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middot诗文洛阳赋

洛阳赋

荣河温洛载厚土,

夏商一统始开疆。

三教百家群贤聚,

八卦九畴伏羲成。

河图洛书天作赋,

龙门伊阙定九鼎。

周公制乐教礼序,

白马驮经隐圣僧。

圣城茶瓷丝绸路,

汉唐武皇大国风。

运河通衢贯中枢,

华夏同根客家营。

洛阳纸贵传巨著,

老孔程朱耀繁星。

姚黄艳惹群芳妒,

清莲出泥佛祖生。

古今兴废俱往事,

九朝伊滨又峥嵘。

待得中原崛起日,

且看帝都四海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伊河洛河汇流黄河的“黄河文明”,滋养洛阳成为中华礼仪和中华民族的滥觞地,“中国”一词源自“洛阳”。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自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建国,也是最早的国家“中国”起源,先后有15个王朝在此建都(所谓“九朝古都”是泛称),位帝王在这里定鼎九州;洛阳是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开创了世界城市的先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时间最长,朝代最多,跨度最大的都城。

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依据史实和考古发现,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王朝。号称中华第一都!

洛阳年文明史,余年建城史,年建都史,是我国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千年古都。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中都、东都、东京、神都、洛京、京洛、洛中、嵩京、中京、西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老子著书立说道德经,后汉传佛教。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发现了“河图”与“洛书”,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发明了“八允冠百王—汉光武帝陵石辟邪卦”,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洛阳“天下之中”,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

洛阳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邙山古墓群与天子驾六震惊世界.年龙门石窟荣列世界遗产名录。

古称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国家首批5A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周文公曾在洛阳隐居“制礼作乐”,成就中国礼序之道。

据考证,中国佛教首传于洛阳白马寺。以洛阳学子读书音确定的中原雅音是古代河南的标准话。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难怪陈运和为此写诗《白马驮经》。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洛阳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丝路的起点,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

洛阳是京杭大运河中枢,中国70%宗族大姓的起源地,全球1亿客家人的祖籍地,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对于世界而言,欲探中华文化之源,必到河洛之间的古都洛阳。

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程颐、程颢兄弟开创宋代理学,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

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无一不是在洛阳这块沃土上完成的。

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简介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在中国大约有年的栽培历史。

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的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有不少名贵品种,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的“王”和“后”,尤为人们所喜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9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