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神农本草经83檗木

年3月23日星期一小雨气温16-23℃

NO.83檗木

檗木,味苦寒。主五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一名檀桓。生山谷。

《名医》曰:生汉中及永昌。

案《说文》云:檗,黄木也,檗木也,《司马相如赋》有檗;张揖云:檗木可染者;颜师古云:檗,黄檗也。

图片来自PPBC

1.〔时珍曰〕俗作黄柏者,省写之谬也。

2.〔禹锡曰〕按《蜀本》《图经》云:黄柏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经冬不凋。皮外白,里深黄色。皮紧、厚二三分、鲜黄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日干。

〔机曰〕房、商者,治里、治下用之;邵陵者,治表、治上用之。各适其宜尔。

〔颂曰〕处处有之,以蜀中出者肉厚色深为佳。

3.〔斅曰〕凡使檗皮,削去粗皮,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令蜜尽为度。每五两,用蜜三两。

〔元素曰〕二制治上焦,单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

〔时珍曰〕黄柏性寒而沉,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

4.苦,寒,无毒。

〔好古曰〕黄芩、栀子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故《活人书》四味解毒汤,乃上下内外通治之药。

〔之才曰〕恶干漆,伏硫黄。

5.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别录》。

热疮疱起,虫疮血痢,止消渴,杀蛀虫。《藏器》。

男子阴痿,及傅茎上疮,治下血如鸡鸭肝片。《甄权》。

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鼻衄,肠风下血,后急热肿痛。《大明》。

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坚肾壮骨髓,疗下焦虚,诸痿瘫痪,利下窍,除热。《元素》。

泻伏火救肾水,治冲脉气逆,不渴而小便不通,诸疮痛不可忍。《李杲》。

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震亨》。

敷小儿头疮。《时珍》。

6.〔元素曰〕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凡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无力,于黄芪汤中加用,使两足膝中气力涌出,痿软即便去也,乃瘫痪必用之药。蜜炒研末,治口疮如神。故《雷公炮炙论》云:口疮舌坼,立愈黄酥。谓以酥炙根黄,含之也。〔杲曰〕黄柏、苍术,乃治痿要药。

凡去下焦湿热作肿及痛,并膀胱有火邪,并小便不利及黄涩者,并用酒洗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佐。

凡小便不通而口渴者,邪热在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是绝小便之源也。法当用气味俱薄、淡渗之药,猪苓、泽泻之类,泻肺火而清肺金,滋水之化源。

若邪热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问》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法当用气味俱厚、阴中之阴药治之,黄柏、知母是也。

长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坚如石,脚腿裂破出水,双睛凸出,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治满、利小便、渗泄之药服遍矣。予诊之曰: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洁古老人言:热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遂处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药,黄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碾,入桂一钱为引,熟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汤下。少时如刀刺前阴火烧之状,溺如瀑泉涌出,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内经》云:热者寒之。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以黄柏之苦寒泻热、补水润燥为君,知母之苦寒泻肾火为佐,肉桂辛热为使,寒因热用也。(细细品味古书里面的病案,分析得有理有据)

〔震亨曰〕黄柏走至阴,有泻火补阴之功,非阴中之火,不可用也。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

〔时珍曰〕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母、黄柏,久伤胃,不能生阴”之戒。(苦寒中药长久服用会导致脾胃受伤,宜中病即止)

1.阴火为病大补丸:用黄柏去皮,盐、酒炒褐为末,水丸梧子大。血虚,四物汤下;气虚,四君子汤下。《丹溪方》。

2.赤白浊淫及梦泄精滑。真珠粉丸:黄柏炒、真蛤粉各一斤,为末,每服一百丸,空心温酒下。黄柏苦而降火,蛤粉咸而补肾也。又方:加知母炒、牡蛎粉煅、山药炒,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盐汤下。《洁古家珍》。

3.消渴尿多能食。黄柏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即止。韦宙《独行方》。

4.时行赤目:黄柏去粗皮为末,湿纸包裹,黄泥固,煨干。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极效。此方有金木水火土,故名五行汤。一丸可用三二次。《龙木论》。

5.眼目昏暗:每旦含黄柏一片,吐津洗之。终身行之,永无目疾。《普济方》。

6.口舌生疮《外台》用黄柏含之良。《深师》用蜜渍取汁,含之吐涎。寇氏《衍义》治心脾有热,舌颊生疮。蜜炙黄柏、青黛各一分,为末,入生龙脑一字。掺之吐涎。赴筵散:用黄柏、细辛等分为末,掺。或用黄柏、干姜等分,亦良。

7.鼻中生疮:黄柏、槟榔末,猪脂和敷。《普济方》。

8.唇疮痛痒:黄柏末,以蔷薇根汁调涂,立效。《圣济录》。

9.小儿囟肿生下即肿者。黄柏末水调,贴足心。《普济方》。

10.小儿脓疮遍身不干。用黄柏末,入枯矾少许,掺之即愈。杨起《简便方》。

11.冻疮裂痛:乳汁调黄柏末,涂之。《儒门事亲》。

12.敛疮生肌:黄柏末,面糊调涂,效。《宣明方》。

叁薄荷032321:59

叁薄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5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