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简称“洛”,古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有多年文明史、多年建城市和多年建都史。
禹贡九州时,河洛属古豫州,背邙面洛,居天下之中。历史上,夏、商、周、两汉、魏晋、北朝、隋唐等均曾定鼎洛阳,是中古时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更是中古时代中华文化精英齐聚之地,并因此曾为四方英雄豪杰文人儒士所仰望。洛阳因此堪称中华文化的勃兴之地和衣钵法统的象征。
路漫漫兮五千年第二十一期,归雁洛阳,让我们一起带着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之心,走进洛阳,重温近世之前的中华传奇。
洛阳活动安排年1月25日-年1月30日1月25日参观内容为:巩义石窟寺宋仁宗永昭陵1月26日宋太祖永昌陵唐恭陵偃师商城遗址1月27日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白马寺1月28日汉原陵北魏长陵古墓博物馆1月29日洛阳博物馆隋唐洛阳城七天建筑遗址群住洛阳市区1月30日龙门石窟白居易墓伊川二程墓活动解散成人费用元、儿童元(包含景区門票、五天住宿費、活动期间交通費、保險費、讲解设备等,不包含六天行程的餐费和往返大交通费用)
参与人数不足二十人,活动取消
报名咨询陈赫
报名截止时间:1月15日或者报名人数已满:
马兴剑,辽宁大学历史学硕士,原鞍山市新世纪实验学校高中部历史教师,现为首师《中华文化精神》课程研发组成员,曾在首届中华经典吟诵大会上荣获成人组一等奖。
:
陈赫,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队长
部分研学地点简介巩义石窟寺石窟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区东北,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年)或景明年间(~),原名希玄寺,宋代改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名石窟寺,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唐玄奘出家之地。唐太宗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礼佛的圣地。开凿于北魏的石窟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一个,小佛龛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个,碑刻题记余块。其中的《帝后礼佛图》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石刻图雕(另一处位于龙门石窟的已不存在),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石窟寺背山面水,环境幽雅,风光秀丽,被称为“溪雾岩云”的圣地,“石窟晚钟”为巩县八景之一,年国务院将石窟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陵宋太祖永昌陵宋仁宗永昭陵宋陵,即北宋皇陵,是北宋(-年)皇帝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宋陵地处郑州、洛阳之间的巩义市,南有嵩山,北有黄河;占地面积约平方千米。宋陵共有余座陵墓,所存多件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陵墓群涵盖了北宋除徽钦二宗之外的其余七帝,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除八座帝陵外,另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墓余座。如寇准等大臣的陵墓也在其中。开创了几种设置陵区的先河,体现了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皇家秩序,形成了理论严谨、独具特征的宋代皇家丧葬文化。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二里头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已经于年10月建成,是目前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汉魏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公元1至6世纪七朝国都。位于今洛阳市区东15公里,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西周初周公营建洛邑,在此筑城,称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东周时称洛阳。汉高祖刘邦开国之初曾定都洛阳定,后迁都长安。至东汉光武建武元年(公元25)再次定都于此,并改洛阳为雒阳。其后曹魏定都时复改为洛阳。西晋亦以此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年)自平城迁都于此。因汉至魏数代之繁荣,史称汉魏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前后延续使用近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都城里坊制以及中国都城建筑的“建中立极”制在此形成,并为后世都城效仿。周汉晋魏风云际会,先后八十余位天子执政于此?,是中国中古时代到近世的社会形态及文化形态转变的重要时期。罗马帝国与古代中国仅有的4次交往,3次(包含首次)皆在汉魏洛阳故城中,故有“西罗马,东洛阳”之说,故而洛阳见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欧洲的过程以及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北宋司马光访汉魏故城时曾发出:“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概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中的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余亩,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自古便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洛阳古墓博物馆,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是中国一大绝观。因此,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当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创建于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隋唐里坊区西北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洛阳植物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洛阳市的文化地标。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是洛阳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40多万余件,展出文物1.1万余件馆藏量处于全国博物馆前列。隋唐洛阳城七天建筑遗址群秦都咸阳有十二金人,汉都长安有未央宫,隋唐都城洛阳,亦有着震撼世人的建筑,有着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称号。史书称其为“七天建筑”,意思不是七天建成的建筑,而是和天上七星息息相关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天阙(即龙门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宫、天堂。天阙,即龙门,又称伊阙,天阙本为中国古代的星名,是为天宫的天衢之大道。天阙(即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两岸高山对立,中有江水流动,远望仿佛天然且宏伟的门阙。天街,即洛阳定鼎门大街,道路宽阔,一旁种有桃、李、柳、石榴等树,中间一道为御道,御道两旁是水渠,水渠边是平民道。天门,即应天门,洛阳宫城的南正门。天门之称,亦是为天帝所居的紫微宫正门。天津,即天津桥,洛河寓意着“天河”,天津桥横跨洛河,对应天上的“天津”星座。天宫,即含元殿,或称通天宫、明堂(洛阳紫微城正殿),是帝国命运和皇权的象征。天堂,又名通天浮屠、天之圣堂、功德堂,一代女皇武则天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礼佛堂,更是皇宫内的礼佛的重要场所。天堂外望五层、内观九层,明暗相间,有着女皇武则天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天枢,位于宫城外,全名叫“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武则天所铸的歌功颂德纪念碑。天枢和十二金人类似,都是费尽当时天下的铜铁。天枢的铸造耗时10个月,用铜25万公斤,费铁万公斤。天枢高约31.06米,上面除了武则天自书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还有柱身还刻大唐文武百官和各国首领的名字。天上七星,地上七天,天人合一,可见修建者的雄心,不止想当人间的帝王,还对天上的天帝之位有兴趣。而这七天建筑的下令建造者正是中国千年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这七天建筑还都是洛阳都城中轴之上,不差分毫。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伊川二程墓在洛阳市南约25公里,位于今伊川县西约1.5公里处的白虎山麓。包括程墓和程祠二部分,前为祠庙,后为墓冢。祠由门楼、厢房及大殿等组成,另有明清时代的石碑数十方。墓冢前有墓碑、供案及石羊、石马等,四周有坟墙回护。墓、祠一带古树参天,烘托出肃穆幽静的气氛。程颢,字佰湾,号明道。程颐,字公叔,号伊川。兄弟俩为北宋大儒,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其兄弟墓和其父程响墓,简称“二程墓”,是洛阳周边著名的名胜古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