷死在木胎里。而使用大漆的关键就是既能有效地抑制木胎的振动又能让我们需要的声音透出来。古人对好琴评价的九德:“奇、古、润、透、圆、静、芳、清、匀”,这些音色的取得都是取决于所选择的这些自然的材料的。只有我们在选择材料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让我们制作的古琴去符合我们文化体系中那种“中正平和”的要求。也只有儒家思想推崇的,自然的、中正平和的哲学思想体系才能支撑着古琴有稳步的发展。正所谓有正心才有正思,有正思才有正音。
《习琴精要》古琴制度阐释王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无邪
文章来源于《习琴精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小编:无邪,
往期推荐
王鹏丨古琴的制作
王鹏丨古琴的选材
王鹏丨琴体的综述
古琴制度阐释之古琴的形制
古琴制度阐释之琴制溯源
抱琴弹向明月中——古琴在《玉簪记》中之妙用
感伤乱离,追怀悲愤——琴歌《胡笳十八拍》
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琴曲《广陵散》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琴曲《梅花三弄》和《离骚》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略述古代的乐府歌曲
断肠声里唱“阳关”——《阳关三叠》的由来
十二平均律的创始人朱载堉
琴之尽美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曲谱——《碣石调·幽兰》与文字谱
三分损益法与十二律
浅谈丨宫、商、角、徵、羽的由来
周代的乐器分类法——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琴道略论——以《溪山琴况》为例
古琴艺术的当代价值
从《碧落子斫琴法》看唐宋琴制之演变
琴学备要丨弹琴的规范与禁忌
琴调溯源——论古琴正调调弦法
斫琴丨雅乐丨古韵丨传承幸运的是我们能以琴为伴,真好 白癜风那里治的好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