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办制作教程升级版

PS:之前的教程比较分散,现做了一个汇总,同时也更新了许多内容。喜欢手办的同学开心的复读吧。

手办创作是个耗时、费力又充满成就感的行当,游鱼喜欢手办其实也是个偶然,不自觉的就走上了艰难的自学道路。先看看游鱼的处女作,真是烂到不堪回首。

手办制作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草稿创作、油泥原型、倒膜、翻模、打磨、上色、包装分享。每个环节都需要你的耐心和毅力。游鱼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制作过程中的经验。

建议先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有时还会碰到推翻重来的情况,所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的话,碰到问题时也就不会太过气馁。

如下图,草稿绘制至少要有正面图、侧面图、背面图,以方便油泥制作过程中有清晰的参考。草稿画完之后别着急动手,先搁置一段时间沉淀一下。回过头来检查你会发现很多不理想的地方。

不要着急动手做油泥原型,事先规划好作品的复杂程度,决定什么部位要做分离而有助于后期翻摸组装。(后面的课程有详细介绍),不然急于做油泥原型的话,等发现问题时就很难调整了。即使可以调整,也是很耗时的工作。

创作箴言:

1,先做自己喜欢的题材,这样才有热情坚持下去。

2,画草稿时就要先想好什么部位要切断,以方便后期翻模。

3,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

泥巴

市场上有好多品类,每种品类的泥巴性能都有所不同。

①?精雕油泥

成份:油、石灰、蜡。性能:很硬,制作时要用喷灯软化,适合精雕。价格:3元-6元/块(g)

②?美国土

成份:不详。性能:比精雕油泥稍软,粘合性不好,经常会因为代购时间过长导致泥巴过期。过用一次不太适应。价格:90元-元/块(g)

③?日本LaDoll粘土

成份:胶、石灰、纸纤维。性能:用水可软化,较软粘性高,干后如石膏,打磨时粉末较大。适合做大结构模型。价格:30元-50元/块(g)

④?软陶:比较常见,不做过多介绍。

市场上还有很多其它的泥巴品种,据说央美自制的一种泥巴也不错,买来用过一次感觉较软。个人认为最好用的还是宝岛产的云艺牌精雕油泥。

雕刻工具

雕刻刀具更是五花八门,如下图:

①?做小型雕塑用的泥刀、刮刀:必备的工具,市场上一般是成套销售,价格比较实惠。

②、牙科用的牙科工具:全钢制,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手感相当的好。医疗器械商店有售,价格小贵,一支几十块不等。游鱼使用此工具的频率相当高,个人认为是最好用工具之一。

③、雕塑用的转盘:美术用品商店有售,最小号的转盘价格也要三四百块(直径约为15cmd左右)。游鱼用的是餐桌上用的玻璃转盘,物美价廉。

④?酒精喷灯:用来软化泥巴,必备,淘宝有售。

⑤、雕塑用的卡尺:用来丈量比例;

⑥、纸胶带:缠绕铁丝骨架,以方便油泥附着在骨架上。

⑦、雕塑支架:用来固定油泥原型,适合小型作品,小作品用不上,非必备品。

其它灵碎的工具不再一一列举,制作过程中需要时可随时准备。

创作箴言:

也可以用生活中其它物品自制工具,只要用的顺手,万物皆为我所用。

在第三环节开始之前,还有一项工作要提前准备好,那就是工作台上的灯光布置。光源尽量的多并且同时照向转盘位置,目的就是要让创作的作品上保持无影状态,因为阴影会使人产生错视从而影响对作品结构的判断。

第1步:骨架制作

骨架不是必须,根据模型大小而定,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的作品尽量做骨架,以使各部件保持牢固(见下图)。较小的作品可以忽略骨架,油泥的硬度做小作品时强度足够支撑。

图片来源:蜘蛛工坊

第2步:上泥

固定好骨架之后就开始上泥,上泥过程中千万不要着急,要按照人体骨骼结构一层一层上。由于精雕油泥比较硬,整块用起来不太方便,所以需要先把油泥切成条状,每次上泥时,先用镊子夹住一条在酒精灯上烤软之后再上泥。油泥对温度比较敏感,很快就会变凉变硬,所以在上泥时要干净利落。最好在工作台上贴张肌肉图,一边上泥一边参考修型。

图片来源:蜘蛛工坊

第3步:分割

在泥巴上到基本能看出肌肉结构时,接下来就要分割原型的部件以方便后期倒膜(见下图),也可以在制作骨架时就分割好各个部位,看个人习惯。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它决定后期倒膜及翻模的方便与否。因为结构复杂则精细,各个部位分割制作比较方便,但是要注意的是,分割制作完之后要再组装回去,观察整体结构是否有偏差,反复这样的工作直到满意为止。千万不要沉浸在小部件的细节之中,别等细节做完了,组装回去一看结构不对就傻了。

图片来源:蜘蛛工坊

第4步:细节

整体结构确认无误时就可以制作细节了,建议大家不要着急,先搁置一段时间沉淀一下,别动手只观察,看哪儿不满意就记在本子上,什么地方要改、什么地方可以加减等等。不然仓促的制作细节的话,以后发现问题再改可就麻烦大啦。一切确认无误之后再开始制作细节。当一个细节完成时非常出效果也相当有成就感,你会沉浸其中废寝忘食。

图片来源:蜘蛛工坊

创作箴言:

1,工作台的灯光布置好,尽量无影,不然会产生错视影响结构。

2,边上泥,边修型。

3,先整体,后局部。

4,事前想好切割处的处理,有助后期翻模。

5,别着急做细节,沉淀一下再开始。

与往常一样,先准备各种材料工具,附清单供大家参考。

1?模型硅胶:含硅油、凝固剂

2?电子秤:调配硅胶及树脂比例时使用

3?医用针管:吸取凝固剂及树脂时使用

4?塑料积木:倒膜时做围挡

5?调硅胶的容器和搅拌工具:小塑料桶、长把勺子就行

6?工业油泥:淘宝搜油泥即可

7?凡士林:倒膜时起到分离作用

8?其它想不起来的所有材料工具

以《小倩》为例进入倒膜具体制作流程

手办倒膜一般使用工业硅胶做为膜具,好处是柔软易脱落,坏处是硅胶膜多次翻模后会有所破坏,损坏后的硅胶膜就无法再翻模了。注意,原型有多少个部件就要倒多少个硅胶膜,没办法偷懒更无法省略程序。

第一步:

想好每个部件的结构怎么分割才容易倒膜,因为最终的膜具是左右各一半,合在一起之后灌入树脂。所以要先想好部件的结构以方便翻模时好脱落。(听不明白的接着看下图慢慢体会吧)

第二步:

先把工业油泥铺平摆好,在表面挖出与部件大小相同的凹槽,然后把部件嵌入工业油泥里,特别注意的是用力不要太大,以免破坏了原型部件。如图中所示,黄色的是工业油泥,灰色的是原型部件。接下来,把部件周围用工业油泥填满别留缝隙。

第三步:

制作出气口,出气口的原理就象制作一个U型管,以防止在后期灌入树脂的时候不受气压所限导致树脂灌入不均匀(见下图红色线条)。然后把工业油泥表面弄平,挖出凹槽以方便硅胶膜之间有相互对齐的依据。(这部分听不懂的接着往下看图吧)

第四步:

用积本制作围挡,积本的好处是方便快捷,可以重复使用。

围挡完成后就可以灌入硅胶了,但是在灌入硅胶之前,千万别忘了在原型及工业油泥表面摸上凡士林,尽量均匀,不然硅胶倒入后三者之间可就粘在一起分不开了。

特别提示:硅胶与凝固剂的比例为:2。凝固剂的比例越大,干燥的速度越快,硅胶的强度越硬。在灌入的同时,硅胶会产生气泡,一旦气泡产生在油泥原型的表面就会影响其结构,所以要用喷笔使劲吹动硅胶表面,把气泡吹破减少气泡的数量。前提是你得有一支喷笔和气泵。不好意思,这个我有。

硅胶干后,A面硅胶膜就完成了,把它翻过来开始制作B面硅胶膜。扣掉此面的工业油泥就会留出刚才浇灌的硅胶膜,同理,在表面涂上凡士林以防膜具间粘连。然后灌入调制好的硅胶等待干燥。

第五步:

分离硅胶膜,小心取出油泥原型,有时原型会被损坏,这是没办法的事儿。检查硅胶膜的细节是否完整。看到硅胶膜上的圆点凹槽和圆点突起了没?那就是为了方便A.B硅胶膜对齐的依据,如果硅胶膜对不齐的话,浇灌出来的树脂膜型也会是错位的。

一个部件的倒膜工作就完成了,剩下的部件请重复上面的所有步骤。下一节进入树脂翻模环节……。

创作箴言:

1,想好原型如何分成A/B两面以方便翻模

2,做好出气口,不然硅胶灌不进去或不均匀

3,硅胶与凝固剂的比例用电子秤称的精细一些

4,千万别忘了涂凡士林

今天我们将进入树脂翻模环节。主要用到的材料是AB树脂,顾名思义就是A树脂+B树脂等于AB树脂。look下图,有--等多种型号,我用的是,之间的区别在于硬度和细腻度不同。形态象水一样,A水透明B水偏黄,易燃有刺激性味道。两种水1:1混在一起,三四分钟后就会凝固,凝固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和更大的刺激性味道,闻时间长了会头疼,据说还可以导致急性肾衰竭。最好戴上防毒口罩,游鱼就是因为只戴了一个防雾霾口罩而导致浑身头疼上下恶心。

第一步:

合实A.B硅胶膜,硅胶膜的两端用硬纸板垫好,防止硅胶膜受力后变型。捆好之后检查出气口是否通畅。确认无误后开始勾兑树脂。树脂以重量为单位1:1勾兑,勾兑方法是用油泥原型的重量除以二,得出的数值就是A树脂和B树脂分别的重量了。不过,最好勾兑的多一些,以免浇灌时不够用就尴尬了。如果勾兑的比例不是1:1,就会导致树脂凝固后偏软或者不凝固,所以一定要精准。

游鱼的方法是:看到上图中的两个纸杯没有,那就是勾兑树脂用的容器,一个杯装A一个杯装B,两个杯来回倒上四五次,最后倒入一个杯子里就勾兑好了。小心别沾到手上,树脂烧手。

第二步:

往硅胶膜里浇灌树脂,切记动作一定要稳准快,因为树脂干的很快,动作慢了就凝固了。浇灌完之后,待树脂还未凝固之前,轻轻摇晃一下硅胶膜,使树脂中的气体释放出来。哦,对了,一个特别特别要注意的,树脂千万不能沾水,沾水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翻出来的膜型就会象马蜂窝一样全是气孔。

等待三四分钟后树脂就会凝固,为了保险起见,游鱼都会等上十分钟左右。然后轻轻分开硅胶膜,一定要轻,别拉坏了硅胶膜。一个部件的树脂膜型就完成了。见下图。

第三步:

组装上去欣赏一下先,前面的是树脂模型,后面的是油泥原型,真是一模一样有木有。有些细节树脂膜可能没有翻出来,这种情况怎么办?那就要在下一个环节中解决这些问题了……。

前面说过硅胶膜的好处和坏处,《小倩》作品在翻到29枚时,硅胶膜就已经损坏了。SO,手办的一大特点就是,程序复杂且数量有限。

打磨环节非常考验体力和耐力,因为模型较小,打磨时一定要掌握好力度,先上工具。

1,吊磨:吊磨机力度太大不好控制,基本使它切割用。

2,各种型号的砂纸:布的比较好用,纸质的太脆。裁成条状用起来比较方便。

3,锉:锥子型铁锉,用来修理模型上比较大的凸起,也可以用来修补模型没翻出来的细节。

4,ab补土:分为A土和B土,两种土揉在一起就会慢慢变硬,填补模型上坑坑洼洼的地方。

5,喷罐式补土:喷灌式的很方便,就是有点浪费。有白色和灰色,个人认为灰色比较好用,哪里磨的不平,喷上之后一眼就能看出来。

6,劳工手套:基本不戴,不方便。全靠徒手打磨。

7,口罩、防护镜:这个最好戴着,打磨时粉末很大,尤其是喷补土的时候。

有朋友可能会问,为啥要打磨,直接上色不行吗?问题是这样的,在你做油泥原型时,你无法使原型表现变光滑,翻出来的树脂模型表面也会变得更粗糙。想像一下在一个粗糙表面上色是什么效果呢。

打磨环节是最累人的,很辛苦。先用大号砂纸磨一遍,再用小号磨一遍。然后喷上补土检查一下哪里不平,喷补土的作用是不是很明显(见下图)。

图片来源:蜘蛛工坊

补土很快就会干,然后用更小号的砂纸接着打磨。反复这样的工作直到光滑为止。最后再喷上一层补土以方便后期上色。

每个组件都要精心打磨,此时偷懒,待上色时模型上的毛病就会全部暴露无遗。下一节我们再讲讲如何上色。

不知不觉手办制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环节——模型上色,上色当然少不了颜料,手办的上色颜料大致可分为两种,水性漆和油性漆。品牌也有很多,详见下图。

水性漆的性能跟丙烯差不多,用水可稀释,但干后强度不够,怕刮蹭。

油性漆又分为硝基漆和珐琅漆。油性漆毒性较大,因为惜命,所以我用的是水性漆。下图是各种漆的性能对比,供大家参考。

有颜料就得有笔,油画笔、水粉笔、勾线笔、羊毛笔等等各种笔最好都准备着,不同的笔涂出来的效果各有不同。还有一种笔叫喷笔,跟油漆工喷漆用的喷枪属于近亲。

颜料和画笔并不是重点,大家用一次就能掌握,关键的是上色时的技巧。游鱼跟大家分享一下上色时的个人经验:

1,不要直接使用原瓶里颜料。这种情况很正常,游鱼一开始也是这样用,但发现瓶身上标注的颜色和实际干后的颜色有色差。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直接用原瓶的色饱和度太高,出来的效果太艳太low,跟小商品市场里的玩偶气质差不多,实在是接受不了。所以,一定要调色使用。

2,要做旧处理,不然颜色饱和度过高。刚才说过要调色使用,但即使这样,涂装后的颜色也会显得艳丽。所以,要想办法给颜色做旧。做旧的方法有很多,根据你原型的构思调性以及组件的品类而定。比如武士的钢刀,上完色后,钢刀会象是一把没有使用过的新刀,如果能在刀面上做旧成有些斑驳和划痕的效果就会更加真实了。(上色干后,用小号砂纸在模型上轻轻磨一下,再用手挫一下表面制造瘢痕,或者用针在模型上轻轻划几下仿效划痕)

3,皮肤的颜色可以涂装的平一些,但衣物或配饰的上色要避免颜色太平。日风手办的上色多半都是平涂,没有光的结构。高光、明暗交接线以及阴影的结构不明显。而欧风手办的上色特点就比较在意结构。在上色时会做出光的质感。在上色前,想象一下模型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受什么环境的影响,给作品一个情境会对上色很有帮助。

4,颜色叠加使用。这个手法比较难,跟油画的湿画法比较接近。多半用于仿效青铜、刮蹭、粗糙表面时使用。方法是先上一种颜色,等这个颜色快干还没干时再上别一种颜色,这样,新上的颜色会把第一遍的颜色带起来,就会出现刚才说的那些效果。当然,这个手法不好掌握,大家可以在实践中慢慢总结经验。

5,喷涂时别忘了给其它部位做遮挡。为了不影响其它部位的颜色,在喷涂之前要给不喷涂的部位包裹起来,如果其它部位也被喷上颜色,等再上色时容易出现颜色过厚或者泛起底色的情况。

依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包装形式,需要组装的部件要分别包装,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磕碰。

好了,你能看到这里说明你对手办着实喜欢,游鱼讲的这些也只是些皮毛,真正动过手之后你才会发现里面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当然,你也会发现更多的乐趣所在。

如有问题,欢迎私聊。

游鱼工坊原创玩偶:小倩

游鱼工坊原创手办:Exploe

游鱼工坊原创手办:无题

游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6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